分享

古训怎么用?【幸福人生的交流平台】

 枕月 2019-02-25

老师您好。近来我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开示有点感受,因为发现里面的“行拂乱其所为,是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很实用。可能自己长期学习实践以求提升自己的素质,因此不自觉地与其共鸣了吧?因为我确实有着性格缺陷(也是因为太娇气),所以逐渐有体会了吧。但问题是这种千古流传的名言似乎太遥远,我记得在影视剧里也都是诸如武则天等皇帝或高僧才用的(主要是那“天将降大任”使我们感到与我们无关),但我又对“动心忍性”有亲切感,感觉很实用。所以可否请教一下,这些古训怎么用才如法呢?

回复:

尊敬的李先生:

你好!感恩您的信任。

末学的理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所谓“斯人”虽在特定意义上特指一些杰出的伟大人物,但也适用于每一个平凡人。试想看看,一家之主,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人物啊,他必须具备足够的担当与智慧才能养好一个家庭。为人母者,也得为家庭撑起半边天,其中琐碎的家务与家庭关系、育儿等责任皆是重大的。乃至于每份职业,都是建立在忠诚、信义、负责的基础上来服务社会人群的,假设有为人士都没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乃至“动心忍性”何以“增益其所不能”呢?记得上学时,每逢新生开学都须军训再进入学习状态,那种规整与毅力的训练,也是在苦的磨练中重塑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增强学生的毅力,期以更坚韧的学习心态迎接新学期。或者公司员工初入职时,一般会被安排到基层习劳,也是领导磨练新员工的厚爱,领导希望培养的是有担当、有作为的员工。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对古训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末学认为“动心忍性”是一种对自己脾气和性格弱点的磨练,自身而言,末学原本是一个受娇宠惯的草莓族,一点挫折都受不了,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但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适应环境和生命给予的课题,从中超越过去的自己。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在工作,而是工作在成就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很多复杂的人事会让我们的心晃动,产生情绪的波动,因为学习古训,才有忍力,因为有忍力化解,福慧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末学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就是一趟全科目的考题,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对灵性生命质量的高度负责。每期生命都是璀璨的,因为我们具足本来圆满的智慧福德,所以末学坚定地相信我们人人皆是“斯人”,人人皆应积极进取,共勉之。

来源(幸福人生的交流平台):http://www./xfp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