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墓水银达到100吨,水银是怎么来的?

 三余杂谈 2019-02-25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所以关于秦始皇的死也是一直的争论不休。特别是关于他的墓葬里面的水银,考古一直没有进行也是因为地下水银的事,那么秦始皇地宫里的水银都是从何而来,其实这是跟一个女人有关。

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一文称:在对整个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1个点的含量达到1440ppb(纳克级,相当于10的负9次方),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约205ppb,由此得出了封土汞含量异常的结论,进而认定封土汞异常的原因,是来自秦始皇陵地宫之中,有着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

众所周知,水银是由丹砂冶炼而成,当时,全国丹砂产地主要集中在巴蜀一带,秦始皇陵墓中的丹砂也大多来源于此,而输送量最多的人是一位寡妇,名叫巴清。关于巴清,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也有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巴清给秦始皇面子,不仅应允将自家的大量丹砂都拿出来供秦始皇修陵,还主动提出要出钱赞助秦始皇修长城。秦始皇一听龙颜大悦,又是欣喜又是佩服,后来不仅封她为“贞妇”还特意为她修筑纪念台。秦始皇陵便有了上百吨用巴蜀地区的丹砂炼制的水银,也就有了后来史书上记载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湖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