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还记得书页中平整的糖纸、烟卷盒 一摞方宝,几张麻号儿… 它们还好吗? 你还记得它们风光无限的日子吗? 还记得赢了那时候的快感么? 记得那一年我们都还很小,胡同里的孩子疯跑 没完没了每天玩到一个点儿,下午六点半 电视里的动画片叫大伙解散 记得那一年我们都玩麻号儿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这个曾经被天津孩子叫“麻号儿”的游戏! 大家了解吗? 这个名字听着特别,为什么要这么叫? 它是怎么来的?应该怎么玩呢? 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儿时“麻号儿”的世界! (漫画来源:张驰) 所谓'麻号儿' 那过会儿的天津儿童也叫它 “毛号儿” “毛片儿” “拍洋画” 是风靡八十年代的游戏! 一般如火柴盒大小 它可是这些天津80后儿时最爱的游戏之一! 小编可是玩着天津的“麻号儿”长大的那一批 不夸张的说 当年的这些小画片算是 我了解中国古典名著的启蒙老师了! 那会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 一叠五彩缤纷的“麻号儿” 至于 叫麻号儿是不是因为会扇到手麻 小编就不得而知了~ “麻号儿前身” 三四十年代的“麻号儿”,也叫烟标 是藏在每盒香烟里的小赠画 烟商为了增加香烟销售 在每包香烟里放一张,吸烟人要是 凑齐了一套烟厂奖盒烟,到代销店领奖 最风靡之时,机灵的商贩们又印制成套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物 想来这些烟草商也没想到,为促销香烟印制的小小画片 竟促成了“扇麻号儿”这一游戏的诞生! 最早的麻号 源自动画片《变形金刚》的热播 注意啊,是动画片! 那时候电视刚刚普及,电台很少,动画片更少 那时候,动画片可是大人孩子一起看的 大家对电视的依赖好比现在的手机 那时的动画片有《变形金刚》 《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等 如果你说还有小神龙俱乐部 那一定是90后,不是80后 为嘛要先说变形金刚呢? 因为最开始的麻号上画的都是变形金刚 画别的那一律不带玩! 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 没想到一部小小画片 竟促成了“扇麻号儿”这一游戏的诞生! ![]() “麻号儿玩法” 再来说说怎么玩,买来整张的麻号儿 用剪子剪开按边剪成大小一致的尺寸 零着卖要贵 摞成一摞,猴皮筋一捆 走,出去找别人去玩~ 怎么玩?大力金刚掌,拿手拍! 两人或者4个人一起都能玩 你出几张,我也出几张 先“笨巧果”分出先后,谁先拍谁后拍 怎么叫赢呢? 把麻号正面朝上 (画着人的那一面,反面嘛也没有) 摆在地上,一人拍一下 谁先把全部的麻号拍翻过来就拿走全部 毕竟 玩的目地就是赢取对方的麻号儿 当然,这里有手法 有扇,有撮,当然大部分还是拍 一般来讲,新麻号最难赢,因为纸新,硬 遇到新的怎么赢?我也拿新的跟你玩! 谁的手不是肉长的,拍去呗! 介就是瘾! 下面是两种最常见的玩法 ![]() 是两人手里攥着一把“毛号儿”,两人同时出牌,你的“毛号儿”大,你就是赢家,大小根据毛号儿种类,如玩动物的,最凶猛无比的当属老虎,可是毛号儿里大象是最大的,狮子是老二,但你如出了最威力无穷的大象,对方出的是个老鼠,老鼠是赢家,那时这些动物毛号后面都有动物介绍。 虽是小赌,可也普及了动物知识 还有许多历史人物故事毛号 如三国和水浒人物 对普及历史知识也是有好处的! ![]() 是拍毛片儿,这有点和小时拍纸叠方宝游戏近似,二人出同等数量毛片儿,画面向上,由猜先者先拍,五指并拢,用力拍地,以空气的力量和搧起的风将毛片儿翻个儿,翻过几张都归己。然后轮到另一个人拍,循环更替进行直到地上所有的毛片儿翻过来,双方再重拿出毛片儿拍第二轮。 即使大冬天的天寒地冻 小手冻得通红 甚至冻破冻裂,仍然是照“拍”不误~ 一般为薄纸板彩色印刷 每张的背面都印有名称及说明 还有各类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图案 如盘古、女娲、洪钧老祖、太上老君等 90后的“麻号儿”其实和80后的差不多 只是在材质和形状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和改进 比如《数码宝贝》《奥特曼》等新的元素在里面! 再比如圆形卡片的出现 甚至为了吸引购买 每一包里面还有炫彩版和限定版 那时候手里有一把这种卡片都是炫耀的资本呢! 下面这些'麻号儿' 相信天津孩子们一定不会陌生吧! 圣斗士 封神散号 外国童话故事 葫芦兄弟 拥有一箱的绝对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了 有的麻号儿后面都印有益儿童成长的猜谜题 用现在的眼光看 当时没有电视喜洋洋和光头强 更没有现在儿童的平板和电脑游戏 经常追追打打就是一天: 拔根儿、翻绳儿、弹球儿、拍麻号儿、砍子儿… 好玩的游戏数不胜数! 简单的说 这是流行于孩子们之间的一个时代记忆符号 麻号儿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买的 听说古文化街有,不过我没看见过… 来源:网络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旅行北京、天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