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为什么怀念赤脚医生?

 海里的鱼1l31u0 2019-02-25

(上)

2018年12月9日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学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因病逝世。其油画代表作有《南泥湾》等等。人们在深切缅怀他在油画、文学等领域中取得辉煌艺术成就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他还有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赤脚医生往事。

靳之林先生在创作

关于赤脚医生的影视、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靳之林先生编撰的《赤脚医生往事》以独特的视角,以叙事医学的形式,用大量镜头(国产海鸥120相机)和生动的画笔速写,给世人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赤脚医生历史纪实。此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于2016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值得当代医生和普通公众共同阅读、细细品味的好书。

《赤脚医生往事》(靳之林摄)

“赤脚医生”是一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名词。1966年8月1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点在湖北长阳杜家村正式挂牌成立,覃祥官就是这个农村合作医疗点的第一位医生,也是创始人。1968年《红旗》杂志首次用“赤脚医生”这个称谓报道了覃祥官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随后刊载,《文汇报》转载。毛主席看到这些报道后十分高兴,并且说:“赤脚医生就是好!”。之后就有了“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讲话指示。于是一群“半农半医”的特殊群体——赤脚医生在全国广大农村迅速崛起,因此覃祥官自然就成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白求恩式好医生。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在接受采访

人们为什么怀念赤脚医生?这是一个一时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的历史情怀!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施行了近20年的农村合作医疗随之瓦解,农村的医疗卫生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直至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度兴起,人们难免又想起了赤脚医生。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尚且如此,今天我们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广覆盖”目标, 也提出了2030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可以说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农村的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应该从“赤脚医生”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融入到新医改中去,以满足农村居民复杂、多元的医疗卫生需求,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毋庸置疑,即便在新时代,赤脚医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赤脚医生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赤脚医生肩上还承担着防疫任务,儿时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到发糖丸和打预防针时,村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就把各家各户的孩子和家长集中到一个大草坪上,挨个发糖丸,挨个打预防针,场面非常壮观、非常热闹。湖北作为一个千湖之省,江河湖泊纵横,血吸虫病在早年广泛流行。因此我们村里的赤脚医生还肩负着“血防”(血吸虫病防治)重任,赤脚医生挨家挨户送吡喹酮,讲解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饮食忌口等等,非常认真,非常详细。在我印象中,赤脚医生不仅是家庭医生,也是全科医生,不仅牵挂着村民的健康,而且也肩负着兽医的角色。有时候村民自己生病了,家庭困难的,只得拖着不治,要是家里的牛、猪生了病,马上请赤脚医生来诊治,因为这些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赤脚医生印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身上有三样东西,一个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以极其朴素而又实用的治疗模式,基本满足了经济欠发达时期村民们最初级的医疗需求。赤脚医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这个群体没有国家编制,没有补贴,看病计工分,他们有的出生于医学世家,有的是经过短期专业的培训,有的是自学成才,赤脚医生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医改成功的关键在人,“强基层”关键也是在人。而今五十多年过去了,20世纪60、70年代这批赤脚医生纷纷老去,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却后继乏人,存在着再度陷入困境的潜在风险。此时此刻,当你细细品读靳之林先生编撰的《赤脚医生往事》这本书时,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人们为什么会怀念赤脚医生的种种答案,至少应该会受到些许的启发。

借此机会向各位读者简单介绍这本书中的一些感人细节。

书中介绍作者本人上世纪60年代初,主动向中央美术学院提交申请,要求落户延安,理由是只有在广袤的黄土高原才能找到“最高美学理念”。这对众多梦寐以求回城的知青来说,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决定。1974年作者第一次见到了书中主要人物孙立哲,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立哲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是全国数百万赤脚医生中的一个典型之一。作者目睹了这位赤脚医生创建的治疗室、手术室,自建的担架和手术床,目睹了陕北乡亲们架火取暖,对火点烟,围坐炕头,赤脚医生孙立哲一边耐心聆听乡亲们诉说病情,一边认真用听诊器听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如此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使作者无不惊叹,这的确是那个特殊年代不可复制的传奇。

赤脚医生孙立哲(靳之林摄)

自制手术床和担架(靳之林速写)

比较很多有关赤脚医生的作品,我个人觉得,只有靳之林先生编撰的这本《赤脚医生往事》,细腻地刻画了赤脚医生们行医治病的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叙事医学佳作。乍一看,人们会觉得这完全出自医学专家之手,而恰恰靳老是一位艺术家,这种跨界融合的老练程度,真令晚辈敬仰!下面整理了一些典型病例分享给各位读者。

一、斑疹伤寒

孙立哲没有任何医学基础,就当上了赤脚医生,现在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接手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老年妇女,发烧、怕冷、满脸起红斑,这是他了解到的基本病情。他立即当着病人的面翻书,当然这种书可不像现在的医学教材那样全面、系统、规范,就是图片中这本薄薄的《农村医疗手册》,他说了一声是“丹毒”,从北京带来的抗生素用了之后,症状虽有所好转,但是脸上的红斑却始终不退。他又去翻书,开始怀疑是红斑狼疮,几番周折,问了病史之后,最后确诊是斑疹伤寒,知青们纷纷献出了氯霉素,这在当时是唯一的特效药。就这样在孙立哲和其他知青的共同努力下,用氯霉素治好了村里很多斑疹伤寒的病人,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乡亲们说遇到“救星”了。正是这个成功的救治案例,激发了不满18岁的孙立哲心中对医学无限的求知渴望。

孙立哲在煤油灯下学习

农村医生手册(靳之林摄)

二、起死回生

在同一个地方做知青的作家史铁生向孙立哲传授了扎针灸的技术,孙立哲自己对着针灸穴位图谱日夜研究、琢磨,非常着迷。一天一位老汉突然中风,口眼歪斜,不会说话,孙立哲十分钟就来到病人家中,在人中穴进针强刺激,病人症状神奇消失。还有一次一位妇女解下裤带,上了吊,孙立哲赶到时,这位妇女已经身体僵硬,被放在野外的门板上,周围的人只知道哭成一片,家里人正商讨后事。孙立哲先扎人中学位无效,接着采用长针在脚心涌泉穴大力进出超强刺激,这位“死人”突然腿部抖动,喉咙响了一声,于是妇人起死回生。经过这几次成功的救治,孙立哲开始声名远扬。

三、铁钳拔牙

在当时的陕北地区,村民们不刷牙的现象比较普遍,40岁以上牙齿就残缺不全,而且是白黄黑三色牙。白的是牙釉质,黄的是烟垢,黑的是蛀洞。一次村支书来找立哲看病,一颗大牙被蛀掉一半,牙槽肿胀流脓,已经到了非拔不可的地步,没有牙科设备怎么办?立哲没有办法就找来了一把尖嘴老虎钳,没有上麻药,直接开拔。没想到用力过猛,把牙冠拔出来了,压根却断在了牙龈里面。立哲一边给村支书讲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一边用尖嘴老虎钳深入牙龈,夹紧压根,猛然拔出,第二天村支书碰到立哲高兴地说牙不疼了。

四、治愈“奶疼”

村里一位妇女生孩子坐月子,一侧乳房发炎,越肿越大,比对侧的乳房大出一倍,皮肤胀得晶亮,疼得整夜无法睡觉。立哲见到此状后,用的也是最原始的方法。他把用来削铅笔的旧刮胡刀片放在水里煮开消毒,在肿胀的乳房一侧皮肤上划开一个大口子,接出来大半碗脓血,然后用消炎药、热敷等办法治愈了这位“奶疼”病人。

五、喉管切开

一天,立哲突然接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是打了硫喷妥钠麻醉之后,出现气管痉挛,孩子头部下垂,面色由青紫转为死灰。在孩子奄奄一息,危在旦夕之时,立哲马上从水盆里捞起一个手术刀片,果断将气管切开,又赶紧把一个导尿管插进气管,另外一个赤脚医生彭延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抓住导尿管的另外一端用嘴猛吸,吸出痰后,吐掉再吸,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几个赤脚医生在立哲的指导下,配合默契如行云流水!

六、手持电筒

有一次进行肾上腺癌的手术,作者负责打手电筒,代替手术无影灯。没想到大肿瘤紧贴脊柱边的大血管周围,剥离非常困难。一直做了十来个小时,全靠手电筒照明。手术过程中病人出现大出血,原来是腔静脉漏了,血流不止,大纱布被浸湿换了又换,手电筒的光原来越弱,立哲几乎看不清术野,根本无法缝合血管,此时远处传来马达声,少顷,提前改装好的汽车大灯到位,手术视野顿时明如白昼,大血管顺利缝合,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大肿瘤被成功切除,几位O型血的赤脚医生纷纷踊跃给这位失血过多的病人献血。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想到,这哪里是乡村医疗站,这里分明是一群爱的灵魂与死神搏斗的战场。

关家庄大队合作医疗站(靳之林摄)

在这些成功的救治案例面前,立哲和其他赤脚医生们靠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靠着人性中重新被唤起的良知和同情心;靠的是乡亲们的信任;靠的是他们刻苦学习和用心钻研,正是这些因素让他们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少花钱、不花钱、治大病”的医疗模式。他们白手起家,自建了土药房、无菌室、消毒室,生产出了柴胡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针剂,不但能自给自足,而且也为全县其他赤脚医生供应。

巡回医疗途中为老乡看病(靳之林摄)

然而正是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为日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了祸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