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人真会玩,琮式瓶还能这样用?

 闲情偶的 2019-02-25


我们现在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希望商家能够赠送一些小礼品,比如买电脑会要求送鼠标、电脑包之类的配件,这样就会有一种获得实惠的感觉,不过,这种1+N的赠品策略可不是现代商家的促销手段,大肉庄有一件元代的瓷器,就像我们展示了700多年前的陶瓷产生者,是怎样实现器物买一赠一的。

 

元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大肉庄藏


这是一件元代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和普通的琮式瓶造型不同,它是琮式瓶主体和下半部分底座共同构成的。如果只看琮式瓶的主体部分,我们很熟悉了,它是来自远古的造型“琮”。



琮是上三代的礼器,是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琮的造型有贯通乾坤之意,而《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是指琮在“六器”祭祀中,是专门祭地的礼器,地位及其特殊。


良渚文化 神面纹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宋代,商周时期的礼器形象,以另一种方式重现的往日的荣光,我们一般称为宋代的复古运动,宋人追慕三代的礼法,并对那个时期的器物有着狂热的追求,不光喜欢收藏商周战国的古董,还用他们最擅长的材质——瓷,复活了那些古老神秘,又具有威严的礼器,琮就是其中的一种,以龙泉窑生产的居多。到了宋代,它已经不像《周礼》中那样,有严格的使用规定,而是发展了新用途,陈设、插花皆可。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遂宁窖藏出土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玫茵堂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茧山龙泉堂藏



南宋 官窑琮式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藏


不过,我们发现,到了元代,琮式瓶的造型又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了一种琮式瓶放置在底座上的效果。就像我们今天赏石会给它配一个木质底座一样,只不过这种琮式瓶,是将底座用泥雕刻好烧成的,有些是活动可随意取下来的,有些是与器物直接上釉烧在了一起,成了“连体装”。


元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艺术珍品》


元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这样一种器物与底座组合,成为一个新造型的,除了龙泉窑生产,在同时期的影青、元青花上也能找到。主题器物和底座形式多种多样,多为梅瓶、香炉一类。而底座的形式,明显为家具样式,有的像圆形坐凳,通常做成束腰四腿或六腿外翻马蹄,形成壸门式,边上会装饰如意云纹,托泥下有如意头式四短足或六短足。束腰、马蹄、壶门、托泥都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结构部件。像大肉庄藏的这只琮式瓶,因是较为特殊的方形器,下接的底座也类似是方形家具的组合。


元龙泉窑青釉带座吉字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青花莲池鸳鸯纹带座梅瓶

江西省鄱阳县磨刀公社北关大队毛屋下村夫妇合葬墓

江西省博物馆藏


青花云龙纹带座梅瓶

江西省鄱阳县磨刀公社北关大队毛屋下村夫妇合葬墓

江西省博物馆藏


元青白釉堆梅纹

江西省博物馆藏


元 青白瓷炉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这些我们都能在宋至元时期的家具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很明显,这类“连体装”造型,并非臆造,而是当时现实生活使用场景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时候一些香炉、梅瓶、琮式瓶,会配合木质的家具底座使用,比如,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壁画中绘有盆架,冯道真墓还出土了盆架的实物,证明当时施釉这样的使用习惯的,而且造型结构也十分相近。


金代虞寅墓壁画盆架


元冯道真墓出土木盆架


在这样的使用习惯下,聪明的瓷器制造者,在制作器物的时候就将底座与原器皿相结合,以一种联合体的新面貌出现,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瓷瓶瓷炉的时候,可以直接销售配套的底座。既以新想法、新设计吸引顾客眼球,又达成了一笔新的生意,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器座

青海省博物馆藏


纵观中国陶瓷史,元代是一个转折点,大肉庄称为“发卡弯”,这时候众多窑口消失灭亡,剩下最具竞争力的就是景德镇窑和龙泉窑,可以想象当时的窑场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谁能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需求,吸引消费者,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窑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市场,如果没有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的灵敏反应,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埃。所以能看到这样新形式的造型,既是当时器物使用场景的反映,又体现出了当时景德镇、龙泉窑不断寻找适销对路产品做出的努力。


这也是我们看陶瓷,除了艺术美学之外,学到的其他东西,比如社会经济、历史规律等等,它背后太丰富了,这也是陶瓷吸引人的地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