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在上古时代属于统治地位,埃及也一样被纳入在内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02-25

上古时代是大一统的,以东方为领导核心的文明

埃及在上古时代就隶属于大一统的亚欧非文明,也就是东方文明。《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古籍有详细记载。上古大一统文明的统治者的黄金家族一直在东方,控制着亚欧非广大的疆域,汉代郭璞已有推理成果,领土范围如同公牛状。

上古统治者在权力斗争中,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在登大位时将权力核心建在埃及。但建在埃及,现代考古从来没说为什么,就“有图有真相”的简单认为人就正儿八经的真心的就喜欢以埃及为核心,只要埃及。其实登大位的东方文明领导者只是登位于埃及,只是一个虚职,真实目的是为了对距离东方遥远的中亚北非和近东进行控制。

尧、舜、禹非个人单体,而是同一个领导集团的不同派别不同的执政时代。

埃及作为统治核心的代表,处在大一统文明的中间时期,早期和晚期均在东方。但是在过埃及一段时间,不代表整个东方文明始终活跃在尼罗河流域。

而且尧舜禹也不单单是三个人,尧舜是统治核心的代名词,第一帝是尧,第二帝是另一位,第三帝也是另一位,但都以尧自居,舜也是这个意思。到了禹继续沿用,但最后爆发分裂战争,禹后代获胜,夺得天下。

战争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欧洲的,印度的,中国的古文明均记载了这场浩大的国际性战争。

战争爆发前,很久一段时间的统治者其获得的帝位非合理获得。东方这边被窃取统治权的人一直暗中壮大。这场战争根上讲就是一场夺取正统领导权的武力政变,东西两派均元气大伤,但权力大位得以易手,大禹家族获得胜利,天下开始走向下一个时代,上古维持数千年的大一统成为了松散的联邦,东方处于文明的中心地带,率先步入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家天下开启。至夏禹时代末期,欧亚非早已各过各的,公牛状的统治疆域不复存在,东方继续保持前进,接下来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夏朝是上古文明的关键点,证明出夏朝的存在,就能将更遥远的时代与后来至今的文明连接

西方考古学是不可能探索出来的,因为上古就不是分裂的,也不是以西方文明逻辑为统治、为视角、为解释权的。

他们以埃及探究上古文明,只能是分裂的视角,且是反方向的视角,形象的说就是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腿你也推不出大象,反而会推出相反结论,比如说,他们认为夏朝是埃及,是,夏朝确实和埃及有关系。但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两种视角,你站在被统治和摸象腿的角度,你当然认为象腿就是大象的脑袋,而大象的脑袋就是大象的腿了,就会认为夏朝隶属于埃及或者源于埃及了。其实是本末倒置。

本人是十分反对以西学的考古论证东方文明,因为西学天然的解释世界的视角、逻辑和上古文明解释世界的视角、逻辑是相反的,一个是分裂一个是大一统,一个是从下向上看,一个是从上向下看,一个是看到的局部,一个是看到的整体。

夏朝就好比突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今人或者西方人均以为夏就是一个小部落,就是漂在海上的一个浮冰,而不是整个冰山的一角。因为今天所谓的史学仍旧以西学为核心解释权为视角的。

证明出夏朝的存在,必须依照中国人的大一统的思维来看待,这是作为统治者领导者的视角,看得不是局部而是整体。夏朝得以真正的证明,不仅仅是历史史实的客观探究,更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彻底独立性,更是打破西学完美无缺的虚假外表,而西方之所以不敢证明其存在,症结就在于此。文明的尽头好比未知的未来,现代的文明越走向遥远,其力量越发微弱,越能显露现代文明的短板,或者说触及天花板的危险,而现代文明恰恰是以西学为统治的文明,遥远的夏朝和上古时代恰恰能显露西学之短板,打破东方对西学的崇拜,是反面说明东方文明再次崛起的最好印证。所以,对于夏朝的推证,是今天打破以洋为尊以洋为准的崇洋媚外思维的关键点。

必须以东方文明的核心思维和视角去探索上古,才能发现真相,这一探索过程,也是东方的精英从跪地到站起来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文明自信的过程。

《山海经》并非荒诞不经的幻想,而是翔实的上古文明生态的发展变化史

总有人说《山海经》是古人闲扯淡、天马行空的想象,话说,古人哪有那个闲心天天干这种破事。再者山海经怎么来的有多少人知道?山海经描述的是上古山海图,上古时代一没有文字,二没有书籍,还记录天马行空的想象?统治者手里的记载工具和文书工具很多吗?很便宜吗?

《山海经》之前有山海图,山海图是图画表音表意书写的。而此图非一图一籍,而是一大量的文明总集。下边要说更有意思的,就是山海图最终被夏禹继承,此夏禹以上边文中的立意视角为主,此夏禹可能是大禹也有可能是其后代,获得山海图之后,他做了个前人谁也没干过的事。那就是铸九鼎以铭山海图。为什么谁也没干过?这么说总感觉很重大的样子。确实是。

如果这样推理你就明白了。尧舜禹时代继承的是炎黄以来的山海图,炎黄继承的是伏羲女娲传下来的河图版书和先天演卦。同样的,炎帝黄帝也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政权集团,伏羲女娲也是这个意思。炎帝之后代仍旧叫炎帝,黄帝后代仍旧叫黄帝,伏羲女娲也是这个意思。

伏羲女娲、炎黄、尧舜禹,都是一代代权力继承,部落和氏族的联合与联姻,伏羲朝传大统到女娲朝,女娲朝传大统到炎帝朝,炎帝朝爆发内战,大统易位传到黄帝朝,黄帝朝下传尧朝、舜朝、禹朝,禹朝家天下始定中央之号为夏。中央遂完成国家机器的建设,中央大国也就是“中国”越来越被提及。

到了炎黄才开始有华夏,炎黄时代继承前人继续征服亚欧非,尧舜禹时代步入分封制,夏禹结束了原始共和,步入奴隶社会私有制,上古宣告结束。

这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西学不会告诉你的。西学也不会告诉你,继承大一统的标志就是握有河图版书和山海图。因为河图版书是和祭祀与预测有关的,和天有关,只有统治者可以掌管;而山海图是记载地理万象如山川、河流、物产、矿产、各部落位置、各种交通线,和地有关,是代表统治疆域管理的,也必须只有统治者掌管,河图版书、山海图独揽,天地在手,天下我有。这,就是最高统治者。

西学考古告诉你这个了吗?显然没有。

绕了这么大的弯,再说回来夏禹铸九鼎的重要性就明白了,也好解释夏朝存在的重要性了,也好解释为什么说夏朝统治埃及了,也好解释山海经在探索上古文明中的真实性与重要地位了。

山海图原本就是谁统治,就是谁握有。尧舜禹时代末期,一场地区性大战后,双方元气大伤,东方获得统治权后,再次把长达多年的统治地改回东方。夏禹经多年恢复力量后,为防止权力易手,山海图和河图版书易手,遂铸九鼎以铭之,世代继承,维护权力稳定,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家天下的原因。

也进而表明为什么九鼎代表王权,没有山海图和河图版书,谁会傻到去抢那么大的还是九个鼎?!劳民伤财。而楚王问鼎中原时代,已经是奴隶社会晚期了,大一统的欧亚非早就不复存在了,握有九鼎如何?也只是控制东方而已。况且文字早就有了,山海图也被统治核心的人抄写编经带出宫廷了。鼎也就只能是象征天子了。但楚王言之能铸造而未造,其原因恐怕就是时机不对,天下仍旧拥立天子。

夏禹铸九鼎改变了曾经河图版书和山海图真本易手的传统,九鼎数量之多,重量之大,疆域之辽阔,劳师以远以获九鼎不仅打不赢也带不走,既然没人带得走,那我夏禹后代就不谦虚的世代继承喽。

从更大的另一个角度看来夏朝,一方面炎黄尧舜禹大统易位必然是河图版书和山海图易手,谁得谁是正统,而治所核心并不具有权力象征,治所在埃及又如何?书和图难道在埃及那里?在埃及人手上?如果在,为什么山海经是我们继承了?!另一方面,站在埃及隶属于大一统文明的角度看来,大禹时期,大一统仍旧存在,也就是说埃及地区虽然独立趋势明显,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仍旧是大一统,埃及并没彻底独立。加之正统仍旧是华夏,书和图仍旧且一直由华夏继承,自炎黄至禹一直未变,那么大一统的领导权自然由华夏继承,那么也就可以说,埃及隶属于夏。

再说一下山海经为什么光怪陆离。因为山海经是文字版不是图画版。那个时候也也没印刷这一东西,怎么办?怎么记录九鼎的山海图,写字描述吧,也就有了山海经中天马行空的玩意儿,反过来把山海经逆向译制成图画,就能看到真正的山海图的文明世界,值得骄傲的是,民间已经有人做出了部分解释。山海图是图画表音表意,看到了图还要读出来才行,那么读出来就不能用普通话了。毕竟上古时代的人说话是古语种。图画也有按音所表的意思。

莫要以洋为尊以洋为准

现代史学以西学逻辑和视角去解读探究中国的夏朝和埃及,用他们天然的割裂思维去研究,怎么可能触到真相,最后只能得一个四不像。从头到尾的推理,均能看到字里行间透露的中国人自己的思维逻辑以及上古人质朴的记录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这也是客观和理性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错。科学就是客观和理性,科学不是西学。一个中国人到底是不是香蕉人,在这一夏朝的矛盾上就能露出尾巴。因为这是现代西学文明的短板,越试越能显出你的不足。而这么多人以西学为主,更能反映中国人本土逻辑的失败性,更能表明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和逻辑的特征,而夏朝的真正的证实,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历史。

最后说一句,反对西学不是彻底排除西学。而是反对的以洋为尊以洋为准的缺乏独立思考的逻辑。探究历史,一要史籍,也就是文字和推理,二要物证也就是考古,这方面我是非常坚持的。但也告诉所有人,物证与推理逻辑并重。东方是世界上记载历史最多也最有优势的地区,也进而表明我们东方的历史重推理逻辑,文字不仅可以记载历史物证,也能证明历史过程,而考古挖掘是不可能得出历史过程的,也不可能得出彻底符合历史事实真相的,缺乏正确的推理逻辑和史籍去印证,有图有真相?那是不可能的,得出来的真相也不一定是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