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心说”是否正确?地球究竟有多“微小”!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19-02-25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便已经提出以地球为中心,天上繁星环绕地球的宇宙体系,这便是“地心说” 。值得一提的是“地心说”不只在数学上预测了部份天文现象,在哲学以及神学上,也满足了当时“以人为本”的概念。

经历后世诸多数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的不断完善以及天主教的大力推动,时至17世纪之前“地心说”都是人们最认可的宇宙观。人们认为“地心说”不容置疑,哪一个有不认同态度,那么就是对哲学以及神学的批判。

1543年,哥白尼首先提出了太阳才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 ,虽然遭到了各种阻挠,但是人类的天文知识也由此而得以进步。现代天文学,完全可以说是由这一刻正式开始的。

但时至今日,已经掌握了更多天文学的我们知道“日心说”并不是对宇宙最正确的描述,因为天文观察指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日心说的概念至少在描述太阳系时,是大致上正确的。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至远,以椭圆形的轨道围绕住中心的恒星(太阳)旋转而形成太阳系。

我们也知道天上闪烁的繁星基本上都是恒星,太阳也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员,而地球更只是默默围绕太阳的一颗行星。撇除作为生命摇篮这个因素,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绝对称得上“微小”。

地球的直径为12742公里,假设以一米八作为身高标准,这个数字大约是需要七百万个人头脚相连才能达成的距离。在地球上,人类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与月亮交替上落。量度后可得知,两者的大小(角直径)都是约0.5度。

月亮作为地球的 卫星,其直径只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而看似与月亮一样大小的太阳,直径却为1,391,4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若比喻太阳为蕃茄,地球的大小就好比是一粒沙尘。

行星与恒星相比,的确是非常“微小”。但地球与同组别的其他八大行星比较,又如何呢?

地球在太阳系众行星当中,体积最多排列在中游,还没称得上特别微小。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其直径只有4879公里,约为地球的0.38倍,地球与之相比却有较为庞大。

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地球变成一颗“比太阳微小”的星星;但若要把地球变成一颗“微小的行星”,这个目标就较难实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