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宝鸡走出的江南始祖

 松竹同音 2019-02-25

每逢清明节,居住在无锡市新吴区一带的百姓们都会用糯米裹着猪肉、豆沙、芝麻三种馅制作青白团子,纪念来自周原的江南始祖泰伯。这一民间习俗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一直延续至今。

青色的团子是由麦苗汁染成。这种青白团子蓄意泰伯一青二白。无锡人亦称其为“三让团子”。

商代末期,周人先祖周太王为躲避戎狄的侵扰,率姬姓部落迁居到周原,建立了周国。周太王有个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周太王认为,季历之子姬昌有圣人的瑞相,为了周国的兴旺,应该将君位传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至姬昌。但因有“传长不传幼”的传统,周太王并没这样做。泰伯察觉到父亲心意。当周太王病重时,他以为父采药之名,带领二弟仲雍来到了江南梅里,也就是今无锡市梅村。周太王病逝,泰伯和仲雍没返回奔丧,只能由季历即位。此为“一让”。后来,季历被商纣王暗害而死,泰伯和仲雍还没返回奔丧,只能由姬昌即位,姬昌即周文王。此为“二让”。在荆蛮之地,泰伯和仲雍按当地人习俗断发文身,以示脱离周族。此为“三让”。 

这就是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泰伯奔吴”、“泰伯三让”的故事。

屹立在无锡鸿山泰伯陵的泰伯像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赞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意思是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他三次让天下。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称赞他。

无锡梅村泰伯庙

泰伯和仲雍来到江南,因地制宜,传播周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礼仪,带领当地百姓种麦植稻、栽桑养蚕、饲养畜禽、兴修水利、筑城建都,使江南吴地从蛮荒走向文明。后世感念泰伯开发江南的功德,尊泰伯为江南始祖。

江南祭祀泰伯


今天,我们可比江南落后许多许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