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幼儿听觉感知游戏清单,会“听”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博采简纳 2019-02-26

听觉感知

悠悠四岁时的体检,几乎一半的测试都是通过听觉输入完成的,儿医会测孩子的听觉是否灵敏,是否能分辨不同的发音,测孩子听过的东西能否记得住。

这是因为,在目前的课堂上,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讲”,学校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声音”传达给孩子的,重点在于“听”!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掌握好“聆听”这项技能,那TA就有可能无法适应课堂的教习模式,表现为“听不进去”,“爱开小差”,“一听就忘”,“把老师说的话都当耳边风了”...

因此,听觉接收的能力是要从小注重培养的,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然而如果小时候没培养好,长大后再想修炼这项能力就比较难了。

拿我自己举例,我就是那个典型的听觉开发不到位的人,表现为“无法专注聆听”,给我听音频,最多听5分钟就会走神,所以我从来不听有声书之类的...还好视觉接收信息没问题,擅长从观察和阅读中获得信息。

在餐厅吃饭,老公问我:“坐你后面那桌的是中国人吗?”

我一愣:“啊,刚才没注意听啊,等我仔细听听。” 专注地听了几秒后,才确认:“不是中国人。”

老公惊诧不已:“他们坐你后面那么久,你怎么会没听到他们说什么呢?”

“我没注意听呀,如果不刻意听的话,我基本不会注意到别人在说什么。” 我解释道。

而我老公是那种五感都超级发达的人,我们在国外度假吃饭的时候,就听到他的点评:“左边那桌是俄罗斯人,他们刚才在说XXX,右边那桌是法国人,他们在抱怨XX,后面的西班牙人,是从XX哪里来的,前面坐的是东德来的。。。

我质问他:“你吃个饭,干嘛老听别人在说什么呢?”

结果他说:“我也不想听他们在说什么啊,我就想好好吃个饭,但是所有的声音都自动进到我耳朵里,不想听都不行,除非把我的耳朵堵住。

这句话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得不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或者换一个说法,早期教育真的可以将人拉开差距!

好了,我们来看看可以提升孩子听觉感知力和灵敏度的游戏

1. 说悄悄话

小孩子都很喜欢玩说悄悄话的游戏,那么我们不妨借助这个游戏形式,来锻炼一下孩子的听力。

用悄悄话将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一个人接一个人地传下去,听听最后一个人说出来的词或句子,和第一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吗?

这个游戏适合多人玩,是德国孩子在幼儿园经常玩到的游戏。在家玩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游戏,但需要多人参与,参与的人越多越有意思。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水平,由易到难:一开始只说简单的词,慢慢的再变成句子。句子最好是押韵的,有一定难度的类似绕口令的句子,说起来更拗口,也更考验听力和语言能力。

在游戏中孩子需要记住一个词语/句子,既可以开发听觉,又能锻炼短期记忆力和专注力。

2. “我在打包”游戏

这个游戏在德国很有名,名叫“Ich packe meinen Koffer…”(我在打包),游戏的每句话都以“我在打包,我要带上XX”开头,每个人每次说一个自己要带的物品,下一个人继续的时候要先把前面的人说的物品全部重复一遍,再加上新的物品。

举例:

妈妈:“我在打包,我要带上外套。”

悠悠:“我在打包,我要带上外套和小熊。”

妈妈:“我在打包,我要带上外套、小熊和袜子。”

悠悠:“我在打包,我要带上外套、小熊、袜子和发卡。”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这个游戏有一定难度,既要专注地听,还要记忆。但听觉和记忆力都是用进废退,经常玩一玩,肯定就会有进步。如果孩子还不会玩,不必强求或气馁,可以先从其它更简单的游戏玩起。

3. Ratz Fatz 听力游戏

Ratz Fatz是HABA桌游中的一个系列,专门针对语言、听觉和触觉开发的游戏,同时也锻炼反应能力和专注力。

每个Ratz Fatz桌游玩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在听觉输入中捕捉关键词,然后做出快速反应。

比如第一个游戏,大人读一段故事,每当这个故事中的某些关键词(角色/物品名字)出现时,孩子就要在一堆小玩偶中去捕捉与关键词相对应的那个玩偶,拿到最多玩偶的人赢,拼反应速度——这要求孩子全神贯注聆听和观察,眼耳并用

不过,掌握了这个游戏的原理,其实没有桌游也可以玩。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由爸爸妈妈来读一段故事(孩子纯听,没有对应看的绘本图画),每当故事中出现某个或某一类单词时(如出现角色名字、出现水果名称,出现含有a发音的单词等,可自行调整难度),孩子就要拍手

选择的故事最好是某个或某种单词能频繁出现的韵文或童谣,这样听起来顺耳、有节奏感,玩起来也更高频刺激。我上周推荐的《羊驼拉玛》系列韵文故事中有很多重复的单词,就非常适合玩这个游戏。

4. 听说韵文、绕口令、古诗、有声书

早期大量的听觉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童谣、有声故事经常放给孩子听一听,让孩子习惯从听觉接收信息

有的童谣歌词本身就是带有做动作指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德语叫Bewegungslieder),孩子边听歌边跟着歌词做相应动作,是对听觉专注力极好的锻炼。

尤其要多听一些押韵的韵文和绕口令,对孩子辨别发音相近的词语很有帮助,练就灵敏耳朵。

在听韵文、童谣或绕口令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复述出来,对语言发音也是极好的锻炼。

一个孩子若听不出来相近单词之间的发音区别,那么TA的发音很可能也会有困难。在德国,语言治疗师会用类似Ratz Fatz的游戏,用押韵的语句锻炼孩子对相近发音单词的吐词和听辨能力。

5. 填空游戏

对于孩子已经比较熟悉的故事,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在一个句子的末尾留下一个空白,让孩子说出来。通常用于带有押韵或具有重复句子的书籍。

例如,你可能会说,“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看见一只____,” 让孩子填补空白。

最好是不看书,直接说句子,让孩子填空,对听力的考验更高,当然这要求大人自己也要能背下来。

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玩法是让孩子自己创作填空押韵,就好像古人写诗一样。

悠悠最近对押韵的词特别感兴趣,走在路上自己就会创作起韵文来,而且会在结尾处特别注意押韵。细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他们在幼儿园玩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句子,最后留一个词给大家填空,要求最后一个词一定要押韵

这个游戏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搜寻所有可能的押韵的词汇,在扩充词汇的同时,也领略音韵的美妙。

6. Piep是从哪儿来的?

让孩子闭着眼睛,爸爸或妈妈躲起来,然后发出“Piep”的声音,接下来要孩子猜一猜,刚才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德国孩子玩捉迷藏游戏时,如果找半天都没找到躲藏的人,负责找的孩子会说:“你piep一下嘛!(mach mal piep)”,躲藏的孩子发出“piep”的提示音,孩子再根据声音传来的方向去寻找。

别看这个piep对大人来说好像非常容易找到,但对于孩子来说,答案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