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晋国从这里被分开(连截二)

 若悟369 2019-02-26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晋国从这里被分开(连截二)

把控晋国军政大权的这十一个家族,其实有些也是晋国公室之后,也都姓姬,比如中行氏、郤氏等等。

在这个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算的,正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简单点说,就是姓是干,氏是枝。顺着氏,你能找到姓;顺着姓,你能找到祖宗。

比如智氏家族,他们根上是姬姓,是晋国公室之后,后来因功被封到了荀地,故以荀为氏。再到后来,荀氏有荀林父和荀首兄弟两个人同在军中为帅,帅旗无法区分。所以,时任中行将的荀林父便以官职氏,是为中行氏;而被封在智地的荀首则以封地为氏,是为智氏。

把时间拨回到公元前493年,智氏家族中的智申担任下军佐之职,继任为智氏第六代家主。他死后谥号“宣”,故称智宣子。因智氏出于荀氏,故亦称荀申。

他有个儿子叫智瑶,因排行老大,也被称为智伯或伯瑶。

智申很喜欢大儿子智瑶,准备立他为世子。

1、智氏

此时,晋国的十一个家族已经只剩下六个了,分别是智氏、赵氏、魏氏、韩氏、中行氏和范氏。

你问其它的家族上哪儿去了?在这百余年来权利的游戏中,陆陆续续地领盒饭去了。

此时晋国的正卿是赵氏的家主赵鞅,等赵鞅死后,正卿之位应该轮到智氏担当。而现在智申已经老了,恐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谁是他的继承人,谁就是晋国未来的正卿。

但选谁当继承人呢?

智申就找到他的族人智果商量。

智果倒挺客观,他先说了几个智瑶的五大优点: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按说有了这几个优点,当个家主和晋国的正卿应该没问题。

但是,智瑶太狂妄,喜欢以势压人,并且残暴不仁。

关键是,智果认为智瑶的这些个毛病有可能为智氏招来灭族之祸。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好立智宵为世子。

他唾沫横飞说了一大堆,可智申想来想去,或许他觉得智瑶的这些毛病等长大以后就好了,所以还是决定立智瑶为世子。一看这智申不听他的,智果就另立宗庙,改称辅氏,跟智氏分家单过了。

公元前475年,赵鞅死后,已经成为智氏家主的智瑶被任命为晋国的正卿,独揽晋国军政大权。

不过过智瑶也的确有几把刷子。他掌权之后,很快就发动了对齐、郑的战争,并且屡次获胜,使晋国俨然又恢复了中原霸主的气势。

外战既然这么内行,内战就更内行了。没多久,他就联合赵氏、魏氏和韩氏,彻底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让这两家也领盒饭走人了。也因此使智氏成为了四大家族中的老大。

但让他爹失望的是,他骄横跋扈、仗势欺人的毛病并没有改掉。

当时第一次伐郑大胜之后,在庆功宴上,又说起在攻城的时候,赵氏的家主赵无恤为不遵守他的号令这件事,说来说去说僵了,他跳起来,直接把酒杯砸到赵无恤脸上去了。

这下赵氏家臣不干了,刀剑出鞘就跟智氏火并,结果都被赵无恤拦住了,他看着智瑶,冷冷地说道:父亲选择我继承赵氏家主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能忍,算了!

赵氏在四大家族中的实力也不小,智瑶都敢拿酒杯砸人家主的脸,那对实力相对小点的魏氏和韩氏,这哥们儿就更不放在眼里了,动不动还折辱人家一下。

他的这种嚣张劲,就连他的家臣智国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收敛一点,大家都是同事,你看不上他们,不理他们就是了。这样侮辱人家,完全是没事找事嘛。凭空树敌,何苦来哉?

但他觉得自己有实力、有势力、有权力,谁能拿他怎么样?所以根本就听不进劝,依然我行我素。

欲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到了公元前455年,他找到韩氏家主韩虎,说咱大晋本来是中原的霸主,结果南方那吴、越也学着咱们当霸主,咱们身为大晋公司的主要领导,不能就这么看着公司没落下去。我建议,一人拿出一万股份(户邑)给公司,怎么样?

这也太欺人太甚了!公司想要,让现任领导晋出公姬凿来要啊,你智瑶跑来问我要东西算怎么回事?

所以,韩虎当然不乐意,但他的家臣段规劝他,说智瑶这人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他一定会打我们。不如答应他,他就会更加狂妄,就会找别人去要,别人不给,他就一定讨伐,到时候我们就能伺机而动了。

韩虎一听也只能这样了,反正自己没有当出头鸟的实力,于是就派人把一万户邑给了智瑶。

接下来果然不出段规所料,智瑶真的又跑去找魏氏家主魏驹要一万户邑。魏驹听了家臣任章的劝告,也老老实实的拿出了一万户邑给了智瑶。

终于,智瑶要到了赵无恤头上。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赵无恤很能忍,可能这次也就继续忍下去了。但智瑶没想到,这次赵无恤不想忍了。

面对着骄横的智瑶,赵无恤沉默了。想起七年前摔到自己脸上的酒杯,他还觉得隐隐作痛。终于,他缓缓而有力的说道: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不给是吧?太好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不然我哪来的借口吞并你们!

公元前455年,智瑶发起动员令,联合魏氏、韩氏,发兵攻击赵氏。

2、赵氏

赵无恤是赵鞅的庶子,其母为赵鞅从妾,并且还是翟人之女,所以赵无恤在诸子中地位极低。但是据说他被当时闻名天下的相师姑布子卿所看中,因此才得到了赵鞅的另眼相看。

相对于智宣子,赵鞅在立世子这件事上就民主的多了。他没有靠个人好恶来定,而是决定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接班人。他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长子赵鲁和庶子赵无恤,让他们好好记住。

过了三年,他问起两个儿子,赵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这哥们已经给弄丢了。又问赵无恤,竟然能很熟悉的背诵竹简训词;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鞅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现在,新一轮的考核又来了。只不过,那次考试考砸了,大不了就不当这个家主;但这次考试考砸了,整个赵氏就没了。

所以,面对气势汹汹的智氏,赵无恤决定先避一避。

可是,往哪避呢?

家臣出主意说长子城(山西长治附近)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

赵无恤摇摇头:百姓筋疲力尽才修好城墙,又要他们舍身入死为我守御,谁能和我同心呢?

家臣想了想,又说那邯郸城呢?那里仓库充实。

赵无恤又摇摇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起来,又因为仓库充实而让百姓为我卖命,他们能与我同心吗?

家臣快要抓狂了:那您说去哪里呢?

赵无恤笑了,他指着北方从容说道:晋阳(山西太原)!那里才是我们自己的地方。

晋阳,是赵氏的封邑。多年前,赵鞅曾派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就问道:你是想让这地方成为你的聚宝盆呢,还是保卫赵氏的屏障呢?

赵鞅明确地告诉他:我要晋阳成为赵氏最为坚固的屏障。

于是,尹铎到了晋阳,减税安民,加高城墙,加固城防,为后来那决定性的一战,奠定了基础。

赵鞅临死的时候,曾经告诉赵无恤:如果有一天晋国发生祸乱,记住,去晋阳,那里将成为你最后的屏障。

赵无恤逃到晋阳以后,智、韩、魏三家联军也到了,立刻对晋阳展开了围攻。

赵无恤的应对办法只有一个:固守。

守城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只有三样:粮食、城墙,还有民心。正常在讲,在城池被围困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很难得到。但尹铎没有辜负赵鞅的信任,在他的经营之下,晋阳城这三样东西都不缺。

所以,在围攻了两年之后,智瑶依然在望城兴叹。

但这哥们儿真不白给,最后竟然给他想到引晋水来灌城的主意。也活该赵无恤倒霉,这时候正赶上雨季,结果水淹晋阳城。

但更不白给的是晋阳城的百姓,都到这地步了,还在誓死抵抗,没有一点投降的意思。

赵无恤固守晋阳,但他无援可待,他等待的是“变”!

智瑶巡查水势,魏驹给他驾车,韩虎持戈护卫左右。智瑶见水势之大,不由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国啊!

这就有点当着和尚说秃驴了。要知道魏氏的大本营安邑(山西夏县)有汾水,韩氏的大本营平阳(山西临汾)有绛水。但魏驹和韩虎只是相互示意了一下,没有说话。

智瑶的家臣疵提醒智瑶说:“您得当心韩、魏两家。要知道我们调集他们两家来灭赵,人家也不傻,知道赵氏亡了以后,就该到他们了。现在约定的是赵亡后三分其地,但你看晋阳被淹成这样子,粮食也快没了,破城指日可待,可他们却不喜反忧,要小心他们会趁机作乱。”

你说这种属下的建议,您听就听,不听就算。可这智瑶第二天就把这话告诉了韩虎、魏驹二人。韩、魏二人连忙辩驳道:这就是小人之言了,目的是为了放松咱们对晋阳的进攻,您可千万别听。

最终智瑶是真没听疵的劝告,疵只好请求出使齐国。

赵无恤也没闲着,他派人出城,秘见韩、魏两家,给这两家讲了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本来这两位就心存疑虑,经人一游说,就同意倒戈了。

是夜,赵无恤攻下堤坝,掘开坝口,使水倒灌入智家军营,韩、魏两家趁势掩杀,赵军正面攻击,大败智瑶,瓜分智氏领地,又尽诛智氏全族数百口。只有智果因早先另立宗庙,幸免于难。

这一年,是公元前453年。

3、分晋

赵无恤也是个狠人,把智瑶干掉以后,竟然把人家的脑袋做成酒杯装酒喝。

他以为智氏之人已经死绝了,所谓斩草除根,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他不知道,真正想给智瑶报仇的,是个外人。

这个人叫豫让。

豫让曾经当过范氏家臣,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但都默默无闻。直到这两家去领盒饭了,他才又做了智氏家臣,这才总算找对了东家,受到了家主智瑶的器重。

像他这种一直很不得志的人,突然被人重用,一般都会生出知遇之恩的感情来。所以,当智瑶被赵无恤灭了之后,他决定为智瑶报仇。

于是,他更名换姓,诈作受刑之人(太监?),进入赵无恤的宫里扫厕所。赵无恤上厕所的时候,看出了破绽,就把豫让给抓起来。侍卫们想杀他,赵无恤却摆摆手让人把他放了,还说智瑶没什么后人,这个外人却想为他报仇,是个好汉子,我以后小心点躲开他就行了。

但豫让并不死心,他往身上涂上黑漆,让自己的皮肤像得了癫病一样,还吞下火炭让自己的嗓音变得沙哑,在街市中乞讨,连他老婆见了都不认识他。

他朋友给他出主意说:“以你的才能,到赵无恤帐下当个家臣轻而易举,到时必然能找到机会接近他,然后再刺杀他不是轻而易举么,何苦要搞成这样呢?”

不!豫让肃然说道,如果以他臣子的身份而刺杀他,这是对他有二心。我现在干的事是很难,但可以让后世那些心怀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愧!

后来,赵无恤出宫,豫让伏于桥下,却惊了赵无恤的马,再次被捕,请斩赵无恤衣袖以示报仇,然后引颈受戮。

失败的刺杀,对赵无恤而言,不过是生活中的小插曲。真正让他操心的,是继承人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身为庶子,反倒成了家主,就对哥哥赵鲁颇感过意不去,所以就想立赵鲁的儿子赵周为继承人。

于是,在灭了代国(山西大同一带)以后,就把赵鲁的儿子赵周封到代国去了。可惜这个赵周死的早,他就又封赵周的儿子赵浣为嗣。

赵无恤死后,谥号为襄,是为赵襄子。他弟弟赵嘉(有说是他儿子)就驱逐了赵浣,自立为赵氏国君。但这哥们儿也是个短命鬼,继位一年就挂了。赵氏族人就说赵襄子本来就没打算立赵嘉做国君,于是就把赵嘉的儿子给干掉了,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赵无恤灭掉智氏之后,时间又过去了五十年。

此时,赵氏家主是赵浣的儿子赵籍;魏氏家主是魏驹的孙子魏斯;韩氏家主是韩虎的孙子韩虔。

这三个人联名向周威烈王发起申请,请求封为侯爵,以便将自己的封邑升格为诸侯国。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忘了个什么东西。

是的,晋国的国君呢?

三家灭智时,晋国的老总姬凿,一看手底下这几位项目公司老总闹得太不像话,也急眼了,向齐、鲁两国借兵要讨伐韩、赵、魏三家。这就搞笑了,结果自然是被三家联军反杀,这个姬凿也只得逃亡在外,病死在路上。

当然了,子公司老总的位置不能空着,这三个好兄弟互相牵制也没办法篡位,干脆您姬家接着干吧。就让姬凿的堂兄弟姬骄继续当老总,姬骄死后,又让他儿子姬柳继位。但此时晋国公室直辖的地盘,已经只有曲沃和绛地两块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以及韩虔三人为侯爵。

尴尬的是,三家封侯的时候,人家晋国还有国君呢。也就是说,集团总部这么一封,硬生生是把这三家从晋国体系中给剥离出去了。而晋国的地盘,就只有上面说的曲沃和绛地了。

也就是说,晋国这一脉的老姬家忙活了几百年,一夜之间地盘全给手底下这几家了,自己却沦落到连一个小国都不如。

但就是沦落到这种境地,晋国依然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年,一直到晋靖公,才被彻底瓜分干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