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缘诗书情

 悠悠清莲 2019-02-26

东方鹤 《青春期健康·青》 

【编者按】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院进行合作,旨在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指导作用。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之外,要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更要不断塑造精神和信念的力量。要时刻记得提醒自己:“今天你崇高了吗?”才能让我们在追寻中升华,在思考中成熟,在历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中國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1994年5月12日,为了整理前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张爱萍老将军的革命史料,登门拜访了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他,笑容可掬,细长的浓眉下那双明亮的长眸里,蕴含着谦和、慈祥和睿智;乌黑的浓发左右分梳,略向上拢,一丝不乱;加之整齐的着装配以端庄的身架,给人以严谨、儒雅的感觉。他的客厅简洁、朴素,除靠里墙有个旧木书案外,就是一长两短的陈旧沙发,展示着主人简朴的生活和岁月的印痕。环顾四壁,北边墙上一巨幅长轴十分醒目,是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署名:张爱萍。正文旁边的行书特别标明:“遵能宽同志嘱书。”2002年的10月14日,再次造访陈能宽院士的新居时,客厅的墙上依然挂着这幅字。陈老说:“多年来,张老的这幅字总在困难的时候,给我以信心和勇气。”语气里透出对张老的感激和虔诚。

他毫无犹豫地在笔记本上写道:“你将从事的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接着就十分认真详尽地介绍了他同张爱萍老将军的几次接触及认识,包含浓浓的诗情和友情。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他们友谊的“红娘”

五十年代末,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经受了一场外卡内灾的劫难,特别是赫鲁晓夫“没有苏联的帮助,再过20年中国也搞不出原子弹”的叫嚣,激起了以骨气、志气、气节著称的中国人之义愤,铆起一股劲研制“争气弹”——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就在1960年6月,金属物理专家、37岁的陈能宽被调到原子弹研制第一线,改行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负责解决如何引爆原子弹的难题。尽管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既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文字资料,全是从零开始,但素以“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信条的陈能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炸药与雷管的世界里,投身到座落在古长城脚下的爆轰试验场,要通过一次次的试验确定炸药的装配方式问题。而试验需要的炸药,完全由他们自己配制,成天摆弄炸药,无啻与死神捉迷藏。但陈能宽毫无惧色地说:“敢于从事危险作业,是一个核武器研制者起码的素质。”

但是,让他深感困扰的是各种研制工具的匮乏,用一口普通的锅和几只旧军用桶来熔化、搅拌炸药;而分析处理数据,则用计算尺、对数表和手摇计算机。就这样,他依然矢志不渝并身先士卒地把爆轰试验一步步向前推进。有天,一位佩三星上将军衔的军人,率领几位军、地同志到爆轰试验场内的官厅水库考察。与正在进行放炮取据试验的陈能宽不期而遇。这位将军见他们的试验工具都过于简陋,遂从炮兵部队调拔来一批相关进口器材,解了爆轰试验的燃眉之急。自此,陈能宽牢牢记住了这位三星上将:时任副总参谋长——张爱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张爱萍

试验器材得以改善,陈能宽如虎添翼,率领他的同事,夜以继日,同力攻关。经过一年上千次的试验,于1962年9月,终于获得原子弹起爆元件的重大突破,而小小的试验场,已经满足不了他们试验的需要。即同核研究所大部分成员一道挥师西进,搬迁到位于青海省海晏县的试验基地。他怎么也没想到挥师西进的动员报告者竟是张爱萍。

张爱萍此时是中央组织领导核试验的“十五人专门委员会”成员之一,兼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他在动员报告中说:“大西北当然不比首都北京,那里确实很艰苦,但也绝不是唐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里已有许多同志在开辟基地、建设基地,他们在等着欢迎你们,你们的前往,会把和熙的春风带到玉门关,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将亲手放飞原子弹。到那时,我们祖国各地将处处是春风……”张爱萍还表示,“中央派我同你们一起去,我愿当好你们的服务员,做好你们的后勤保障工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张爱萍的动员报告给陈能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32年后他依然记忆犹新,并深有感触地说:“爱萍将军的这个简短的动员,很鼓舞人心。他没讲大道理,只是讲了实际情况,但很有号召力和文采。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他鼓动起来了。当时我就想:这个将军不一般,善解人意又会做工作,细致、真诚、入情入理的去做工作……”在学生时代就酷爱唐诗、宋词的他同时还深深钦敬这位将军的文学功底,并第一次体味到古诗词今用的独到魅力。

当晚,兴奋难抑的陈能宽,不由自主地打开了古诗词选,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激起了他的灵感,遂挥笔写道:

八百年前陆放翁,一生但愿九州同。华章夜读精神爽,万里西行意气浓。

到了试验基地,陈能宽被任命为实验部主任,负责完成核试验前的全部爆轰物理、动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火工品及炸药的质量控制、核材料部件制造过程中与核武器可靠动作直接相关的技术工艺,等等,可谓重任在肩。可是善于挑战困难、挑战极限的陈能宽,“浓雾硝烟生幕帐,千波万顷聚毫厘。默燃塞外新烽火,且待春雷贯东西”(陈能宽诗),不仅圆满完成了上述重任,而且提出了跨越原定的几大实验步骤中的一些环节,直接向核心问题发起冲击的试验,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着又夺取了冷试验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