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可见发现并遵循规律是做事的基本前提。教育也一样。只有弄明白孩子身体、心理、智力发育的基本规律,真正做到以孩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制定出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体系,才能捋顺孩子、家长、老师三者的定位和关系,才能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比如,英语和数学的突破学习模式,就是遵循了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和该学科的学习规律,这才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春节就要到了。短暂的年假既是亲子团聚其乐融融的时候,又是危机四伏考验家长智慧的时候。熊孩子需要管教调整,好孩子需要再接再厉,平庸的孩子更需要引导激发。然而家长的一腔热血和谆谆教导会不会遭遇孩子一声淡淡的“呵呵”,甚至是摔门而去呢?这就要看各位父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把握程度了。 春节期间我会陆续推送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孩子在6岁之前,6-12岁,以及青春期各阶段的不同的心智特点,学习规律和教育原则。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原文出自app“得到”,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大家更为高效的阅读,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修改)。 四篇文章的题目如下: 一、序——家长使力别使错了方向。 二、幼儿期(6岁之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玩 三、童年期(6—12岁)——刻意练习的黄金阶段 四、青春期(12-18岁)——维持平衡要尽早谋划 家长使力别使错了方向 几十年前世界各地都是每家好几个孩子,能吃饱穿暖顺利长大就不错了。做家长没有什么育儿的焦虑感。中国家长大概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孩子精雕细刻的,美国中产阶级则更早一点。 Parent(家长)这个词,在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普遍具有了动词的形式,可以写成 parenting ,意思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操作。你的 parenting 技能怎么样呢? 育儿作为很多老一辈闻所未闻的学问越来越流行。比如小孩应该跟家长同睡?还是自己单独睡?有些专家会告诉你,一定要让孩子独立睡。很多美国家庭是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一个房间。另一些专家则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还是要一起睡,给孩子更多关爱。两派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理论,给人感觉只要做错了就等于是对孩子的犯罪。 其实,孩子小时候跟不跟家长睡对他长大以后的性格和成就根本就没有影响。你要是整天被这种细节困扰,就算辞掉工作全力以赴钻研 parenting,也未必能培养出什么好孩子。 很多育儿指南不但没有改善孩子的人生,甚至还毁了家长的人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并不是 parenting 的产品。家长跟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操作。做家长不是做木匠去生产产品,而是做园丁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让孩子自己成长。 漫长的未成年期 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是未成年期越漫长的物种智力水平越发达。鸟类学家早就观察到,早熟的鸟比如鸡、鸭、鹅生下来不久就能独立生存。但是智力水平不行,也就会觅食,复杂的事儿干不了。而像乌鸦和鹦鹉非常晚熟。有一种乌鸦甚至需要被父母照顾两年,但是智力水平高得多,那种乌鸦会使用甚至会“发明”工具。 哺乳动物的未成年期比一般的动物长。灵长类动物的未成年期比一般哺乳动物长。而人类的未成年期则是最长的。 未成年人的一大特权就是不用为生计发愁,每天吃饱了除了学习就是玩。而且人类小孩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擅长被多个人关爱。不仅父母喜欢他,爷爷奶奶、连周围陌生人都喜欢他,他能从很多人身上学到东西。 成年人对此则是欣然接受,心甘情愿地给孩子提供各种服务保障。人类每一胎基本上就生一个孩子,而且都是精心养育好多年。父母把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孩子。现在有个理论说为什么别的哺乳动物都是过了生育年龄就死了,人类的女性却能在更年期之后还生活很多年?因为她要帮着照顾第三代。 当然这么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人类一代比一代强,早就不是一般的灵长类了。相比于一般灵长类,人类特别善于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风险应对策略 为什么人类的未成年期特别长呢?因为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如果环境永远不变,只会一种谋生技能就足够了。就像小鸡会吃虫子就行。如果环境复杂多变,最好是多掌握几项技能、甚至还能发明新技能。显然,人类面对的外部环境就是异常复杂多变的。因此利用更长的未成年期来让自己变复杂就是一种风险解决方案。 学习一项技能需要专注,而变复杂需要在各个方向探索。可是如果整天探索这个探索那个,不赶紧踏踏实实学个实用的,靠什么生活呢? 答案就是靠父母。因此父母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让孩子探索。他们可以无责任地随便折腾,以期适应未来多变的环境。 如此说来,孩子不能当鸡鸭鹅养,养育的重点不是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特别是幼儿,会认多少汉字,能背几首唐诗,能不能算二十以内加减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学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总结一下,家长对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工作。漫长的未成年期是人类的竞争优势,人类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采取了先探索后收获的策略。家长要做的是提供资源保障,让孩子充分探索。家长不能确保孩子将来一定成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聪明,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幸福。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