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此看法,还真是错了!目前民间有多少人参与到了文物收藏领域?有估计说约有8000万到小一亿之众,这就似乎与家家户户有关联了。再说了,文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物”,说白了就是“古董”。而大概念的“文物”,涵盖了一切地上、地下,古代至当代,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有价值、有纪念、保存意义的历史文化产物。民间的古董要成为“文物”则还必须经过国家文物部门认定。 如今在社会拍卖或买卖中的“文物”概念,实际上只是一种自1994年以来,伴随着国内第一次“文物拍卖首秀”由北京文物商店提供拍卖品,而其文物概念沿用至今的一种习惯说法罢了。现在讲一下这个民间文物流通试点。 一、试点概况 根据政府文件要求,自2019年1月起,用一年的时间,国家将在江苏省的苏州、南京开展民间文物流通试点。关于试点,其整体的概念叫“登记交易制度”,鉴定、登记和流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详见《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实施办法》)。苏州市文物商店、苏州古玩城是苏州的试点单位,苏州文物局负责试点工作。苏州市文物鉴定服务中心设在苏州文物商店内。目前鉴定中心已对外服务,据说每周都会安排免费对外鉴定。苏州古玩城享受新政策,可以开设文物商店对外经营。 “登记”是对市民的“宝贝”建立“电子档案”,也便于今后的流转即“传承有序”。 人才荟萃、馆藏文物资源丰富的南京博物院是此次南京市开展“登记”试点的领导部门。所有注册在南京并且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是参与南京市开展此次试点的“主力”单位。 目前,苏州与南京两地有关试点部门的相关人员招聘、培训、抽调等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二、积极意义 1、政府部门服务改进。文物部门不再视民间文物流通为可有可无,而是高度重视。不仅仅是重视,更是作为职责范围、份內工作,责无旁贷。对于相关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报的拍卖标的审核,已被限定在十日之内。 2、不符合“到代”要求的古董文物艺术品将不予上拍或销售,文物部门对此将严格把关、审核。这就可以免除买家的后顾之忧。 3、强调了拍卖“标的”的备案和网上公示,以避免暗箱操作。 4、民间文物的“登记”,为民间文物的公开买卖“正了名”。此举,不仅为现有的民间收藏正名,更是给更多的“前赴后继”式的民间收藏提振了信心,对促进整个社会和民间收藏无疑是个大“利好”! 三、社会反响不一 1、普通人群对试点工作关注度不高。关于此次试点,目前已开展将近两个月,但相关试点城市的不少市民表示并不知情,更有南京市的个别有关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管理人员也表示并不知情的。 2、有试点城市的市民认为,“财不露富”,有的还担心今后政策多变,因此对参与藏品“登记”并不热心。 3、参与“鉴定”的相关资深行家、专家,对古董文物自身不太“开门”的(指缺乏历史“沧桑感”的古董),大多持谨慎态度。因此有藏家对此呼吁应配合科技仪器检测。 4、由于文物的销售和拍卖,其对古董文物的征集与销售、拍卖,实际上是面向全国、全社会的,因此有个别北京和上海的相关拍卖公司担心受到“冲击”!也有外地拍企设想开设分部,意图分享“试点”蛋糕!更有南京当地的拍卖公司跃跃欲试,如近年来屡创艺术品拍卖佳绩的江苏凤凰国际拍卖,已卯足了劲,准备“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看来,艺术品拍卖企业在金陵古都的“鏖战”,大有升级的态势! 5、注册在南京,据说排名居前的有文物拍卖资质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大约有江苏凤凰国际、南京精典、南京十竹斋、江苏聚德、江苏真德、荣宝斋(南京)等多家拍企,目前均在积极筹备之中。(文/唐政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