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海量数据时代的“苏拉威西”?

 昵称16619343 2019-02-26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我看了3场电影,其中2场看的是同一部影片——流浪地球。

如今,这部影片已经有超过40亿的票房,但是在大年初一钟声响起的时候,它却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除了那些科幻迷们)。

这是业界流传的春节档排片表,很显然为了迎合春节喜庆、祥和、欢乐的主题,《流浪地球》这种科幻灾难片被安排在了相对居中的位置。但是经过初一、初二两天的舆论发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部电影,随后它便成为了排片率第一的影片,直到如今。

这无疑证明了数据的力量。许多时候,我们只是按照个人感受或者说直觉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就好比豆瓣上那些评分规则一样。但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影院作为商业考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数据,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使得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依据。

除了影院行业之外,越来越多的产业也借助于数据实现业务的突破。如今,飞机已经成为了大众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许多地区的机票价格甚至比火车票还便宜。那么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如此低廉的价格如何实现盈利?在盈利的同时能否保证服务水平的稳定呢?这显然不是“拍脑门”、“想当然”就能解决的事情,还是需要借助于数据的分析。

为此,上海某航空公司就建立了一个大型数据实验室,以整合客户、代理、营销、快速访问记录器(QAR)、飞机、行程地图等所有航空和航空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该公司改善营销活动、提升服务满意度、控制航班成本,从而在保证利润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服务质量,赢得了越来越多乘客的青睐。

电影院、航空公司,它们只是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来自国际著名分析机构IDC发布的《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白皮书以及《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白皮书显示,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数据圈以14倍的速度扩张,蕴含的价值难以估量,而如此规模庞大的数据对置身于该经济体的企业和政府等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效合理地挖掘数据价值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当然,这种变化并非是线性增长的。按照IDC的判断,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数据的增长实现了从个人消费数据为主向企业业务数据为主的转变。其实在我们身边,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些手机无论是发微信、打电话或者刷抖音,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就组成了个人消费数据的庞大内容;与此同时,马路上的摄像头、工厂里的智能终端乃至于物联网传感器信号,都成为了企业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

这张IDC预测的统计数据更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从长远来看,未来娱乐数据(就是刷抖音、看视频之类)的占比会有明显的下降,而企业生产力和物联网(IoT)数据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当然并不代表个人娱乐的趋势会下降,而是在数据整体增长的态势下,企业数据的增长趋势更迅猛,覆盖范围也更大。

其实在文章最初的《流浪地球》案例也是企业数据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数据指导业务发展,洞悉数据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数据管理、应用策略,成为企业在未来“数据时代”生存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据IDC 预测,2018至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增长 5 倍以上,相关数字也会从如今的33ZB增至175ZB。

175ZB,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数字,这个数字也对现有的存储介质与存储方式形成了新一轮的挑战。其实,从大数据这个概念出现并逐步演进开始,传统的数据存储模式就已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在于,SSD对于传统HDD在许多领域的替代。

还是让我们回到《流浪地球》案例上来。从大年初一到初六,6天的时间留给影院充足的时间,无论是借助于计算机还是传统的人工统计,这些时间都有富余;但是如果在其他关键性的领域,比如瞬息万变的金融、证券行业或者是需要第一时间判断的医疗行业,存储介质的性能就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为此,IDC在最新的报告中也对于未来不同存储解释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我们日常的印象不同——如今许多人的电脑都已经采用了SSD或者NVMe介质,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主流——事实上在数据中心领域,在无论是开放的公有云、企业的私有云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云数据中心内,HDD的地位始终不容撼动,并且伴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而“水涨船高”。

这的确是一项有意思的分析,至少对于希捷这样存储介质的供应商来说,大数据的发展为它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这其中希捷的产品线也遍及HDD、SSD和NVMe市场,但HDD始终是希捷最为在乎的环节,也是数据中心市场最主流的存在。而且与众人印象中不同的是,HDD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当中。

《流浪地球》作者的另外一部著名作品《三体》里面也曾提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将信息保存到几百万年以后?这同样涉及了数据存储介质的容量和性能。“HAMR(热辅助磁记录)存储技术是希捷独家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在保证硬盘读写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硬盘容量,并且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性价比。因此,未来消费类市场SSD将会成为主流,但是在企业级数据中心特别是云计算市场,HDD仍将会拥有长期的优势”,在谈到HDD技术发展的时候,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如是说。

此前有消息称,希捷将在2019年推出16TB乃至于20TB的产品,这相比当下最大容量的12TB产品来说有了更为明显的容量提升,也使得希捷应对海量数据的时候更能够得心应手。当然,相对于未来175ZB的市场来说,我们肯定是希望容量越大越好,但同时也别忘了,如何保证大容量硬盘的稳定性和控制故障率,也是云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希捷早在之前就建立了数据恢复实验室,为客户做数据恢复的同时在硬盘上也加载了保护和加密功能。在生态合作的角度,希捷还与包括BAT在内的中国顶尖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出面向数据中心运维角度的硬盘健康管理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及时备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潜在数据风险进行预警和感知,“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为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产品,可以更智能的帮助客户管理存储”。

安防市场是希捷存储的主战场,也是海量数据的发源地之一。2005年,希捷进军安防行业,针对安防非结构化数据开发世界首款监控定制盘;2010年,希捷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巨头紧密合作,推出不同需求、不同场景下的定制化硬盘;2017年,针对人工智能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希捷发布了业界首款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硬盘——酷鹰人工智能硬盘……

“以前买硬盘的时候看看容量就可以,但如今我们是针对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真正让解决方案能够落地”,孙丹说。

后记:按照IDC的预测,中国数据圈是全球数据圈增长的重要节点。在过去的2018年,中国数据圈占全球数据圈的23.4%,即7.6ZB;而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27.8%,即48.6ZB。

面对近7倍的数据提升,我们需要来自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上层的应用系统进行支撑,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商业价值信息;但是最重要的,我们更需要承载海量数据的坚实平台,能够为数据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和智能化的管理。就这一点来说,希捷可谓是当仁不让。

正如电影中,苏拉威西发动机推动地球奔向星辰大海那样,希捷的存储解决方案也成为了海量数据发展的源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