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课堂教学特征及衡量指标

 凡人sypls 2019-02-26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1.过程明了,目标明确,内容清晰;

2.师生角色分配清楚,师生双方协商好规则、程序及自由空间。

“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直接观察到的指标)

1.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通晓易懂。

2.课堂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清晰。

3.教师能始终遵守之前发布的教学指令。

4.课堂练习任务表述清晰。

5.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有清楚的标识。

6.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各个课堂教学阶段区分清楚。

7.灵活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按时上下课。

8.遵循规则和程序。

9.教室空间管理要适应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级指标(成果效应指标)

1.学生随时都能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做。

2.学生能较好地遵守约定、尊重界限。

3.学生表现出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并与之协作。

4.课堂教学较少受到干扰。

5.学生说话和活动的声音大小与课堂教学形式相应。

6.有效学习时间比例高。

7.课堂教学过程从容不迫。

8.课堂教学计划很少出现需要更正的情况,即便出现,也能给出合理可信的解释。

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1.时间安排得当,守时;

2.拨冗去繁,日程安排有节奏。

“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的衡量指标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心。

3.学生在上课时不会感觉到无聊。

4.学习成果内容丰富,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应。

5.每课时、每日教学计划、每周教学计划遵循其自身的、有教学法依据的节奏。

6.积极活跃的学习阶段与休息放松阶段相交替。

7.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8.学生不滥用自主学习的机会。

9.教师不偏离主题。

10.教师不干扰学生学习。

提高有效时间的措施

1.师生做好课前准备。

2.师生都守时。

3.排除组织上的琐碎事宜的干扰。

4.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清晰。

5.每日和每周的课堂教学节奏安排适宜。

6.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给予细致或宽泛的引导。

7.课外整治违反纪律的行为。

8.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注意力训练环节、热身练习及收尾放松练习。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规则,承担责任;

3.公正,关怀。

“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的衡量指标

1.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尊重学生。

2.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歧视。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兼顾到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学生间不存在攻击行为。

5.学生不会辱骂同学。

6.学生不说侮辱性话语,不开下流玩笑。

7.教师不会偏向或歧视个别学生。

8.学生的各个小团体之间很少有敌对和争权夺利的现象。

9.学生不会暗地里歧视同学。

10.班级内设有明确的责任岗位。

11.学生互相督促遵守共同商定的规则。

12.班级里、课堂里,时时会有笑声。

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1.任务设置明确易懂;

2.教学主题的展开合力可靠;

3.课堂教学成果能得到明确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约束力。

“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的衡量指标

1.开宗明义地介绍课堂教学主题。

2.自我监控。

3.教学过程紧扣主题——不偏题离题,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利用、对比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已有的认识及日常经验。

5.恰当地使用板书。

6.将课堂教学成果整洁地记录到笔记本上或存进电脑。

7.使用合适的教学媒体。

8.使用各种 模型、比喻、例子、图标等形象化手段。

9.机智灵活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10.记录截止到目前的教学成果。

11.定期复制、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完成)。

取得成效

1.课堂教学符合教学计划。

2.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系统化。

3.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以及学过的知识领域。他们能比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更抢先一步(纵向以及横向的知识建构)。

4.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拓展,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规划,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2.举行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征集教学反馈意见。

“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的衡量指标

1.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2.学生认为学习过程是有趣的。

3.学生能养成并进一步发展对学科兴趣以及跨学科的兴趣。

4.学生能主动回顾以前的上课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新的教学内容。

5.学生能反馈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

6.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学行为,能积极思考教师的观点。

7.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8.学生能提出批评性的问题和更深入的问题。

9.学生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10.学生能以合适的方式评判其学习成果。

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丰富的组织技巧,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2.教学流程不拘于一格。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的衡量指标

1.运用丰富的组织技巧。

2.运用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3.课堂教学流程灵活多变。

4.均衡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备注:教学方法基本模式:自主学习(个体化教学)、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式课堂教学)

七、促进个体发展

1.给与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与学生时间和耐心;

2.对学生进行内部的区分和整合;

3.分析个体学习水平,调整个体促进方案;

4.对于风险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帮助。

“促进个体发展” 的衡量指标

1.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均能较好地进步。

2.根据学习主题、兴趣重点和能力使用相应的教科书、学习材料和帮助手段。

3.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额外的帮助。

4.教师督促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思考。

5.定期进行学习回顾(自我监控)。

6.需要特殊教育手段促进的学生得到了准确的学习水平诊断。学校为其制定出促进方案,各参与者熟悉方案的内容,方案得以付诸实施。学得较慢的学生能有足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7.有身体机能或者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喘口气”。

8.有健康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他能力相适应的学习量。

9.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权利并且有机会在与教师协商后不用做常规性的习题,而去研究自己学习的重点。

10.全体学生都知道,人的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学生再学习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11.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成绩期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期望。

12.为母语不是中文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课程。

13.风险小组的学生得到特别的辅导。

14.学生若是反复逃课,教师应当与家长或是监护人进行谈话,并且要和当地的青少年帮助机构取得联系。

八、“巧妙”地安排练习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2.布置明确有效的教学任务;

3.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

4.创造有助于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框架条件。

“巧妙地安排练习的衡量指标

1.经常进行简短地练习,但练习时间宽裕。

2.练习规则由师生共同商定,双方都必须遵守(例如使用简明的学习资料,练习时的音量,练习使用过程中的走动等)。

3.学习氛围安静,学生能够集中精力。

4.很少出现干扰课堂教学的情况,即使出现,师生也能不动声色地给予消除。

5.学生明白练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6.根据学生、学习目标、主题内容或者方法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

7.能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练习目的明确的练习资料。

8.练习时,学习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练习本、文具)

9.练习材料里包含相应的检查测验材料——以个人或者互相小组的形式进行测验。

10.教师在学生练习地时候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指导。

11.对学生取得的练习成果予以承认。

12.要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家庭作业。

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1.学习内容要以教育方针或教育标准为导向;

2.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检查测试学习情况后及时给予反馈,并给与帮助和促进。

“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的衡量指标

1.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具体细致的反馈评价。

2.教师用清楚明了的语言表达反馈意见,尤其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理解。

3.在课堂过程中,学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向教师询问。

4.教师能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或者把学习资料设计成可以让学生自己估计出任务的难度。

5.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检查学习成果,并说明各种检查形式的作用。

6.测验或考试要提前通知。

7.利用学生反馈来纠正对学习成果的期望。

8.学生就学习成果的检查测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1.教学秩序井然;

2.教学设备和教具能正常使用。

 “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的衡量指标

良好的秩序

1.一进门,教室就给人整洁、干净的印象。

2.学生对教室具有认同感,并且为教室的状况感到骄傲。

3.声音的大小符合教学进程的要求。

4.学生爱惜学习资料。

5.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便能主动整理教室。

实用的设施布置

1.没有多余的妨碍。

2.黑板始终擦得干干净净。

3.如果教师有话要说,就会站到教室前面;如果他要扮演“主持人”角色,就会站在靠后一些的位置。

4.教室的功能区划分清晰。学生遵守每个区域的功能指标。

5.照明和音效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教室通风设备运转良好。

可供使用的学习用具

1.每日所需的学习材料放置显眼,方便学生迅速拿到,暂时不用的学习材料放置合理。

2.学习材料有其固定的摆放地点。学生使用完毕后会将材料自觉放回原位。

3.用招贴板将课堂教学成果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

4.投影可供使用。

5.教师卫生由教室管理员和师生共同负责。

人们常常这样描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缺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而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火”起来。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评价激活课堂时,评价的效果却并不如想象的好。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评价是什么、如何评价,走入了评价的误区,贻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时机。

评价的真正内涵,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检测,从而对工作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课堂评价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认同心、荣誉感激发其积极性。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评价,将这些学生与生俱来的情感引发出来、调动起来、利用起来。

评价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评价是引导、是杠杆,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科学运用评价,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能用不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

1.评什么——方向与路径

课堂上可评价的内容很多,比如学生的状态、对知识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等。但是,也因为可以评价的内容多,导致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对学生进行评价。

1)评独学、对学、群学——

精神状态,是否投入。

独学时是否能够发现疑难,并用色笔进行标注。

独学发现问题,能够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并有进一步的思考。

对学、群学环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对学时,对子间是否能够分享、讨论、总结。

导学案完成的程度。

群学中,组长组织成员学习的效果如何。

群学中,问题、困惑的暴露情况。

……

2)评展示——

重点关注各小组的参与人数以及展示的精彩性和规范性。

是否流畅、是否有多余的口语、是否做到了抑扬顿挫。

是否在聚焦处展示,是否有肢体语言。

是否能够脱稿展示。

是否能够系统地表述内容。

是否能够展示出思考的过程。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是否能够解答。

……

评价时,这些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有针对性地评比、评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综合展示的特点,可以将展示的评价分为三个层级:

一级点评:评价学生展示的外围因素,例如展示时的体态、声音等。

二级点评:评价学生展示的内容。

三级点评: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质疑、补充。另外,在这类评价中,学生评价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联想和创新。

3)评小组——

对每个组员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对自学效果进行评价。

对互学互帮情况进行评价。

对代表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对达标检测质量进行评价。

对遵守纪律规则等进行评价。

……

教师可利用评价表,在预习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交流、质疑对抗、反馈测评以及总结反思等环节,对小组进行评价。附“小组评价表”如下:

小组评价表

日期             星期        节       学科            

组别

组名

预习独学

对学群学

展示交流

质疑对抗

反馈测评

总结反思

合计

1









2









3









4









5









6









 

2.怎么评——误区与原则

人类是在“试错”中走向正确的。很多课堂中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各类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评价要真诚,并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1)课堂评价十大误区

只评价知识,不评价人,不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注重对个人的评价,忽视对小组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评价过于简单、不真诚,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

评价避“弱”,无法激发潜能生和潜能小组的竞争意识。

不注意对课前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的评价,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师不对学生做得不到位或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改正错误与不足,问题越来越多。

教师不用心倾听、不追问,学生无法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教师不对独学进行评价,进而影响对学、群学,甚至是展示的效果。

单调、重复的语言和过多的掌声鼓励,造成学生“审美疲劳”。

没有形成评价链,无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2)课堂评价四大原则

全面性

其一,教师既要评价知识,又要评价人;所有流程都评价,所有事件都评价;教师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组员。

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培养能力,这些只是“工具性”的训练,只有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真正的人本教育。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将外在的训练内化于心。

其二,在流程评价中,应注意对课前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的评价,避免展示内容选择和展示任务分配上的盲目性。

其三,学习小组是高效学习的保障,团队建设是管理和教学的永恒主题。如果教师直接评价到学生个人,忘记了他背后的团队,长此以往,明星展示现象会越来越多,组长被架空,小组团队作用会越来越弱,多数学生再次成了观众。所以,一方面,教师应该“重团队,轻个体”。一旦将对个体的激励放在团队背景下,激励的效果会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捆绑性评价,例如个人与小组绑定、课堂与常规绑定、平时与测验绑定、表现与荣誉绑定等。教师应记住,实行捆绑评价的前提是,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在组足够重视,即学生至少要有组内集体荣誉感。如果学生没能形成团队意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不一定能够达到最初的目的。

其四,评价不必避“弱”,在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之外,还可以评选出最弱小组和个人。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保障人人参与。

其五,强调细节。细节代表了真实和尊重,学生在展示时,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表情很可爱,哪个动作很有感染力,这些关于细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注。

激励性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不批评学生,尽可能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眯起眼睛去看他们的短处。对学生的评价要重在激励,要宽容他们的错误,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

激励性评价的难点在于,教师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时要把握激励的火候,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方式对待。所以,激励性评价还可以这样拓展:把平常做好事学生的名字投入好事箱,在规定时间内抽奖,奖励可以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可兑换奖品……

其实,要真正实现评价的激励性,需要教师激活小组的作用,如果小组建设得非常成功,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同学评价多管齐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即时性

评价是一种反馈,及时非常重要。每节课教师对每名学生、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导学案预习、板书、展示质量、检测反馈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班主任、班干部每天都要对一日常规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每周都要及时对结果作出公示,每一阶段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表扬和奖励。

此外,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能够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评价。评价时应注意,不能仅用“对”或“错”给予裁判,也不能仅仅是做个“好”、“很好”的简单表态,而是要有真正、具体的评价。很多课堂评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一,学生展示时,教师没有用心倾听,而是像一个裁判员一样,站在终点线上,举着秒表,准备着最后的判决。其二,对于学生展示出来的好观点、好思路、好材料等,教师不能给予应有的分析、褒奖,或恰到好处地追问、交流,因而坐失送上门来的教育契机。其三,许多情况下,学生在展示中犯的错误或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但是,教师只给了“错”、“不对”的判断,再不往前走一步。

创新性

一味单调地赏识学生,时间长了会让学生产生“赞美疲劳”。为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其一,展示时,组长讲,组员听,对子提问。其二,潜能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其三,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同时,教师要配套实施相关的计分措施,例如对潜能生的展示给予高于优等生展示的评价计分。

除了鼓掌、发小红花、贴小五角星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减少作业量、免做作业一次、坐老师的座位、拿班级钥匙一周、上主席台领操、在游戏中做首领、换座位、小错误免罚一次、老师满足一次其最想做的事等评价方式。

总之,对学生的奖励应遵循如下的原则:符合学生最近利益、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自我激励、不限制指标、办法简洁易操作、形成系列、奖励时间从短到长、奖励的标准逐步提高、及时兑现等。

除具体方法外,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应与课堂建设的进程相结合:

初建课堂评价体系。高效课堂初期,评价主要围绕课堂的需要进行,目的在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但是不成熟的课堂评价,容易影响课堂环节的完整性,延长上课时间。

完善课堂评价体系。随着教师和学生不断地积累、实践,课堂评价会变得更加完整。评价会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尤其要注意评价对课堂教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形成自我评价体系。语言点评、分数记录、榜样引领等都是评价,但是这些评价都是被动评价。学生应该针对评价指南,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与记录,这样的评价才具有主动性。一旦形成比较成熟的自我评价体系,评价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拥有荣誉感与成就感。

在课堂评价的层级推进中,教师、学校要注重评价链的构建。例如,各学习小组长将每节课组员的课堂表现评价统计汇总,行政组长对其他方面(纪律、卫生等)的表现评价汇总,两人的评价结果合在一起,整理出对全组成员的评价;班级学习班长与行政班长合作,作出全班同学的日评价;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进行周评价;学校汇总年级各周的评价结果,形成月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要警惕评价的异化。关于评价,合理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初期阶段重视评价,中期阶段变化评价,后期阶段淡化评价。在高效课堂的成熟阶段,应该用习惯、文化、精神引领学生。许多时候,课堂上的廉价掌声太多,后果就是一些学生患上了赞美疲劳症。课堂上的评分环节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各学科教师打分标准不统一,同一层次的行为打分差距悬殊;优等生重复发言多次得分;一个小组不同层次学生发言打分相同;同一层次的学生读答案、背答案、用自己话说答案、艺术呈现答案打分没有区分;点评过于注重对外在形式的点评;只评回答的次数,忽视回答的质量;重视小组评价,忽视个人评价。

本文节选自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春华专著《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