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朴寻仙:寻访杭州葛岭抱朴道院

 秦岭之尖 2019-02-26


杭州,自古有人间天堂之称。历史上,这里佛道林立。笔者于2019年元旦期间,参访杭州西湖畔的抱朴道院,寻访葛仙翁。


1


杭,航也


一个城市的称谓,关乎着地域文化的传承。抱朴道院所在的杭州,在历史上有“余杭”、“钱塘”、“临安”“武林”等称谓。


杭州简称为“杭”,古代“杭”同“航”。《说文解字》:“方舟也”。


杭州西湖 止水摄(资料图)

《元和郡县志》引《吴兴记》道:“秦始皇三十七年,将上会稽,涂出此地,因立为县,舍舟航于此,仍以为名。”关于“余杭”的来历,有一说为大禹治水后将此地封为“航国”,人们口口相传将“禹航”变为了“余杭”。


至于其他称谓,多因古郡县名、山水名而得名。


临安·天目山(资料图)


现在杭州临安县的天目山,也是道教名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天目。”


《云笈七签》更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名“天盖涤玄天”:“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2


见素抱朴


朴(资料图)


抱朴道院位于杭州西湖葛岭。“抱朴”的“朴”,篆文是制作手杖的木头。


《说文解字》:“朴,木皮也。”同“朴”,《说文》又作“朴”,意为木素,及“又凡器未成者,皆谓之朴。”


抱朴(资料图)


“抱朴”源于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河上公注曰:“抱,守也。”薛综东京赋注曰:“朴,质也。”


《老子想尔注》:“朴,道本气也。人行道归朴,与道合”、“今王者法道,民悉从正,斋正而止,不可复变,变为邪矣。观其将变,道便镇制之,检以无名之朴,教诫见也。”



《吕祖全书》中有:“太上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摄生之道,莫要于此。’至于多知,虽与外诱不同,然亦足纷其心思,耗其神气。


况贪求多知,则无守约之功,愈多愈离,与道违背。是以孔圣不贵多闻,而戒朋从之思。”


足见历代仙家都是十分重视“抱朴”。


3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所在的葛岭,《西湖梦寻·葛岭》有介绍:“葛岭者,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仙翁名洪,号抱朴子,句容人也。从祖葛玄,学道得仙术,传其弟子郑隐。洪从隐学,尽得其秘……


祁豸佳《葛岭》诗:‘抱朴游仙去有年,如何姓氏至今传。钓台千古高风在,汉鼎虽迁尚姓严。勾漏灵砂世所稀,携来烹炼作刀圭。


若非渔子年登百,几使还丹变井泥。平章甲第半湖边,日日笙歌入画船。循州一去如烟散,葛岭依然还稚川。


葛岭孤山隔一丘,昔年放鹤此山头。高飞莫出西山缺,岭外无人勿久留。’”


寻道 止水摄(资料图)


从葛岭正门一路上走,经山路台阶,一大早便遇到前往道院的信众。


道院始建于东晋,葛洪建“抱朴庐”炼丹,唐代逐步扩建,南宋时期曾为贾似道的别墅,明代逐步成型,有“抱朴庐”、“红梅阁”、“半闲草堂”等,其内的道士以坤道为主。


古井 止水摄(资料图)


洞天景观 止水摄(资料图)


因道院建于葛岭,路算平缓,一路走来,不算吃力。匠人们独具匠心,景观设计上有别有洞天之感。如上图所见的“洞天”常在古代山水画中出现。


在道院外,有葛洪早年炼丹的水井,以及后人所造的洞天景观,颇有意境。


道院正殿 止水摄(资料图)


进了道院正门,其正殿为葛仙殿,东侧为半闲草堂,草堂南侧为红梅阁,再南面为抱朴庐。


其余还有太极阁、元辰殿、广灵殿、救苦殿等。其中,太极阁中供奉三清祖师,半闲草堂供奉财神赵公明、慈航道人、文昌帝君,元辰殿中供奉斗母元君和六十甲子。


此外,还供奉有朱大天君、葛洪祖师以及纯阳祖师。


这些组成了道院的神仙体系,给来此的信众和游客提供了方便。


风铎 止水摄(资料图)


道院的建筑形制中,屋檐上的风铎很是雅致。


   
清代的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记载:“风铎,寺庙、塔檐悬之铃,因风成声者也。闻声即知有风矣。”
风铎,又名铁马、檐马,源于风占的“占风铎”,具有占卜、辟邪的作用,此外还具有装饰、驱鸟的功能。


参访期间,正值元旦节假日的早上,游客不多,但不少信众早早来此。



俯瞰杭州西湖,一番美景尽收眼底,再看看道院中修行人的简单生活,内心感到十分宁静。


(编辑:见石)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