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复习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质疑: 活动一:整理概念。 1、回忆这一单元所学内容,并自主整理。(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整理的依据。) 2、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3、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 4、做练习二第1题。 活动二:巩固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练习。 复习内容: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及体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复习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复习过程: 一、回忆圆柱、圆锥单元学习的知识,并自主整理。 1.揭示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在圆柱、圆锥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口答,师依次贴出卡片 2.根据以上知识点,你能有序的将它们整理吗?。 出示整理要求: (1)把黑板上的知识点,有序的整理在练习纸上。 (2)整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3.(1)生用板出的卡片,进行调整。师请学生说明这样整理的依据。(其他学生在位置上口答) 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sh 圆锥的特征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 sh (2)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3)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生活中还有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制作油桶多少铁皮,通风管等[这是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计算公式)出示自制的长方体通风管,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铁皮? (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师出示教具,回答学生演示教具,师问是这样理解的吗?) 师(等生说完):大家看,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有没有变化? 生: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是两个长方形,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半径。 师:说得不错,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来的呢?(生口述推导过程)这里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有怎样的关系,缺少这样的联系,能够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吗? 师(拿圆柱体木料):如果把这个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知道哪些数学知识? 二、巩固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练习。 师:正所谓学以致用,能用整理的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 做42页练习二的2-9题。 1.从上面看下面的每个立体图形,分别看到的是哪个图形?请用线连一连。 师:如果是从正面看,又会怎样呢?(圆柱正面看是长方形,师自言自语 是下面的长方形吗?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什么?(长是圆柱的直径,宽是圆柱的高);正方形、长方形从正面看又是怎样的图形呢?圆锥从正面看呢?两条腰在哪儿?底和高分别是什么?) 2.当机立断。(对的请在括号内打 √ ,错的打 × )(允许学生用手势) (1)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 小结:用底面直径乘3.14等于底面周长,当底面周长等于高时,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 ) 小结:没有强调等底等高,能举例吗? (3)一瓶罐装可口可乐的体积大约是400立方厘米,用24瓶装满一箱,这只箱子的容积大约是9600立方厘米。 ( ) 小结:因为24瓶可口可乐之间是有缝隙的,所以箱子的容积应该大于9600立方厘米。对,全部可乐的底面,都是圆形,根据五年级学习的密铺知识,我们知道圆是不能密铺的,所以这些圆柱形饮料之间一定有缝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 3.快速抢答:口答下面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6分米。 ① 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加个盖指的是圆柱的一个底面,列式为:2×2×3.14=12.56(平方分米) ② 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加个箍,指的是一圈的周长,列式为:2×2×3.14=12.56(分米) ③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水桶由于是无盖的,所以涂油漆指的是一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列式为: 2×2×3.14+2×2×3.14×6=87.92(平方分米) ④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求水桶能装多少水,指的是水桶的容积,列式为:2×2×3.14×6=75.36(立方分米) 提问:通过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想和大家说吗? 4.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1)有一个滚筒刷,它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长3分米,它滚动一周刷过的墙面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滚筒刷见过吗?它是(圆柱形)用来刷墙面涂料的。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求圆柱的什么吗?解题时,还要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 3分米=30厘米 4×3.14×30=376.8(平方厘米) 答:它滚动一周刷过的墙面是376.8平方厘米。 师:像类似的还有什么例子? (2)学校有一个圆柱形状的储水箱,它的侧面由 一块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这个储水 箱最多能储水多少升?(接缝处略去不计) 6.28÷3.14÷2=1(分米) 1×1×3.14×6.28=19.7192(立方分米) 19.7192立方分米=19.7192升 答:这个储水箱最大储水19.7192升。 5.拓展延伸(让好学生吃饱) (1)一个圆锥形容器,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是16厘米。把它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长方体容器中,此时的水高多少厘米? 方法一:45×16×=240(立方厘米) 240÷(10×6)=4(厘米) 方法二:解:设此时水高x厘米。 10×6×x=45×16× x=4 答:此时水高4厘米。 (2)有一张长方体铁皮(如下图),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2=4(厘米) 2×2×3.14×4=50.24(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 6.对比提高。 (1)一个圆柱高10厘米,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高10厘米,接上4厘米的一段后,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提问:这两题中都有表面积的变化,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第一题中的表面积增加,指的是底面积增加了两个;第二题中表面积增加,指的实际上是侧面积增加。(师演示变化) 提问:那么在计算体积时,又分别是怎样考虑的呢? 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 板书设计: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特征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 sh 教学反思: 整理的作用真的就是会做书上的几道习题吗?如果这个命题是真的,那么学生都会做书上的这些习题似乎就不需要单元复习了。显然这个命题是虚假的。那么如何组织单元复习呢?我把整理知识,沟通联系,深化认识,强化记忆,综合应用,灵活变化作为第一课的重点。第一环节,让学生用填表的形式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相关公式,教师组织检查填写的效果;第二个环节复习圆柱和圆锥相关公式的来龙去脉,即沟通联系,体验转化的策略。 为了避免使复习掉进 炒冷饭 的怪圈,为了让复习有新意,我采用了--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12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用常规方法解出现了除不尽,而且计算复杂,但是运用黑板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图就可以转化成 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 来计算。另外一道习题是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它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增加一个沿直径切下的纵切面的面积。我的复习仍旧始终如一的贯彻我的一个教学思想,即公式的记忆必须和推导图一起记忆,即使一时忘记圆柱或圆锥的体积公式,自己也会推导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