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述职,是强化述职人的责任意识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述职人抓工作抓落实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些地方在开展述职过程中,不断压实压紧责任,但也压出了“负担”,不论是述职的本人还是参加评议的,或是幕后工作人员,都感觉到述出了“负担”,违背了本意和初衷,影响了实效。 一名工作人员说,昨晚加班到凌晨4点,审核排印述职的材料,有交上来的述职报告,有去年查摆问题的整改台账,还有上级巡视巡察的整改落实台账,等等,着实花了不少精力去审核排印。 这种现象不光是党建述职,还有述廉、述法、述安等,都要求述职,有的走下形式,交一篇报告,有的安排一两天现场述职,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还有一些做法需要商榷。比如,有的述职报告要求交详细版和简单版,一个用来印刷,一个用来现场讲的;有的制作了述职评分表,列出了十几项工作,每项都有具体的分值,由现场评议人员打分;有的述职人简单照读稿子,述完就不了了之。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不仅幕后工作人员频现“凌晨朋友圈”,也让参加评议的代表忙于应付,在一大堆资料中焦头烂额的打分。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是小时候考试老师经常说过的顺口溜。把述职评议比作一次年终考试的话,如果都堆在年底一起考,自然会应接不暇。述职要减负、瘦身,需要在方式方法以及实效性上去考虑解决。一是功夫下在平时。述职主要是一年的工作成绩,把年底的考核任务分解到平时去抓落实,这样述职更加有针对性,能尽量避免补资料、做台账等仓促应付的现象。二是多去现场看。上级部门了解一项工作落实的怎么样,还是需要下去实地看,跟基层干部交流谈心,了解干部对工作的认识,帮助他们提高,多做扶正纠偏的工作。三是增加提问环节。如果述职只是读读稿,不一定述出真成绩。评议的代表可以向述职人提问,那么述职人对工作是不是熟悉、有没有抓落实,大家自然一目了然,同样也会倒逼述职人的责任落实到位。
|
|
来自: 昵称20561161 > 《党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