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的出家经历,在庙似奴仆,出寺化缘一次4年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2-26


至正四年(1344年)9月,朱元璋到了家乡的皇觉寺出家。可是进了寺院后,他的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入寺与人为仆,不到不到两个月就遭遣散

年仅16岁的朱元璋每天杂活很多,除了上香点烛、击鼓打钟、打扫佛堂之外,还兼给各位师父师母(元朝时期有地位的僧人往往娶有妻室)跑腿打杂。整天低三下四,忙出忙进,吃的却是粗粮淡饭,甚至是残羹剩炙,遭遇与奴仆无异。

可即便这种与人为仆的憋屈日子,朱元璋也过不牢靠。因为适逢灾年,民不聊生,很快连皇觉寺也快要揭不开锅了。可怜朱元璋进入寺庙刚刚50余日,庙里的住持便以“岁歉不足给众食”为由,遣散僧众,令大家各自谋生。


尚未受戒念经,先要游方化缘

朱元璋由于还没有来得及受戒,按照佛门规矩当时还不是和尚,只能称做“小沙弥”。因此,根本不懂如何念经做佛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于教茫然”,只能有样儿学样儿,手执木鱼,捧着瓦钵,硬着头皮外出化缘。

游方化缘民间称之为“叫化”,说白了就是讨钱要饭的勾当。这可不是件好玩儿的活计——每遇一户人家,游方僧便敲响木鱼,高唱佛号,请求布施,个中耻辱和辛劳的情形与乞丐无异。而朱元璋一个小沙弥游方化缘更是困难多多。

一方面由于他年纪太小,道行太浅,佛学知识近乎空白,从外在形象到内在修持,都离高僧大德太远;另一方面,时值灾年,哀鸿遍野,老百姓自己尚且饥肠辘辘,根本没有余粮供养游方僧人。


四年游历,朱元璋收获多多

这次游方,朱元璋所兜的圈子实在够大:从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市)皇觉寺出发,往南行经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又向西走到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息州(今河南省汝阳市)、信阳(今河南省信阳市),又北转到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又往东折向陈州(今河南省睢阳市),再经亳州(今安徽省毫州市)转到颖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历经十余个州县,最后返回皇觉寺。

在时间上,他从至正四年十一月(1344年)出发,到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家乡,前后历时将近四年时间。在灾荒肆虐的年月里,长达四年时间的风餐露宿,四处游走,自是苦不堪言。

但正是这一方游历生活,让朱元璋增长了见识,满目所见皆是蒙古人治下的黑暗与不平:贪官污吏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尸骨填道。这所见所闻的一番磨砺,对他后来的起义和斗争经历都有着重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