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不得骂不得,我们还敢管教孩子吗?

 鬼马mm 2019-02-26


你敢管教孩子吗?

前几日,看了《勇于管教》(【美】詹姆士·杜布森博士著)这本书。这是我多年来唯一的一本一口气看完的教育类书籍。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代入自己,有时是教育研究者,有时是一个母亲。这样双重身份的自省,让我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如沐春风。

书中有一个例子是关于霍洛韦夫妇和女儿贝姬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


他们的女儿贝姬从未被要求过服从或是尊敬父母,儿时的她常令全家人神经紧张。霍洛韦夫妇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命令女儿,于是,他们总是微笑面对,并假装没看见女儿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他们的宽容大量在贝姬进入青春期后很难继续。


贝姬永不满足,她总是满怀厌恶地嘲讽家人。霍洛韦夫妇以为在家为贝姬开派对可能会令她开心,于是,霍洛韦太太不辞辛苦地装饰了房间并准备了饮料和点心。派对之夜,一群衣着肮脏、言语污秽的年轻人拥进房间,砸坏了家具。其间,霍洛韦太太说了些令贝姬生气的话,于是女儿动手打了母亲,母亲倒在了浴室的血泊中……



《勇于管教》中是这样分析的:

像霍洛韦夫妇这样的父母,他们的失败在于,没有理解爱与管教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孩子的。亲子关系中的这两个因素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本身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依存。管教不是对父母之爱的破坏,管教本身就是父母之爱的一种功能。适宜的惩罚不是父母为了发泄对孩子的愤怒,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从中受益。如果贝姬在小的时候父母能够明白这一点,这个家庭将免遭女儿青春期噩梦之灾。


这个例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对自己的育儿方式自省吗?有多少次,我们在各种教育观中自相矛盾着、纠结着,甚至痛苦着,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让我们大声问问自己,问问你的亲朋好友:


“你敢管教孩子吗?”


一种育儿倾向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需要多管教孩子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来自东北的奶奶,她很激动地问我:“老师,你说,孩子做错事情了还能不管么?”


原来,奶奶的小孙子十分调皮,常常犯各种错误。有一次,他把隔壁孩子给打伤了,回家后,奶奶狠狠揍了小孙子一顿。


没想到,孩子妈妈很不开心。她认为不能这么去管孩子,孩子以后会没灵性的,应该让他自由发展,否则,他以后做事就缩手缩脚,只有挨打的份儿了。为此,东北奶奶气得够呛,也很矛盾,现在的孩子,到底该怎么教?


孩子妈妈的话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她代表了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无须管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自然成长。

 

这种观念的出现和发展,先不去管它正确与否,必须承认,这也是家长教育观念进步发展的一种表现,从侧面反映出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希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

 

于是,受现代教育思潮影响,一批年轻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应该不管教。我们姑且将他们称为A家长。

 

B家长则一直在两种观念间彷徨。有时候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自由,不需要太多束缚制约;有时候他们又觉得孩子实在没有章法,需要严格管教。

 

这种反复的家长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今天,他们纵容孩子,给孩子无穷自由。当孩子的自由扩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又开始忍无可忍,他们会纠结:这样对吗?要不要去约束他?怎么约束?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同样以同伴相处为例,B家长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巍巍在小区玩的时候和小朋友发生了冲突。一开始,巍巍爸爸并没有去干涉,他想:孩子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吧。没想到冲突愈演愈烈,巍巍和另外一个男孩打得难解难分,脸上都被抓出了血。巍巍爸爸不淡定了,他冲上去分开了孩子。


带孩子回家后,他站在孩子立场去批评教育,并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对的。孩子又哭又闹,折腾了很久。等孩子好不容易安静下来,自己乖乖吃饭、玩玩具去了,巍巍爸爸的矛盾达到了极点。批评巍巍到底对不对?会不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对于A家长和B家长,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懂得管教,这是家长必须做的!”

 

懂得管教,你必须的!

记得女儿2岁不到的时候,我们去朋友家里玩。当时,我和朋友一边喝茶一边愉快地聊着天,我疏忽了一点,朋友家是没有小孩的,因此,一些设备有潜在的危险。


朋友家有一个电源接线板在比较低的地方,当时,我的女儿玩着手里的金属小发卡,想塞入插座孔中,我正好瞥到,毫不迟疑地冲过去,把她手里的发卡拍落在地,她的小手也被我狠狠打到。嚎啕大哭之后,我的女儿再也没去玩过插座。


当孩子去做非常危险的事情时,让我们当机立断管教制止。

 

当孩子忽然乱发脾气,把东西乱扔,你会怎么做呢?


家长1:无所谓,让他扔吧,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等他们再长大些,自然就改善了。


家长2:该不该管?这样让他继续乱发脾气对不对呢?还是制止他吧。可是,宝宝也许是不开心才发脾气的,我应该从他的立场多考虑呀。怎么办?怎么办?


家长3:当然要管。不过,要注意管的方法。如果在孩子1岁半之前,他扔东西只是为了好玩,我只要纠正他就可以。可他现在已经4岁了,这样的行为就是故意挑衅,那么,我的原则就是坚决制止。


家长4:何须顾忌多多,做家长的管个孩子还要瞻前顾后,何其可悲。孩子不好就要管,大力管,狠狠管。


为了避免对本文的误读,关于管教孩子,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1)管教孩子不是使用暴力。我们主张的管教是理性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暴力体罚。

2)18个月以下的孩子,请勿使用体罚。孩子无法理解的管教是无效的。

3)12岁以后,必须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为避免产生不良心理反应,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请不要体罚。


聪明的家长可以从以上三点发现,管教孩子必须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一刀切。

当孩子忽然乱发脾气,把东西乱扔,不同年龄对象出现此行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因此,处理方式也应该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18个月以下

你要做的是:检查孩子哭闹原因,第一,是否有饥饿不适等生理原因。第二,安抚孩子,如给孩子擦干净小脸,拥抱孩子,亲吻孩子等。第三,理解扔东西是1岁半左右孩子的常见行为。他们常常喜欢将物品扔到地上,当看到皮球扔下后弹跳起来,听到金属小勺清脆的响声,他们会很享受自己的扔物探索过程。


家长不妨放松心态,如果这种行为过分了,可以不要帮他捡起,免得他兴趣越来越强烈,另外,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满足他这个喜好。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8个月以上了

我们就要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有的家长特别讲究同理心,处处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孩子发生此类行为,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有什么原因,惩罚他会不会伤害他等等。也就是说,家长还没管教孩子,自己已经左右为难,如之前的B家长。


我比较欣赏的做法是:对待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第一时间制止。如果他砸碎了东西,必须明确让他知道他是不对的,然后,你可以让他平静下来。如果一时很难奏效,你大可暂时不理他,等他停止了吵闹哭泣,恢复平静后,再去了解他发脾气的原因。

 

我不赞成的方式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发脾气不断安慰他,甚至许下诱惑:“乖噢,不发脾气,妈妈带你去玩,给你买巧克力。”这样,孩子觉得发脾气真的是很有效的事情,可以迅速让大人关注自己,并获得利益。

 

不是说不可以通过某种奖励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而是要在奖励和良好行为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孩子安静下来,很好地说出理由:“这样告诉妈妈很好,妈妈明白了。宝贝下次也要这样,而不是发脾气扔东西,好吗?为了奖励你能很好地告诉妈妈这件事,并且不发脾气,我愿意带你出去玩一会儿。如果下次你能一开始就不发脾气,我们可以玩更长时间。”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形形色色的问题,需要我们家长有智慧,有勇气,更有爱心,相信,你会找到更多诀窍。

 

管教孩子,你不用怕!


10000份儿童节福袋等你来拿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