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26

在山西的新绛县,尤其是县城之外,两个地方必须要亲访:

一个是光村的福胜寺,另一处就是稷益庙。


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新绛县 稷益庙

前者,最有名的是宋元彩塑;后者,最震惊国内的则是明代壁画。

一 、元代创建

稷益庙,位于新绛县城西南约有20公里的阳王镇,全称“东岳稷益庙”。目前,这座庙的规模并不大,仅存舞楼(戏台)和正殿,其余都损毁了。

作为一座在建筑上已经失去主体结构的寺院,我们只能从史书上来追忆它的繁华和精彩,据庙内现存《重修东岳庙暨关帝土地诸神庙碑记》描绘,这座庙还是十分漂亮的:

本郡阳王镇创建东岳神庙, 南接嵋山锤毓之灵, 北萃汾川精华之气, 西含稷峰之清秀 , 东望郡墙之峻赠, 前后辉映而巍然居中, 询一方之保障。其工程浩大, 不知创自何代

人家石碑上讲的明白:这庙修的十分宏伟壮观,但是在当时就不知道创建历史。

不要紧,稷益庙现存有六块石碑,其中一块明代嘉靖二年的《重修东岳稷益庙之记》碑大致给出了结论,记载了这座庙在元代至元年间重修正殿的事。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碑刻

也就是说,虽然不知道确切的年代,但是至少在元朝已经有人重修了,按此推论,最晚在宋金时期稷益庙应该就有了。

二 、古建翻修“间隔年”

那么,这样的推论结果有什么依据呢?

我们知道,在山西来说,整体的气候是比较干燥少雨水的,一幢木构古建筑修好之后,如果不是出现了像洪水、火灾、地震等毁灭性情况,一般也保存的比较好。

虽然历代都有重修的规矩,但是由于雨水少,气候干燥,梁架结构和大殿内部往往保存较好,只是翻修屋顶、更换坏掉的椽子等,也就是大概100到150多年才会重修一次。

元代至元年间此庙就重修过了,而在150多年之后的弘治年间,本庙又重修了一次,由原有的三间正殿拓宽到五间,增加了左右偏殿等。

三 、正殿

稷益庙的正殿始建于元代,但现存建筑是明代弘治年间重构,也就是说,这是一座明代古建。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仅存的正殿

它面阔五间,约有20多米宽,采用单檐悬山顶,灰筒瓦覆顶。

整座殿进深也大,足有三间,约为11米,梁架采用六椽付,前檐没有廊道。

前檐柱子用圆形、木柱,卷刹明显,柱头设计阑额和普拍枋,阑额平直,柱础素面。

当心间有六扇六抹的隔扇门,次间为斜灵窗,尽间没有窗户。

大殿的斗拱采用五踩,双昂计心造,琴面昂,昂面做成了马蹄形。

外形上看,正殿的举折较为明显,显得很陡峭。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殿内梁架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建筑中应用了顺扒梁而没有用七架梁或六架梁,这是明代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根据我的推测,有可能这本是一座庑殿顶建筑,后来改成了悬山顶,内部的梁架为了方便就没有改建。

四、舞庭(乐楼)

山西的不少寺庙都有乐楼,这本不稀奇。

但是,各位请注意,我这次使用的称呼变了,由“舞楼”摇身一变成了“舞庭”。

这代表什么?

稷益庙的乐楼实在太大了!这是座很有料的明代戏台,规模空前,特点独具。


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元代硕大的戏台

乐楼采用单檐歇山顶,灰脊筒瓦,内部的梁架是五间结构,四椽付,前檐采用减柱法,整体上是一个“明三暗五”的结构。

这乐楼的明间极为宽大,足有10米的面阔,次间的宽度也有3.8米,两者的比例三倍左右。

从进深来看,戏楼的进深达到了7.3米,显得异常宽阔。

前檐的角柱是对柱,柱础素面,有侧脚法的迹象;内柱为木质,平柱是方形,用材硕大。

前檐的斗拱一共有十一朵,单昂,亲面形,弧度较为柔和。明间占去了七朵斗拱,出三昂斜拱,有蚂蚱头即麻叶云梁头。

两侧的补间斗拱是三朵三昂的斜拱中间夹着两朵单昂斗拱。

山墙上两侧有补间的斗拱三朵,中间一朵下设有双斗,上设如意拱;边上的斗拱三踩单昂、蚂蚱头带麻叶云衬头。

在戏台中央上部,有一根圆形的,总长超过十米的大额枋,由于跨度实在太大,如今维修的人员在下面加了水泥辅梁和辅柱,加以承托。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戏台斗拱

总体来说,这座舞楼有几个比较牛叉的地方:

第一:屋顶,采用单檐歇山顶。

早期乐楼往往是方形的,屋顶一般是十字歇山型;它就反映了藻井式梁架到厅堂式梁架的一个变化,舞台也从元代的四四方方变成了两边长的长方形。

第二:减柱法。

这座舞楼巧妙采用前檐的减柱法,又称为“明三暗五”,这样看起来较为简洁,而且舞台较为宽大,中间还没有太多柱子支撑,不会遮挡观众的视线,考虑的很周到。

第三:细节。普通的古建筑爱好者,如何能准确的鉴定一座元代戏台?

戏台梁架

这舞楼的梁枋用材很大,柱础简单无花纹,侧脚法明显,这都是沿袭的元代做法,跟后期明代的众多戏台完全不同,可说是元代晚期、明代早期戏台中的经典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