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Cell”雄文打散循环肿瘤细胞抱团防转移想到的

 了无一客 2019-02-26

  2019年第一期《Cell》正式上线。在这一期杂志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项重磅研究。

编者按:《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

  他们发现,癌症转移的关键,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扎堆”,而一些美国FDA已经批准的药物,可以有效打散这些肿瘤细胞的小团体。无需杀死癌细胞,就可以预防癌症的转移。

  看完这篇雄文我想到一句话,汉·崔骃《达旨》里的:“高树靡阴,独木不林。”《细胞》这篇论文提示单个肿瘤细胞不足以造成转移。如何防止循环肿瘤细胞抱团,我们中医也有一些独门技术和idea,涉及到全身调理、局部治疗和免疫重建,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医辨证改变肿瘤生长土壤
让肿瘤失去生存环境

  举例来说,种子成长为小苗,依赖其根基—土壤的营养供应,故让植物迅速生长应注意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厚薄合宜、燥湿适度等。

  肿瘤的生成与生长也是如此,可以通俗地认为,肿瘤的生成和生长是建立在有利于其生长的“土壤”也就是身体内环境中。

  目前的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土壤中的“毒草”也就是恶性肿瘤的,而未对其“土壤”进行处理,所以“毒草”的再生也就是瘤体的复发是很难避免的。要想彻底处理消灭“毒草”,在“除草”的同时,改变“土壤”性质即改善内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中医如何改变土壤性质呢?

方法一
辨证论治为主,
同时配合辨病抑瘤以改善内环境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之根本,辨证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可形容为辨清生长毒草土壤的酸碱度、微量元素含量、化肥、农药等,论治是指根据土壤中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应考虑各种措施的互补性和不利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毒草的生成,即使生成也难以生长、或生长缓慢。可见改变土壤是消除毒草之根本。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在肿瘤治疗中辨病论治是本,辨证论治附属于辨病论治,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事实上不然。

  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个人可先后患数种肿瘤,这时如何辨证呢?辨病论治是主辨哪个病呢?我们经常看到,单纯治疗某肿瘤见肿瘤缩小的同时,又发生新的肿瘤,这难道不是辨病治疗的错?所以辨证论治是本,也就是说,全面认识了解土壤性质后全面处理才不至于留死角。

  当然了,辨病论治也不应被废掉,此处易生毒草,治理当依此处为重点,这就是全面处理、重点打击了。

  那么,改变了内环境,为什么还要抑瘤?这正像细菌存在全身一样,细菌只有在内环境改变后才变成致病菌。

  人体内部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内环境改变后有利于癌细胞生长时癌瘤才能迅速生长,可见癌细胞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环境的改变是缓慢的、动态的,所以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配合辨病抑瘤,如此才能减少或控制肿瘤的复发。

  改善内环境是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短的数十天就能改善的,需要服药两三年时间,并应时时辨证论治。

方法二
补气养血、软坚散结、利湿通络,
抑制肿瘤细胞的小团体形成和定植

  在我们看来cell雄文中提到的Ouabain就是一种强心剂,源自一种灌木,我国云南、广东就有栽培,花为黄色,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含有Ouabain(哇巴因、毒毛旋花苷),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兴奋一收缩耦联作用增强,从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国外学者使用强心的办法,不恰恰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与中医补气血可谓异曲同工。

  说到中医补气血的方法,那就很多了,如内服当归四物汤、金匮统元方,针刺会阴穴,艾灸关元穴都可以补元气。肿瘤患者术后大多气血亏虚,通过补气养血,就可以让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小团体流动起来,逐渐凋亡。

  此外,传统医学还强调气血畅通、祛瘀除湿,中药可活血化瘀,健脾利湿,常用的有血府逐瘀汤、柴胡达原饮。

  我们科还使用火针和刺血拔罐温阳通络、腹部松解调气这些中医外治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等不适的同时,从根本上抑制了因气血不通引起的转移。通过多种中医手段打散肿瘤细胞的小团体,起到标本兼治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三
重视调情志、慎饮食、正坐姿
以维护内环境

  改善内环境重要,维护内环境也同样重要。内环境受到诸多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是动态的,目前研究发现对肿瘤复发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情志和饮食。

  中医理论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尤其是长期的抑郁、恼怒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死亡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有人对1088例已经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发病前精神生活进行调查,发现发病前两年内有精神创伤者782例,占71.88%。同时发现,情志过度愤怒、过分抑郁会促进肿瘤的发展。

  Shekelle等对癌症患者的追踪调查表明:情志抑郁者恶性肿瘤死亡率较普通人高一倍,从而也证实精神抑郁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密切相关。

  所以肿瘤患者患病后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防治术后复发是十分必要的。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不生闷气,及时调整心态,必要时请教心理医生和服用中医药调理。

  约1/3的肿瘤发生与饮食有关。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摄入营养素不平衡,不管是过多或过少,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据临床观察,合理饮食可降低肿瘤的发病率。根据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有可能抑制或消除多种肿瘤致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肿瘤术后复发的目的。

  1. 不要食用发霉致癌的粮食及其制品,如花生、大豆、米面和植物油等。

  2. 少吃或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品如熏肉、咸肉、咸鱼、腌酸菜、腌咸菜等(因为咸入血,而血不行会生瘀,给肿瘤转移创造条件)。

  3. 不吸烟喝酒、控制肉类饮食(容易产生湿热)。

  4. 不用聚氯乙烯的包装袋包装过热的食品或用其制品盛物。

  5. 不食过热、过硬、过辣、凉甜(包括水果、蛋糕、蜂蜜、糖分过高的红薯)的食物或烤焦的食物。

  6. 不要经常服用可能导致肿瘤的药物如激素、大剂量抗生素等。多食新鲜蔬菜、五谷杂粮,吃饭不要过饱,细嚼慢咽,小口饮水等。

  随着生物力学与疾病发生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肿瘤转移(尤其是骨转移)的部位多为患者负重的一侧或部位。

  我有个肝癌术后的患者,喜欢斜靠在沙发上打牌,每次都是右手去抓牌,将左侧上半身压在下面,这个患者出现肋骨转移都在左侧。

  因此,我们强调患者平时坐姿端正(坐如钟、站如松),不翘二郎腿,少低头看手机,都对预防肿瘤细胞“扎堆”,停留在体内某处,造成转移也是有帮助的。

  调理全身改变肿瘤生存大环境让肿瘤细胞难以生存。

局部针刺破坏其生存微环境
消灭打跑聚集的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一旦在局部聚集了,会产生一些症状,肿瘤出现转移前往往局部有不适,或疼痛,或酸胀等。而且肿瘤转移部位开始时往往较软,可活动,时间久了才会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针刺局部症状或瘤体,刺血拔罐、火针围刺、刮痧,将病邪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蕴结消散,气血恢复畅通,非常有效防止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这是局部治疗调控微环境抑制肿瘤。

艾灸重建肿瘤免疫功能
抓获游兵散勇(循环肿瘤细胞)

  与很多医院的肿瘤科不同,在我们科的病房里,几乎每名多周期化疗的患者都在做针刺与艾灸。

  大家都知道,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是肿瘤科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造成化疗药物的停药或减量,从而影响疗效。白细胞是免疫力的代名词,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

  在医院,药物升白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手段,注射后不但作用不持久,还常伴有发热、骨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我科室主任黄金昶教授深入研究白细胞与卫阳密切相关,并提出化疗引起白细胞降低不但不可怕,艾灸可以迅速恢复,并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因手术、放化疗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

  早在2011年CCTV-4“中华医药”栏目就分别以“灸壮元气巧升白”和“国医奇术”作了报道。我科住院的90%都是化疗患者,很少应用升白针。为了提高升白速度和力度黄教授根据元阳与卫阳的异同,在艾条中加入相关药物制成升白艾条,再加上迅速升白口服与外用中药,对艾灸升白更是如虎添翼。

  艾灸治疗的许多患者即使粒细胞偏低(或白细胞很低)也不容易感染,也没有感到畏寒、乏力。可见艾灸治疗可极大的激发患者获得性免疫功能,可使肿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T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也明显增强,免疫重建也正是患者对抗肿瘤的原动力。强大的免疫功能可以消灭机体内散在肿瘤细胞,也就是这些到处游窜的散兵游勇。

  中医抗肿瘤转移既有中药针灸全身调理让散在肿瘤细胞无法安家;针刺可以部分消灭、打散肿瘤细胞;艾灸提高免疫功能消灭到处游窜肿瘤细胞。立体全方位防与治肿瘤细胞。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李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