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不吼不叫,照样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阿甘3 2019-02-26


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八问

孩子有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不要急着插手或是直接批评。不妨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做到了这些,相信孩子的问题会被你顺利地解决了。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

冷静地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记住,不吼不叫,照样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孩子犯错后,父母最不该做这件事

1

孩子犯错后,父母最不该情感孤立

常常有家长咨询我这些问题:孩子爱撒谎怎么办?孩子犯错还不承认怎么办?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根源在于父母平时处理孩子犯错的方式不当。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当我们面对说谎的案例时,一定要看其背后是否有严厉的父母。”

有些家长很害怕孩子犯错,觉得是可耻的事情。于是每当孩子犯错了,总会引爆他们的情绪,劈头盖脸就对孩子一顿责骂,或是冷嘲热讽,想用这种方式让孩子长记性。

'让你别爬了,非要爬!'

'摔了吧?活该!叫你不听话。'

'真无语,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总是心不在焉,这下老实了吧?'

可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下,孩子最直接感受到的是情感孤立,觉得自己不被接纳,逐渐认为犯错误是很丢脸的事情,还要承担被父母打骂责罚的危险。

当父母只顾着指责犯错的孩子,孩子会把精力放在隐瞒、掩饰错误上;而当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反而会把精力放在改正错误上。

为什么夏天这么勇敢地承认错误,和爸爸夏克立的教育方式有关。

无论夏天做了什么,夏克立总是很耐心地教导她,就算是惩罚也会告诉她哪里错了,并且愿意和她一起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然而林永健在知道大俊吃掉冰淇淋之后,很严厉地批评他,甚至还恐吓说:“爸爸不管你了,你自己考虑考虑!”说完就丢下孩子一个人,自己走了。

大竣的表情很无措,他感到不安、害怕,那是一种被爸爸抛弃的感觉。

很多父母都在犯林永健的错误,他们不是不爱孩子,只是没有意识到这样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一直处在恐慌中,逐渐变得胆怯而自卑,战战兢兢,看父母脸色行事。

2

犯错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情感上的回应

很多孩子犯错后,当下就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并且产生自责、害怕、慌乱等情绪。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回应。

在某节目中,演员陶虹曾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之后,当女儿再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不会劈头盖脸地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手足无措的孩子。

当孩子的情感得到父母的回应,激动情绪得到安慰和平复,这时候,父母再来教孩子如何正确对待错误,从中汲取经验,才是最有效果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常常抑制不住地怒火呵斥孩子,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在这种被斥责却没有受教的环境下长大。他们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改正。

讲道理、训斥,不如先教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领着他做对的事。

孩子犯错了,我们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情感上支持他,理智上引导他: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影响我对你的爱;

但是做错了事情,我们就要承担责任,并且想办法去补救;

这个过程,我会陪你一起去面对。

3

给孩子营造宽松温暖的成长环境

当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孩子一犯错就会受到斥责打骂,长此以往他可能会通过”少做少错“来避免犯错,畏畏缩缩,什么事情都不敢尝试,甚至不惜以撒谎来隐瞒犯错。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每个孩子最初都是通过自己的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通过犯错,会不断触摸规则的界线,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规则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由此产生内在的行为自律性。

犯错,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之一,也是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要因为我们急于纠正和责备,让孩子害怕地把探索的脚步收回去,也把防御父母的警戒线拉得越来越紧。

好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成长环境。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