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涞源拒马源头旁的泰山宫和兴文塔,景物依旧,只是泰山宫已不须门票。录我的九年前旧文《涞源:兴文塔和泰山宫》文字:
涞源“拒马源头”有一座泰山宫,泰山宫里有一座兴文塔。高度仅21.5米的兴文塔,踞湖畔台地的高阶之上便十分显眼。
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的兴文塔,至今已有1200多年建塔史。经过宋、辽、明历代的维修,现在的兴文塔基本保持了辽代建筑样式。1982年,兴文塔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本着“抢险加固、整体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塔进行了维护修缮,转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传统的须弥座、塔身、塔刹组成的道观里的兴文塔不是佛塔,而是一座“风水塔”。科举制度年代,人们为求本地文人中试及第,多祈盼于“文风塔”、“风水塔”的建造。当年,便在这城池东南(有东南主“文运”之说)建起了兴文塔。
塔身一层镶嵌的一块汉白玉碑,讲述了建塔诸事。“钱坊日铸百万贯,功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历史上,铜、银矿贮量丰富、埋藏浅的涞源曾是皇家重要的铜、银产地和铸币场所,铸钱作坊颇多。祈求文运的兴文塔,就是由当地铸钱作坊集资修建的。
于文运之外,古人还认为风水塔有寻求阴阳平衡、留住一方财源的功力。拒马源头诸多泉涌,“泉”通“钱”。泉上建塔,塔中供奉的是水母娘娘,使财源聚不外流。
明初修建的泰山宫,据说到上世纪初已形成四进院落的规模,宫内数十株参天古松柏虬劲苍翠。后来,泰山宫曾长期为县一中作校舍使用,文革中古建筑又受到严重破坏,古树被砍伐殆尽,从此大伤了元气。随着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到1998年终将县一中校门改在了与泰山宫毗邻的西侧,并陆续恢复了这里的道教活动、开辟为景区。
泰山宫供奉的是泰山“碧霞元君”。关于碧霞元君的身份有多种说法,较多的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全国许多地方有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而专门建祠祀碧霞元君还是自北宋真宗始。据说当年真宗登泰山时,见玉女池紫气中有泰山玉女现身,便诏令各地都建祠供奉元君。
碧霞元君被赋予广大的神通,除掌管人们的福、禄、财、寿、扬善惩恶等诸事,还有赐予人们子嗣的权力,自古受到百姓的信仰和尊崇。只是,原来的正殿早被拆毁,现在的正殿是由过去的碑廊改建的。左右分别是文昌殿和财神殿,供信奉者的朝拜。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十八碧霞元君圣诞,泰山宫前如期举行盛大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成喧腾的海洋。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兴文塔和泰山宫,已成为涞源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