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线与无线的选择

 双鱼座的鱼 2019-02-26
            正反双方观点PK   平心而论,无线和有线网络各有优势。无线的便捷、美观、不断进化的技术都是有线网络所不及的;但有线网络的速度、稳定、可靠性和安全等也是无线网络难以比拟的。编辑部对于无线还是有线网络的偏爱也因人而异,来听听大家的声音。
  小玉(硬件组,支持有线)
  “就算是最普通的五类网线,连接普通的板载网卡,也能轻松实现100Mbps的速率,这就是目前国内ISP商能够提供的最快家用互联网服务。比起无线网络日渐糟糕的频段拥挤问题,以及其他的信道干扰和信号衰减问题,有线网络无疑省心得多。”
  老安(软件组,支持有线)
  “有线网络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其实是安全性和可靠性。近几年蹭网一族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让家庭局域网通过Wi-Fi方式扩展其实是有安全隐患的。而有线方式从物理角度杜绝蹭网,我们的局域网数据更加安全。”
  健圣(硬件组,支持无线)
  “与有线网络已数年没有更新过的速度不同,无线网络的IEEE 802.11规范在近几年不断推陈出新,目前的802.11ac标准已经从规格上领先了常见的百兆有线网络。目前市场上以无线和移动为重要发展路线,相信今后无线网络会在各方面后来居上。”
  阿贵(软件组,支持无线)
  “实际上在家用环境中并不是经常需要那么快的连接速率,这时无线网络的缺点就被明显淡化,而无线方式便捷美观的优点反而被无限放大。只要解决好网络安全问题,无线网络是非常适合初级用户使用的网络连接方式。”
  “不靠谱”的Wi-Fi速率
  如果说无线网络比不上100Mbps有线网络,肯定很多人不服气。现在花不到100元就可以买到标称300Mbps的路由器,难道说这还不算普及?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个“300Mbps”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绝大多数入门路由器都遵循Wi-Fi中的802.11n规范,这个规范在标准带宽(20MHz)下的最高速率为72.2Mbps,但这还是一个短保护间隔的单数据流速率,典型的速率其实是65Mbps。但不要忘记802.11n规范导入了多重输入输出(MIMO)和40MHz信道宽度技术,在典型的双天线路由器(也就是常见的300Mbps路由器)环境中,使用双倍带宽(40MHz)和2×MIMO时,速度最高可达300Mbps。由此可见,路由器厂家所宣称的“300Mbps”其实是在一种极端条件下的理论速率。那么在我们实际使用时,能达到多少速率呢?
  刚才说过802.11n规范支持双倍带宽40MHz,一旦开启速率翻倍,似乎成了必选的“福利”。但实际上,这份福利却非人人都能享受。
  2.4GHz频段的无线设备,干扰源非常多。无线耳机、无线键鼠、微波炉,这些东西发送的无线电波都会占用一定的带宽。现在我们的小区内经常是多个路由器在一个空间里出现,尽管同一个路由器给用户的分配扩频码不一样,但是相同制式的路由器的扩频码组序列是一样的,当一个地方存在3个以上的路由器,并且每个路由器有多人连接的时候,就会出现有相同的用户工作在同一个信道,并且扩频码是一样的这种情况,这个时候相互之间的干扰非常大。
  无线网的“道路”是大家共享的,总体宽度有限。Wi-Fi频段带宽越窄,和这些干扰源频率重合的可能性就越小。802.11 b/g/n的频带是2.412GHz ~ 2.472GHz,一共也就60MHz。你占用的道路宽了,跑的数据多了,当然就更容易跟别人撞车,一旦“撞车”大家就都会慢下来,比你在窄路上走还要慢。所以如果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内有较多干扰源,建议你使用20MHz频宽,否则使用40MHz。
  2.4GHz和5GHz都可以自由选择20MHz或者40MHz带宽,但一些设备只允许在5GHz下使用40MHz带宽,如MacBook,相信也是为了避开干扰所做的限制。如果预算充足,建议使用工作在5GHz频段下的Wi-Fi设备,干扰相对较少。如果购买一台只支持2.4GHz的150Mbps路由器,就只能达到72Mbps,即是20MHz带宽下的最快速度。
  天线数量的奥秘
  “使用一台300Mbps的路由器,连接笔记本电脑却只有144Mbps速率,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却只剩72Mbps了。”相信这样的问题困惑着不少的用户。究其原因,前面说的路由器默认只开启20MHz带宽是笔记本电脑降速到1/2的原因,可是智能手机为什么降到了1/4?
  802.11n规范是支持多重输入输出(MIMO)的,而路由器厂商宣称的标准速率300Mbps,是建立在收发两端拥有等量的天线数量的基础上的。智能手机之所以只能达到笔记本电脑的一半,就是因为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卡都是双天线,而智能手机只有一根天线。
  一些低端的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卡只有一根天线,我们可以选择为其换装双天线无线网卡,这前后的速率和传输速度对比非常明显地说明了天线数量带来的速度差异。
  在智能手机的场合,我们的速率因为带宽问题少了一半,因为天线问题又少了一半,那么真正在传输数据时就能达到最后的72Mbps么?很遗憾,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首先就是信号问题,无线信号因为距离远、穿墙以及其他问题导致衰减,连接速率(Mbps)会直接变化为65、57.8、43.3、28.9、21.7、14.4、7.2甚至更低。就算我们将设备紧贴着无线路由器,将连接速率保持在65Mbps甚至是72Mbps,实际测速依然会大大低于这个连接速率。
  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不同,传输品质的问题很严峻。由于信号、干扰及很多复杂的问题,传输经常会出现错误,最终只能丢包重发。如果周围有诸多Wi-Fi环境共存,每一秒数据的收发两端都会有数以亿计的数据要辨识,最终数据传输的速度会远低于标称速率。
  以笔者家中的网络环境为例,路由器是最普通不过的100Mbps有线LAN口和300Mbps的无线速率,实际连接到PC和智能手机(紧贴路由器)的速率是100Mbps和72Mbps。但在联通FTTH光纤100Mbps条件下进行网络测速,PC端几乎没有衰减,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几乎缩减了一半。   只有分析清楚无线网络的劣势和现状,才有可能改善我们的无线网络。针对路由器规范落后的问题,我们只能主动更换更强的无线路由器。近两年开始大红大紫的802.11ac规范,正是为了解决802.11n路由器的问题而生。它是802.11n的物理层补充,在1×MIMO情况下就能达到433Mbps的速率,可以使用80MHz与160MHz带宽。目前市售的802.11ac路由器已经可以实现450Mbps 2.4GHz(802.11n 3×MIMO)与1300Mbps 5GHz(802.11ac 3×MIMO)混合信号输出。
  如果你的路由器和无线设备都支持802.11ac规范,那么就算是在单天线、信号情况一般的情况下,并且已经考虑了无线信号衰减的情况,依然能够保证在270Mbps速率左右。这个速率对比可怜的802.11n路由器的速率实在是个飞跃,5GHz频段也比较适合目前2.4GHz频段大泛滥的使用环境。全新的802.11ac路由器不仅带来了更快更先进更少干扰的无线网络,有线LAN口也一并提升到1000Mbps,两全其美。
  网件R6300v2无线路由器
  2012年底网件推出了R6300初版,尽管支持最新的802.11ac,但是硕大的身材被戏称为“电磁炉”,同时不支持USB 3.0也成了遗憾之一。一年后网件精益求精推出R6300v2版,体积大幅度缩小,同时支持USB 3.0接口,几乎成为目前家用路由器当中最完美的产品。
  D-Link DIR-850LR
  D-Link著名的圆筒直立设计的800系列云路由器,最后的字母R代表是红色定制版。尽管300Mbps+900Mbps的传输速率要比R6300v2弱上一些,但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这款红色特别版在京东商城甚至卖过299元的低价,是市售最超值的802.11ac路由器。
  更换笔记本无线网卡
  解决发射端的问题,就该解决接收端的问题了。目前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采用802.11n规范的双天线无线网卡,但是也有一些低端产品还在使用单天线无线网卡,这会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带宽进一步减半。其实用户如果动手能力比较强,完全可以换装多天线的无线网卡,甚至一步到位换装802.11ac网卡。要注意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卡有半高(26.8mm)和全高(50.95mm)两种,用户最好查明自身笔记本使用了哪种网卡。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半高卡可以通过孔位支持或者转接器插入全高插槽内,而全高卡是完全没办法插入半高插槽内的。
  打造高速台式机无线网
  一般来说,台式机还是推荐使用更高速稳定的有线网络,不过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完全有无线可行方案。目前很多主板都拥有无线功能,新的中高端产品还为其配备了802.11ac无线网卡模块。这些主板基本都使用了双天线或以上版本无线网卡,在速率方面很有保证。老一些的主板并没有这项福利,我们也可以选用一些USB版本的802.11ac无线网卡。
  DLNA与网络速度
  在前几期我们介绍了局域网内通过DLNA分享视频或者照片的功能,其实这种功能对于网络传输的速率也有比较大的硬性要求。根据笔者的实际测试,一个大小约1GB左右的1920×1080视频文件通过DLNA视频共享,在100Mbps有线网络下不仅播放流畅,用播放器拖拽进度条的反应时间也非常短,经常不到一秒视频文件就可以继续正常播放。而在72Mbps的无线网络下,我们能明显感到视频打开一瞬间的速度会慢于有线网络,好在打开后的播放基本不成问题。不过在拖拽视频进度条时,会出现视频假死数秒、只有视频正常跳转音频却没有正确跳转的现象。看来要想玩转这类大文件的DLNA局域网共享,也是需要可靠的有线网络或者高端802.11ac规范的支持的。
  盒子/平板
  电视盒子是时下最热的客厅伴侣,它可以让普通电视华丽变身为“智能电视”,并通过简单易用的UI界面+遥控器的操作组合,哪怕是老年人也可轻松上手。可惜,以遥控器为主的无线操控并不完美,有时我们还是需要借助“半有线”的形式来辅助操作。
  电视盒子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UI界面和遥控器的结合度上,能“像电视遥控器一般”的操作是所有盒子的努力方向。因此,几乎所有盒子类产品都采用了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它们会隐藏原生系统设置界面并精简多余的输入法,利用遥控器上面的几个按钮就完成功能切换、资源筛选等功能,可谓“傻瓜式”的操作。
  问题是,遥控器虽可带来“傻瓜式”的操作体验,但却局限了电视盒子在功能上的扩展,以最常见的三个场景为例:
  1. 连接Wi-Fi输入密码
  遥控器可以轻松选择你想连接的Wi-Fi热点,但在输入密码时却极易“卡壳”。特别是密码中包含“¥、_、&”等特殊字符时,利用遥控器的方向键控制屏幕上虚拟键盘光标的移动或频繁切换特殊字符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2. 视频资源的搜索
  本着“一切靠遥控器搞定”的设计思路,电视盒子在搜索视频时只能通过首字母检索的形式,搜索盒子自身提供的视频资源还算效率。可惜,很多用户都喜欢在盒子上安装优酷、PPTV等客户端软件,而盒子默认的输入法只有“Android键盘(AOSP)”,无法输入中文,又如何搜索第三方客户端APP里的资源?
  3.网页浏览的瓶颈
  电视盒子能安装浏览器上网,但遥控器很难精准选中网页上的链接,在输入网址和搜索关键词时也令人抓狂。换句话说,使用遥控器时,电视盒子的上网功能基本就是“残废”状态。总之,使用遥控器,只能保证电视盒子预装软件和功能的使用体验,当你安装第三方APP后,无论是操作还是输入,对无线遥控器来说都是一种“悲催”的体验。
  绝大多数电视盒子都配备标准USB接口或Micro USB接口(需OTG转接线),除了可以连接U盘或移动硬盘以外,还可识别键盘鼠标。利用键盘鼠标,可以弥补遥控器在操作方面的局限性缺陷。可惜,在电视盒子上用键鼠,既“可用”又“不可用”,没有一番设置优化还真玩不转呢。   如今电视盒子都预装了Android 4.x系统,支持同时接驳多种USB外设。对有线键盘鼠标而言,可以通过USB HUB同时连接键盘和鼠标(甚至可再同时连接U盘)。如果是2.4G无线,尽量使用键鼠套装组合,这样一个Nano适配器就可同时识别键盘和鼠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电视盒子对无线鼠标存在兼容性问题,此时我们可以考虑用蓝牙鼠标代替,或老老实实使用有线键鼠。
  由于电视盒子的Android系统UI是重新定制的,即使成功识别出了键盘鼠标,其功能往往也会受到限制。以小米盒子为例,连接鼠标时在默认的系统UI下左键是失效的(在某些第三方APP下可用),右键则是“返回”,因此虽然可以移动光标却无法实现点击功能。
  和功能受限的鼠标相比,键盘的表现更“杯具”:除了Esc(返回)、Home(主页)、方向键、Backspace(删除)和数字键外,其它按键几乎都是失效的。在搜索和输入界面下,只能通过方向键在屏幕的虚拟键盘上移动选择,无法直接输入字母和字符。那么,如何才能将键鼠被屏蔽的功能解禁?
  键盘鼠标在电视盒子上功能受限,背后的“元凶”就是定制的UI界面和缺少匹配的输入法所致。想找回鼠标的左键功能,只需安装类似“兔子桌面”、“爱家TV助手”一类的第三方UI即可。想让键盘可以输入字母、字符和中文,则建议在电视盒子上安装百度输入法(手机版即可),然后在应用中运行该APP进入“启用百度输入法”界面,此时用遥控器是无法进行勾选操作时,需要借助鼠标(此界面下左键可用)进行选择和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安装百度输入法并将其设为默认输入法之后,在很多盒子默认系统UI的“搜索”中依旧只能利用方向键进行视频内容首字母的检索,只有在优酷等第三方客户端以及浏览器的输入对话框中才可以利用键盘进行随意的输入,此时“Shift+Space”是中英文切换。
  总之,键盘鼠标是遥控器的有效补充,如果你想在电视盒子上安装第三方APP,没有它们的帮忙肯定玩不转。当你熟悉并掌握它们的详细操作方法后,电视盒子就扮演了HTPC的角色,上网、玩模拟器游戏都是一把好手。
  遥控器并非电视盒子唯一的“无线”操作形式,利用智能手机以及盒子厂商开发的APP,同样可在手机屏幕端实现超越遥控器的丰富功能。以小米盒子为例,其针对Android和iOS系统开发了“小米遥控器”,只要手机和盒子处于同一局域网内,就可以利用手机零延迟操控小米盒子,该APP其中的“体感控制器”功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简单来说,“体感控制器”的效果就是同屏显示,可以将连接盒子的电视画面同步显示在手机屏幕内,并可在手机端对屏幕上的选项进行勾选等操作。以前文安装百度输入法并进入“启用百度输入法”界面为例,此时如果手机端安装了“小米遥控器”并进入“体感控制器”界面,无需外接鼠标,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就可选中百度输入法前面的复选框了。
  如今平板电脑的普及率远高于电视盒子,同样也被很多家庭用户用于与电视相连,在更大的屏幕上体验震撼的画面。问题来了,平板电脑既可直接利用屏幕触控操作(相当于有线,需要一直抱着平板操作),还能通过OTG接无线键鼠的形式操作(平板电脑对无线键鼠的识别率很高)。那么,两类操作形式谁更靠谱?
  就笔者的实际体验而言,抱着平板电脑操作的唯一优势就是在游戏的体验上,毕竟Android平台下不少游戏都需要重力感应,目前键盘和鼠标还无法代替。但是在非游戏的操作环节上,通过无线键鼠的形式更加便捷。抛开鼠标不谈,光是一个键盘的可玩性就能够令你惊叹。
  不要小看键盘在Android平板上的表现,连接之后可以直接通过“Alt+Tab”或“Win+Tab” 打开最近程序列表,利用Win键和某个字母的组合还能打开指定程序。比如“Win+B”是打开默认浏览器,“Win+A”是启动计算器……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xShortcut”(桌面捷径)APP自定义组合键的启动项目,将你经常用的客户端、常玩的游戏指定给某个键值,进一步提高用键盘无线操作平板电脑的便利性。
  外设
  从小巧的U盘再到硕大的多媒体音箱,很多昔日以有线方式连接的外设如今都搭上了无线化的快车。那么,对我们早已熟识的外设而言,无线的意义何在?值得我们为之埋单吗?
  存储设备的有线无线之争
  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不支持存储卡扩充。为了缓解这类数码终端的存储压力,无线化的存储设备陆续出炉。那么,这类产品值得选择吗?
  U盘和移动硬盘是最主流的存储外设,而所谓的无线U盘和无线硬盘,则是通过内嵌其中的无线模块实现了两种使用模式:
  内网模式
  由无线U盘/硬盘通过内建的无线模块自建一个Wi-Fi热点,手机、平板或PC只需搜索并接入该热点,即可通过在浏览器输入“192.168.x.x”等命令,或者通过指定APP无线访问U盘/硬盘内的数据,无需借助数据线并脱离PC。
  外网模式
  如果既希望手机无线访问U盘/硬盘中的数据,还不想耽误手机连接外网(比如家里的无线路由器),则可在内网模式下进入无线U盘/硬盘的设置界面,利用网络桥接的功能作为家里无线路由器的中转,从而帮助我们的移动终端设备上网。
  由于无线U盘/硬盘工作时需要额外的电力支持,所以绝大多数产品会内建锂电池,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的需求。而有些低价产品可能会取消内置电池设计,需要移动电源或插入笔记本的USB接口来辅助供电。
  无线U盘/硬盘支持多部设备同时访问,易用性和便捷性毋庸置疑。可惜,当U盘/硬盘被加入无线功能后,其“身价”也成倍提升。目前最便宜的32GB无线U盘在300元左右,而同容量的普通U盘则不足百元,无线硬盘的价格往往也成倍于普通硬盘。   如果你青睐于无线的便捷又苦于预算不够,则可以考虑“多彩微盒”、金士顿MobileLite Wireless一类的无线移动存储扩充器,这类无线设备通常内置锂电池,可以插入存储卡和USB外设,让接入其上的任意存储设备都具备无线分享的能力。
  总之,无线U盘/硬盘和传统产品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Wi-Fi免去了数据线和PC等中转设备的束缚,并且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使用模式,无线浏览图片、播放标清视频基本无压力,是不支持存储扩展的手机和平板的最佳助手。
  音频外设的有线无线较量
  从小巧的耳机到随身便携音箱,再到多媒体音箱,都展开了无线和有线的较量。其中有线音箱有着无可争议的稳定性和音质,只是被“尾巴”限制了活动范围。而无线音箱凭借灵活的使用机制,受到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如果以CD级音质作为标杆,也就是1.41Mbps的速率需求,如今主流的2.4G、蓝牙和Wi-Fi无线技术都已符合标准。其中2.4G技术的传输速率约2Mbps、蓝牙V2.1+EDR为2.1Mbps(最新蓝牙V4.0已达24Mbps),Wi-Fi更是从54Mbps起步,理论上都可为用户带来超越CD级音质的享受。因此,对非专业级发烧音乐达人而言,无线音频设备都具备了讨好你耳朵的资质。
  相对而言,2.4G无线技术无需缴纳专利费用,因此相关产品的价格也最为实惠。可惜,2.4G技术需要适配器(类似无线键鼠的Nano接收器)才能与音源设备相连,这就限定其仅适合PC一类配备USB接口的设备使用(像雷柏有推出3.5mm音频接口的适配器,但还是太过小众)。而蓝牙则凭借兼容性的优势,以及蓝牙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上的普及,已然成为最大众化的无线音频技术,从耳机到音箱大有一统江湖之势。特别是蓝牙V4.0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24Mbps的传输速率和更加节能省电的特性,使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Wi-Fi在数码产品上的普及率大有超越蓝牙的趋势,也因此为Wi-Fi音频设备的发展扫清了障碍。Wi-Fi在传输速率上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通过AirPlay 、DLNA、Qplay等多媒体通信协议,还可以由一款音源设备(如手机)控制多台Wi-Fi音箱播放不同的歌曲,或由多款音源设备同时控制一款Wi-Fi音箱。总之,无需考虑传输带宽且支持多设备组网是Wi-Fi音箱区别于蓝牙音箱的最大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Wi-Fi音箱目前盘踞着绝对高端的市场,其价格也并非所有普通用户都可接受。好消息是,我们可通过“百度无线音乐盒”(99元)一类的产品,将有线音箱变成无线Wi-Fi音箱。以百度无线音乐盒为例,它其实就是一款配备3.5mm音频输入接口的无线路由器,将家里的有线音箱与其相连后,手机/平板就能搜到百度无线音乐盒创建的Wi-Fi热点,然后即可通过APP无线向其推送音乐。一款高品质的有线音箱+类似的有线转无线的外设,总成本远比单独购买Wi-Fi音箱更低。
  总之,对没有“黄金耳”的普通用户而言,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无线音频设备可提供不错的音质和便捷的使用体验。对耳机、便携音箱而言,我们建议大家购买蓝牙技术的无线产品,而那些需要摆在客厅卧室的多媒体音箱,如果你觉得无线化的产品太贵,不妨考虑一下用百度无线音乐盒一类的外设,将已有的音箱变成Wi-Fi音箱。
  继键盘鼠标、存储音频等外设后,就连充电技术也大有朝着无线化发展的趋势。至此,用户不需要再考虑充电器电压/电流参数、无需担心接口的兼容性就能享受空中接力(电)的便捷。可惜,现阶段无线充电还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
  利用铜线导电的有线充电具有稳定高效的优势,但当家中的数码设备变多以后,我们又往往因找不到匹配的数据线、充电头而烦恼。而无线充电技术则可帮我们解决寻找各种线缆、接头的烦恼,让桌面变得更加整洁。
  目前市面上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多以电磁感应技术为主,其原理是利用充电底座和手机内部设置的线圈(底座为送电线圈,手机为受电线圈),通过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的目的。在充电效率方面取决于无线底座的输出电流值。比如诺基亚Lumia 920利用官方推荐的Fatboy DT900无线充电器(12V/750mAh),只需3小时左右即可充满电力。而用电小二 W9300无线充电器(5V/500mAh)给Lumia 920充电则需5小时左右才可充满。
  如果换成有线充电的形式,Lumia 920的充电时间则可以缩短到2小时左右。由此可见,哪怕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无线充电的效率与有线充电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对电池容量动辄3000mAh起的大屏智能手机而言,无线充电技术还是难以满足“快充”的要求,而且支持该技术的手机毕竟还是少数,现阶段的无线充电只能算是产品的“增值功能”,而并非“必备”功能。
  总之,现阶段的无线充电技术还是趋势大于意义:便捷却成本高,好玩还不实用。好消息是,在CES2014中高通已透露了集成无线充电的MSM8X84系列平台,而联发科真八核平台也支持多模无线充电(磁感应、磁共振等),也许无线充电的普及时间可能被大大提前。
  小技巧
  绝大多数可换电池的普通手机都可通过改造的形式支持无线充电技术,只需在淘宝购买无线充电改造套件,并按要求加装在背盖内部,对准触电位置即可。只是改造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而充电效率取决于改造套件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