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死于功高盖主?其实死于偏执,非黑即白,不留中间地带

 我篮有虾 2019-02-27

汉初三杰,淮阴侯韩信为刘邦打下大半江山,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天下平定后,被吕后所杀。后世多认为淮阴侯韩信因功高盖主被杀,●韩信之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并非韩信死因。韩信死于他的偏执。

●韩信的世界,充满偏执,非黑即白,做事经常走极端,不留中间地带。

我们从头看来。

年少无人保护,志气大,受辱多

韩信很年轻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虽然家贫,但是给他母亲选坟地的时候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可见心志与人不同。

韩信曾经经常到一个朋友那儿蹭饭吃,一连几个月,逮住一只羊薅羊毛。朋友的妻子很生气,后来韩信再去的时候不给他准备饭吃。韩信竟然一怒之下从此离去。后来韩信封楚王,韩信还拿着一点钱去奚落人家。恩人,成了仇人。

再说胯下之辱。当时难道没有别的办法脱困吗?韩信就跟钻了牛角尖一样,真就从裆下爬过。听韩信的解释,难道只有杀了屠户或者听从他吗?是不是有点极端呢。后来,韩信还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故意封这个屠户做官,恐怕这个屠户心里也得七上八下啊。

到处投机,以求一逞

听到项梁兵到淮阴,韩信仗剑从之。直到灭秦,韩信虽为项羽的帅营执戟郎,未得展现机会,于是果断离开项羽。跑到刘邦那里,也未得重用,就想跑,幸而被萧何追回,拜为大将军,立刻撺掇刘邦打项羽。是不是投机的味道浓烈,为了出人头地,也是没个谁了。

后来领兵打仗,基本都是先示弱,以奇计取胜,人称兵仙。等打下齐国,不惜冒着分裂的风险讨封假齐王。刘邦迫于形势,封了韩信做齐王。项羽派人离间,说客蒯通鼓动,都不能动摇韩信了,不仅因为当时韩信手下大将多忠于汉王,主要因为韩信基本上满足了。他之前受过的屈辱,都应为封王抹去了,他不再冒风险了。

王位得而复失,徐图翻身,谋泄身死

我们姑且认为,刘邦就是个薄情寡义的人,然而,当时虽然中原平定,但是北有匈奴,南有赵佗,内有反叛,远远谈不上天下太平。所以,韩信做楚王时,收留项羽的将领钟离眛,有人上告韩信谋反,汉王采用陈平的计策,抓住了韩信,韩信为脱罪,献上钟离眛的人头。结果韩信被夺王爵,被降为淮阴侯,是个象征性的爵位,不能前呼后拥,陈兵出入。这对韩信来说,是奇耻大辱,他的极端心理又萌发了,此仇必定后报。

我们回顾一个细节,有人告韩信谋反的时候,大将都争先恐后的要带兵打韩信,看看韩信的人缘,得有多差。而韩信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要造反,没人会响应,只能等机会。期间,韩信经常流露出对汉王不满的情绪,还故意瞧不上那帮功勋武将---'羞与绛、灌等列’,其实这实乃障眼法,韩信故意显示城府不深,反而让刘邦放心,所以刘邦也没再怎么收拾他。

这不机会就要来了,陈豨是原来韩信的手下,被封为钜鹿守。韩信知道陈豨此人礼贤下士,志不在人之下,就说;“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答应了。

过了两年,果然陈豨因手下宾客犯法牵连,害怕被刘邦处理而谋反。韩信称病,不随刘邦出征讨伐,暗中派人联络陈豨,意图里应外合。正巧有家臣得罪韩信,韩信抓了他准备第二天处决,这个家臣的弟弟就偷偷跑出去告发了韩信。吕后一看事情紧急,安排萧何把韩信骗进宫,把韩信杀了。韩信死时才35岁。

通过韩信的生平,我们看到,刘邦其实还对韩信有留恋,必定想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想打压一下,再考验一下忠心,以备后用,看讨陈豨的时候也是'信病不从’,不是刘邦不想用。然而韩信从被降为淮阴侯时,已经决心反汉了,跟陈豨的约定是预谋良久了的。●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韩信做事走极端,不沟通,就跟当年'胯下之辱’一样,忍得当前辱,后报不迟。

千万别钻牛角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