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马上就要结束了。
老实讲,今年的节后综合征有点儿厉害。
虽然已经过去两周,但毒药君刷片的速度,因为春节玩儿嗨的关系,被成功耽误下来。
刷不动片子的日子,就只能靠刷剧填补空白。
这不,又给你们淘到部好剧——
《结婚对象靠抽选》
是不是光看片名就觉得噱头满满?
没错,这部剧胜就胜在它的脑洞上。
说起来,因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如实反映单身人群的日剧一直都有。
比如《不能结婚的男人》,
比如《我无法恋爱的理由》,
又比如《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催婚”,已经成为这些年日剧中的必备话题。
众所周知,岛国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了。
既然年轻人不主动,怎么做才能解决国内的人口危机呢?
在《抽选》(简称)中,日本政府决定运用自己的行政手腕干预年轻人的未来——
强制抽签配对。
注意,上图说的相亲,可不是单纯让你和对方谈恋爱玩儿玩儿。
秉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就是在耍流氓”的原则,抽签相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你和对方看对眼后直接结婚!
而说到抽签规则,也简单。
凡是25-39岁未婚的单身男女(囚犯除外),必须无条件接受国家的配种法案。
为了让这项政策显得不那么专制,政府特别规定,允许双方有反悔的机会。
即,相亲阶段的两人,如果对对方条件不满意,可以选择各拒绝对方三次。
但相应的,超过这个限额,必须进入反恐部队服役两年。
计划公布之初,大批剩男剩女陷入了集体恐慌。
明明自己单着过得挺好,忽然,就被人强行剥夺了自主生育权。
任谁,都不会甘心。
不过很快,当大家意识到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后,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鸡贼点的,决定在法令生效前就结婚。
因为显然,比起政府的强制配对,利用个人意志找到另一半显然更划算。
既然结婚是不可避免的,死在自己的选择上,总比死在别人手里强。
这样的选择,在短期内不但激活了长期低迷的第三产业,整个国家的经济颓势也因此得到改观。
而那些被动接受相亲安排的人,也并非完全坐以待毙。
除了手中握有的三次拒绝权,他们每个人在填写相亲申请表时,还会被要求追加填写一条个人相亲条件。
尽管组委会对这项条件有最终的效用裁定权,但大部分情况下,越具体的条件,越容易出现“条件不匹配,相亲视为无效”的状况。
而这,也变相给一些人提供了钻法律漏洞的机会。
比如,写个“必须和家里有犯罪史的人结婚”啥的,就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避免频繁拒绝别人后被送入部队。
当然,如果你脑回路没这么清奇,那就只能乖乖接受政府的“好意”了。
具体到凡人身上,这项政策到底是好是坏呢?
这里以剧中的两个人物举例。
先来说说技术宅小龙。
这哥们儿是标准的日本宅男。
爱动漫,会烧菜,且有极端洁癖(外出就餐都需要自带餐具那种级别)。
加上早期的校园生活受挫,让他对外人失去信任而变得异常内向。
但好歹,他对婚姻还没丧失信心。
不过由于迟迟不敢和三次元女性接触,他只能被迫把自己对异性的渴望转移到动画中。
对于不熟悉这个领域的女性来说,看到小龙种种”不成熟”的爱好和怪癖,好感度自然提不上来。
于是在相亲的最初阶段,遭遇白眼是常态。
▲嫌弃的小眼神一览无余
然而在被频繁拒绝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嫌弃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
在第二次拒绝他的相亲安排中,小龙接触到一位大自己5岁的职场女强人。
面相上看,是位干练的主儿。
果然,深入接触一番,小龙了解到对方鲜为人知的苦处:
因为自己不算出众的长相和富态的身形,这位女强人从小就被同伴歧视、欺负。
出于自尊和自强的心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回击别人施加给自己的屈辱。
但,也正是这份好强的劲儿,让她坚定了自己不结婚的念头。
因为自己的执念放弃掉婚姻,这样的价值观是好是坏,人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然而,政府政策的介入,导致当事人被尘封的痛苦记忆重新被唤起,让小龙开始注意到政策背后的隐患。
除了女强人,因癌症被摘除子宫,进而对婚姻失去幻想的白领OL,
以及因为国别关系被政策排除在外的外籍人士,
和有不同性取向的朋友……
他们,都无一例外成为这项政策的受害者。
单一的价值观追求,抹杀掉原本多元的社会生态。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放弃掉结婚,抽签相亲对于这类人而言,无疑是二次伤害。
忽略个体差异凑合而成的姻缘,注定不会幸福。
不过反过来说,抽签相亲也并非一无是处。
所以接着介绍剧中的另一个角色,在县城做护士的小美。
因为家中父亲酗酒的关系,小美的母亲对喝酒这件事一直很反感。
为了避免女儿重蹈覆辙,和国内习惯催婚的家长不同,她反倒不建议女儿结婚,而是打算让后者和自己相依为命,做个老处女。
但渴望爱情的小美,最终还是毅然决然投入到了抽签配对的大军中。
和小龙类似,刚开始因为性格内向,加之对喝酒这件事格外在意(儿时目睹过母亲被喝醉的父亲家暴)。
以至于,在和相亲对象接触过程中,凡是会喝酒的男人都被她拒之门外。
因为当初提交的相亲要求为“不喝酒”,所以这类相亲也以“相亲无效”告终。
然而在一次相亲过程中,小美意外遇到了一位人品非常nice的高(划)富(重)帅(点)。
对方出身名门,衣食不愁之外,性格也非常温柔体贴。
几番接触下来,小美成功被对方攻略。
原本被她视为绝对禁区的“饮酒”,也因为这层关系被放下了。
爱一个人,不仅仅是包容和理解,更关乎两个人的互相成长。
之于小龙,道理也是相似的。
如果没有政府颁布的抽签相亲法令,依照他的性格,可能最终会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一生,最后孤独终老。
尽管在相亲途中遭遇重重阻碍,但只要坚持,对的人迟早会抛头露面。
在和对的人相处的过程中,双方互补有无。
原本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女方,在他的帮助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而在女方的帮助下,小龙也改掉了过分注重卫生的毛病。
什么能促使一个人做出如此大的改变?
当然……
是爱情的力量啊!!!
从现实层面上看,《抽选》脑洞出来的这套法案注定无法成真。
但在戏剧构思上,它对法案正反面的探讨,以及其触及各方人群的具体表现,却又如此真实。
对于国内被逼婚的一代人来说,看这部剧一定能引发更多共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注意到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这么一张图。
▲来源:我家那闺女
等到看完完整的节目,你能更深刻感受到中国父母对于婚姻的执着程度。
按照老一辈的理解,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成熟,和一个人结没结婚有直接关联。
所谓“感情世界中因人而异”的概念,在他们脑海中并不存在。
▲照此逻辑,不要二胎也是负能量
别人家的小孩结婚了,咱家的也不能落后。
或出于面子,或出于对孩子的过分关爱,本着“你在我眼中永远是小孩”的态度,“到哪个阶段做哪件事”被提上日程。
这,和剧中政府的做法何其相似。
既然你不选,那我就来帮你选,男婚女嫁,天经地义。
▲来源:世界青年说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一个成年人的生活横加干预。
在中国家庭剪不断理还乱的血脉关系中,相信正被父母碎碎念的你看过后,一定会有更多感悟。
这仅仅是一部电视剧,但它讲的东西,并不虚幻。
幸福这件事,到底是自己说了算,还是为旁人左右。
想清楚,趁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