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用机器人做“观音”,未来AI会颠覆宗教?

 老沈阅览 2019-02-27

文/东方亦落

   近日,日本京都的高台寺推出了名为“Kannon Mindar”的“机器人观音”。这尊特殊的观音高195厘米,重60公斤,头、手、身体均可转动。左眼有相机,里面编入了可讲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语的程序,研发费用总共在1亿日元左右(约为人民币600万元)。

   这并不是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宗教界,之前软银开发过一款专门用于诵经超度的机器人Pepper,售价5万日元(约为人民币3000元)。如果要在日本请真正的和尚做法事,大概要24万日元。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尝试。2015年,北京龙泉寺与AI领域的专家团队合作推出了智能机器人“贤二”。它能够接受指令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实现诵读经文和播放佛教音乐等功能,被称为“佛教界的Siri”。

   这些现象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将给宗教带去一些转变。从广义上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弱人工智能”阶段,之后是“强人工智能”阶段,最后会到达“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人工智能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

   这也就意味着,人们正在掌握弱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创造强人工智能,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新技术,也有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即将面临的挑战,宗教就是其中之一。

   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认为“上帝造人”,然而人工智能的产生,也是人造出来的。那么是否这种变化会让人类自身就成为基督教所定义的“天主”?其实在多数宗教中,神都是一个全能的形象,信众认为神既能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所助益,也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和依托。

按照这个定义,人工智能在未来也能做到“神”能够做到的事。

   AI近年来在医疗方面颇有建树,未来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人类能够借AI达到某种层面上的“永生”。

   此外,AI还能利用大数据预测天气、股市等,这预示着AI未来可能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控制气候,或是借助更为精准的分析炒股。而人类宗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天”的敬畏,所以AI很可能打破这种敬畏,并且会帮人们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物质方面的丰富和自由。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利用AI做很多事情了,未来人们还能够通过AI随时解决自己身体上的问题和精神方面的困境,这比祈祷更有实际作用。因此人类可能会将创造出人工智能的自身视为“神”,甚至是尊奉能够帮自己解决问题的AI为“神”,这些改变都是有可能在未来世界切实发生的。

   虽然科技在进步,但这种转变未必是好事。2017年,美国有一家“宗教创业公司”发起“AI造神运动”,该公司的创始人Anthony是谷歌的前工程师。在他的教堂中央,放置了一个机器人,它的左侧是首个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的IBM电脑“Deep Blue”,右侧是首个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的“Alpha Go”,Anthony还为这个新宗教编写了一本“圣经”。

   这听上去非常疯狂,但如果人工智能无节制地在宗教领域肆意横行,还可能会出现更严重、更荒谬的状况,比如别有用心之人会利用AI做一些极其出格,甚至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举动。

   其实宗教与现代科技适当的融合是十分有利的,既能让宗教与时俱进,也能让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适度和节制,如果一味发展技术而不顾其他,那些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在宗教领域变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