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向包豪斯(五)

 昵称535749 2019-02-27

在建筑艺术跌跌撞撞地与古典传统决裂的现代化过程中,有过一段意外的插曲,这就是混杂了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和地方元素的所谓“帝国风格”。

30年代的德国在纳粹统治之下。纳粹的意识形态热衷于从日耳曼古典传说中寻求精神支柱,热衷于重建罗马式的辉煌(还记得“千年帝国”吗?),强调纪律和秩序,纳粹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这一点。

500

纳粹德国的总理府是纳粹版的“帝国风格”典型

500

500

500

阿尔伯特·斯佩尔设计的这个建筑到处充斥舞台效果

500

特别体现了纳粹对新帝国的渴望:粗重、简朴、恢弘

500

这是希特勒的书房,经常用于召见他的将军们

500

纳粹建筑另一个集中的地方是纽伦堡,这是齐柏林体育场,举行过很多火炬游行

500

晚上用灯柱打效果,还是很壮观的

500

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场也建成了,但还没来得及使用

500

希特勒对打造千年帝国很起劲,在苏联红军逼近地下指挥所的时候,还对着这个“日耳曼尼亚”(柏林的新名字)模型发呆

500

这个“人民大会堂”本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当然落空了

500

真要落成了,肯定合希特勒这个自大狂的心愿

纳粹时代的德国公共建筑都体量大而无当,反映了纳粹对新帝国的渴望。纳粹建筑在风格上粗重、简朴、恢宏,介于Art Deco和新古典主义之间。但崇拜技术的德国人这次反而返回花岗岩和大理石,因为希特勒幻想,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只有通过纳粹的建筑来缅怀他的千年帝国,而钢铁和玻璃的废墟远不如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壮观。

另一方面,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正处在内战后的重建阶段。早期的苏联建筑在理念上十分超前,和当时打破旧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的潮流相符。但在30年代大清洗后,苏联的建筑语言急转弯,开始从帝俄风格中寻找民族特色,比如从莫斯科红场的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卡雅塔、圣瓦西里大教堂、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基齐的木构教堂等寻找建筑语言,结合新古典和巴洛克形制,企图从从中打造凝聚民族的着力点,从流产的苏维埃塔上已经可见端倪。

500

在苏联,斯大林也试图通过大兴土木来建立权威,苏维埃宫计划在救世基督大教堂的原址建造,但大教堂炸掉了,苏维埃宫一直没有造起来,现在原址重建新的救世基督大教堂

500

战后,“斯大林风格”成为苏联影响的一部分,这是莫斯科“七姐妹”之一的莫斯科大学

500

莫斯科河边的乌克兰大酒店是另一个

500

在中国,这就是北京和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图中为上海的,现为上海展览馆

战后,作为苏联影响的一部分,“婚礼蛋糕加刺刀”的所谓“斯大林风格”开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北京、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也是其中的例子。这可以看作巴洛克和Art Deco的混合。同时,苏联风格的摩天大楼也开始出现,这其实是纽约的逐级收缩的摩天大楼加上“婚礼蛋糕加刺刀”,并没有太大的建筑艺术成就。

如果以为“帝国风格”只是德国、苏联的特色,那就大错了。英国在殖民化的过程中,极力把英帝国的意识形态也移植到殖民地去,帝国风格的建筑就很为凝聚日不落帝国差异极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工具。从南非到印度,“现代化”的新古典风格成为帝国风格的主体。尤其在印度,这个日不落帝国皇冠上的明珠,英国煞费苦心,力图将印度风格结合进帝国风格,形成所谓Indo-Saracen风格。但帝国的太阳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落山了。

500

“民主”的英国也不能免俗,这是新德里的总督府

500

加尔各答的维多利亚纪念大厦是Indo-Saracen风格

500

班加罗尔宫是另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