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尼,放飞心情
——澳大利亚自由行(一)
午后的悉尼,阳光依然十分灿烂。不论你漫步在悉尼的街头,还是坐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广场前的草坪上,或是坐在轮渡码头的风味餐厅品味着红葡萄美酒,或是阳光下欣赏着悉尼歌剧院那洁白的建筑……你都会为这里的风光美景而赞叹不已。
悉尼港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良港和极具观赏价值的美丽港口,无论你在轮渡上,还是游走于港口间,或是对岸相望,你都会感受到十分的惬意并发出心底的赞美。然而,阳光下,无论多么酷热,当坐在海德公园古树参天的草坪上,看着飞翔的海鸟,望着那古老的圣玛利亚大教堂,以及园中以太阳神阿波罗为主题的雕塑喷泉,你便会有另一种静谧的感受与超然的心境。
始建于一八二一年“哥特式”的圣玛利亚大教堂,恢宏雄伟、庄严肃穆,是悉尼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是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你走在繁华的乔治大街上,偶尔走进金碧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的赞叹,因为你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购物中心。即便没有购物的想法,也会有一种如同购物般的惬意和一种满足感,因为它实在太奢华太美了。
在悉尼,尽管处处有景,也易触景生情。然而,人们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悉尼海港。海风中,漫步或静坐在海港的堤岸上,望着那巨大的游轮缓慢离开码头驶向海天,看着满载游客的渡轮穿梭于海面,浪花与白云间,悉尼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展于海平线时,你的神情不知是多么的畅快与飞扬,仿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可亲。
夜幕降临,悉尼灯火阑珊,海港的景色更加迷人。浪漫的音乐,轻浮的海风,深邃的夜空,似乎这一切永久都会凝聚在这里,永远给你温馨和祝福,让你流连忘返。
悉尼,又称雪梨,是个多文化的移民城市,不仅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城市,更是世界最美的海港城市。其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制造业和旅游业,许多世界顶级的跨国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总部均扎根悉尼。在英语里,市民俗称悉尼人为“Sydneysider”。
早期的悉尼是欧洲首个澳大利亚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国第一舰队的船长阿瑟·菲利普于悉尼湾建立。
1789年4月,一场疾病,据信是天花,夺去悉尼不少原住民的生命;保守估计,500—1000个原住民死于布罗肯湾和植物学湾之间的地区,顾林凯和塔鲁尔两族亦受到感染。同时,英国的殖民遇到极其顽强的阻力,当中尤以勇士领袖Pemulwuy为首,在植物学湾附近的地区发动抗争最为著名,霍克斯堡河附近也时常爆发冲突。
1820年,悉尼地区只剩下数百个原住民。麦觉理总督则进一步把原住民“开化、基督教化及教化”,使他们离开部落。
1796年,在麦觉理任新南威尔士州总督期间,悉尼有初步的发展。囚犯建筑了道路、桥梁、码头和公共建筑。至1822年以前,城内已有银行、市场、完善的大道及制度化的警察机构。1830年后的十年里是悉尼的城市发展阶段。船只开始从不列颠群岛接载希望在新国家开展新生活的移民,悉尼因此进入高度发展的黄金时代。
1851年,因悉尼发现金矿而传至世界各地,悉尼的港口涌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潮。19世纪末,随着蒸气动力电车和铁路系统的问世,城区的发展更加迅速。由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便捷,使悉尼人口迅速膨胀,在20世纪前夕,悉尼的人口已经超过100万。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利用小型潜水艇偷袭悉尼港,对悉尼造成极大的破坏。20世纪初,悉尼迅速发展,涌入了大量欧洲与亚洲的新移民,逐渐成为今天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
2016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