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轻风无意 2019-02-27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有多少人会记得

支撑起20公斤盔甲的

不过是位17岁的少女

待字花季

却拔剑跃马

肩负国家之兴衰

民族之存亡

时势造英雄

随着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于1422年相继去世,在英国继位的亨利六世直接宣布自己为英法两国的国王,而法国王太子查理七世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但用于法王加冕的兰斯此时已被英军占领,此时英法百年战争也变得愈发胶着。

1429年,英军围困了地处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就在这一年,一天外出回家的贞德刚好撞上英军侵袭自己的村庄,她躲在衣柜里,亲眼目睹了英军对村民的蹂躏,以及18岁的姐姐被凌辱和杀害的经过。

贞德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了。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少女的爱国心

贞德被爱国的热忱与复仇的愤怒两股力量驱使着,认为投身戎马的时刻就在眼前。她开始不断请求她的叔叔杜兰德·拉苏瓦带她去见驻扎在当地的法军指挥官博垂科特。叔叔被她的真诚和热情所感染,将她带到了指挥官面前。

“你一个小姑娘,连怎么戴头盔都不会,还能上战场?” 博垂科特问她。

“我有决心和勇气,我能学会战斗。”贞德回答的口气不带丝毫犹疑。

“那你一个人该如何与成编制的英军作战呢?”

“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围奥尔良城,然后助王太子加冕法王。”

博垂科特对这个乡村少女的话既怀疑又惊异。出于怀疑,也包括固有的偏见,她嘲弄了贞德,出于惊异,他派7名士兵带她去见王太子。王太子查理七世认同了贞德无可撼动的信念,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

而今世的我们回首1429,查理七世是真的信了“民间盛传的三大天使神谕”?还是真的被贞德的爱国心所折服?亦或是看出并相信了她的军事才能?

依我看来,恐怕都不是。

就当时的情势来看,法军全面落于下风,在几乎所有战线上对英军都无计可施。查理七世拨一部分军队给贞德,与其说是相信她的能力,不如说是赌她的运气。要我说,王太子完全是把贞德当做一块石头扔进敌阵,砸死几个英国人算几个,有来无回也全然无所谓。

诸位可以留意查理七世对贞德的基本态度,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亦是给贞德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再次提及。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让贞德震古烁今的是1429年的奥尔良破围战。她的到来让城内的守军也群情激昂,贞德就带着那三四千人,鏖战十日,终于在5月8日,打破了英军对奥尔良城长达209天的围困,一举扭转了法国北部的战略形势。

由吕克·贝松于1999年导演的《圣女贞德》中的一幕,最是浓缩了贞德在战争中的所有高光时刻:

面对久攻不破的英军防线,法军开始变得踌躇不前。贞德手执那面著名的旗帜,拔剑回望身后的将士,动情而激昂、又不失坚定的呐喊到“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至于史学界一直争论的法军是得益于贞德的临场判断能力,还是受助于由她带来的惊人士气,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贞德在战时的耐力也是惊人的,一整套盔甲男人们穿个两天便再也无法承受,要脱下来休息,而这位少女据说一穿就是一个星期。

贞德声称是“以上帝之名义作战”,英国人反过来一想,自己岂不是成了与上帝为敌的人?同时,战绩彪炳的贞德在敌人眼中,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前线指挥,更重要的是,她在战场上太具有象征意义了!只要法军将士目光所及之处,能看见贞德或她的旗帜,士气就无比高涨,不管战况多么恶劣,全军可谓死战不退。

所以,无论是出于军事因素还是宗教因素,敌人都绝无放过贞德的任何可能。这就注定了,当贞德落入了勃艮第公爵之手的那一刻起,英国人便会毫不犹豫的花数万金币将其“买走”,毫不犹豫的将她推上审判席,毫不犹豫的将她烧死。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梦想的终曲,悲情的落幕

贞德的审判与死亡,我想这和她的那些战绩一样出名,就不做赘述了,我想谈的,是在她牺牲前后,两件令人齿冷和心寒的事。

其一是,在贞德死后5年,也就是1436年,她的两个兄弟拉上一个叫安梅斯的女骗子,利用“被烧死的不是贞德本人”的流言,到处招摇撞骗,吃香喝辣。由于安梅斯骑术不俗,直到1440年,也就是骗局持续了4年后,才被戳穿,安梅斯招供。

其二是,为什么一个王,会对这位战功卓著、忠贞不二的战场之花见死不救?贞德被关押在鲁昂时,差点越狱成功。她从70英尺的高塔上跳下,正好摔进草堆,只受了些轻伤,然而因为没有军队接应,最终失败。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从统治者对贞德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出,对查理七世而言,贞德不过一介村姑,不跟任何一个王公贵族沾亲带故,她是死是活,丝毫不影响那些重兵在握的领主们对自己、或者说对自己头上这顶王冠的追随。贞德的胜利固然伟大,但在查理七世等封建统治者的眼中,或许多半是被视作神奇,为了偶然的神奇,搭进去必然的牺牲,在他们看来,是笔不合算的买卖。

诚然,之后的历史证明了查理七世并非昏庸无能之辈,但在25年后才以法王身份为贞德立案重审,昭雪平反,不知是真的良心发现呢,还是惺惺作态呢?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这不是这位国王仅有的一次见死不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雅克·科尔的生平。

圣女贞德:爱我的人呐,随我冲锋啊!

结语:英雄是一时的,但传奇是一世的

关于如何评价贞德,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已经无需长篇累牍,在此,想借由温斯顿·丘吉尔13岁时的一件小事,从侧面表达对她的敬仰:

那年,父亲伦道夫带着温斯顿去法国旅行,途中拜访了奥尔良。在听完父亲讲述贞德的故事后,温斯顿找父亲要钱去买了束花,敬献在贞德的雕像前。父亲问他:“温尼(始自艾薇丽丝太太对丘吉尔的爱称),你是英国人,你不恨他吗?”

“不,爸爸。他为自己的国家而死,光荣伟大。”

你问我怎么看待查理七世?我想说,我是欣赏马基雅维利的(不仅欣赏,也时常为他惋惜),在很多方面我也认可他在《君主论》中的观点,新君主为了守住现有的国家,经常不得不做背信弃义之事。

诸位一定能体会到,历史在引人深思的同时,常常让后来者感到,很多事其实没有对错之分。贞德是和平的牺牲品,她的死也彻底激起了法国人的民族感情,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也是法国在百年战争中最后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提一句,贞德说她从未加入过教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