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人猪年春节回老家注意事项

 老鄧子 2019-02-27

作者:张江

 来源:蓝媒汇

又到了春节返乡的日子。

过去的这个狗年,P2P暴雷,企业优化,行业寒冬。好在我们还有消费下沉,小猪佩奇,以及,各种薅羊毛。

这是让人嗟叹嘘嘘的一年,然而在春节里,我们也要强打精神回家,爆竹声中除旧岁,一年一度装个逼。

至少,回家可以随时写一篇题为《新气象:乡亲们开始拍抖音啦》《春节采风:老乡买化肥都用上了X多多》《震惊:城里人才跳的广场舞来到了田间地头》之类的稿子。至少至少也要发点表明家乡变化巨大的票圈照片,然后在自家院子里搓着玉米等领导的表扬……

1

Hi,总编们

回乡的你终究会发现,年照过,肉照吃,酒照喝,舞照跳,乡亲还是那些乡亲,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人生像以往一样到达了高潮,老高和小李,栓柱和金锁,Jessica和Monica,Tony和Andy,过年众生平等,我们不谈形势,只谈装逼。

平时出没在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站大楼里的人们,就要搭乘高铁、飞机、轮船、大巴、拖拉机回家过年。

在广大北方的老百姓眼里,一线城市回来的都是官,如果你没混到体制内,老乡们都会对你怜悯起来。

所以,在家乡宴席上,平日里苦逼的编辑记者和小编们,就要化身为张总编、李处长、陈台长,和王总裁、刘局长、赵院长、杨校长这些现场提拔的领导们,一起喝酒了。

虽然回乡之前,他们面临的仍然是——节日备稿写好了吗?常用选题准备了吗?广告软文给客户了吗?预拼版做好了吗?新媒体值班表排好了吗?回老家能正常上网写稿吗?这些问题。

也有勤奋的记者带着任务出发,比如随时会写一篇题为《新气象:乡亲们开始拍抖音啦》《春节采风:老乡买化肥都用上了X多多》《震惊:城里人才跳的广场舞来到了田间地头》之类的稿子。至少至少也要发点表明家乡变化巨大的票圈照片,然后在自家院子里搓着玉米等领导的表扬。

2

在老家,什么是二流子

你以为你只是回家而已,其实另一边,老家人也都在等着用挑剔的眼光审视你们。

家里人基本是靠望、闻、问、切这几步,来判断你在城里混的咋样的。

第一步就是望。

如今,大多数男媒体人的穿衣方式已经定型,牛仔裤+格子衬衫+围巾+羽绒服+双肩背笔记本包的标准配置,已经由程序猿界蔓延到媒体界,你如果觉得这些都ok,你就太单纯了。

破洞裤子代表了行业经济的不景气

就算是多闪的产品经理小姐姐穿着破洞裤子开发布会,但是,我们依然不赞成女媒体人穿带洞的裤子、露脚踝的裤子、太短款以致盖不住屁股的羽绒服回家,这都会让老家的长辈觉得你买不起正经衣服。甚至,觉得你本身就不正经。

其次,男的不要戴嘻哈帽子,对老家人来说,这就等于二流子。

还有,不要背电脑包。无论你背一款多么人文极客名牌的背包,在老家人看来,这都只是个书包。你一这么大的人了,有头有脸的,天天背个书包像什么样子。

所以,男媒体人无论你有多新锐,最好也是大衣+西装的标配。我们都知道,每个报社和电视台里都有很多怪咖,但是千万不要搞得像许知远一样的邋遢,那样会给你的父母丢脸。女媒体人也不要太别致了,常见的贝雷帽小圆帽这种文艺范儿都收起来,这在老家就是怪模怪样的典型,老老实实穿成海霞那样,没毛病。

3

通行证,快去做一个

回老家当然少不了交通工具,贾樟柯的《一个桶》,拍的就是回家的小伙子拎着母亲给的一桶沙子鸡蛋,累得想哭的故事。如果他开一辆车回去,这都不叫事儿了不是。

说到开车,这就又涉及装逼的问题了。

一篇叫做《山东北漂过年回乡指南》的文章里说,如果你在北京没当上公务员,那老家人就会觉得你混瞎包了。

所以ABB系列,特别是奥迪、帕萨特这种公务车,老家人是认的。

如果你没有,最好也要开辆黑色的进口车,比亚迪奇瑞什么的就别往回开了,老家人都有车,不稀奇。

把前挡风的挪车电话收起来!放上XX报社、XX电视台、XX委办局这样的通行证。

下车就说抱歉来晚了,半路上去给市宣的王处拜了个年,耽误了一会。

后备箱多放年货,打开就得是铺天盖地的往下掉,其实老乡们也不稀罕,就是要个气势。

再买一条软中华,自己不抽,酒桌上也得拿出来给别人。手机也很重要,去年还人人稀罕的iPhoneX就别往外掏了,换华为Mate20pro,老家人都懂。马上就会有人来跟你讨论中美问题,“就得用华为,爱国”。

4

你准备和谁繁殖后代?

回老家,要跟老家人们打成一片,比如大家一起薅羊毛,你就得学会这样对话。

“二姨您还要敬业福吗?我这还有一张。”

“嚯,李叔你也玩头条啊,发字卡集到了吗?钻石卡呢?”

“三姑你趣头条上赚了多少钱啊我看看,我天,都挣了5块钱了,真是太高了啊。”

该捧的捧,该夸的夸,让老家人觉得你跟他们一样,就要为了这仨瓜俩枣的忙活。

但是,老家人依然会问你问题!

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么多年来,老家人仍然亘古不变地关心这几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你挣多少钱?你准备和谁繁殖后代?

干什么的问题,如果你只是传统媒体里的传统岗位,还好解释一些。

我是记者。

你这个工作好啊,记者厉害,能上报纸,能上电视。哎对,我给咱村里修了个路,你看这个事儿能给我写写不?

我去年P2P亏了好几万,你能给我写写不?

大多数媒体人回老家,都会收到一些“约稿”,这其中主要是解决个人麻烦的,介绍工作的,以及写表扬稿的。当然,也有不少爆料的。

一部分老家人对写文章仍然有比较大的兴趣,但他们也并不关心这篇文章到底能发在哪里。

这个时候,不要拒绝,也不要一口答应,你可以说:回家太忙了,这样吧,先写个材料给我吧。

基本上,听到要写材料,普通乡亲就歇了,你也能踏实过个节了。

如果是个新媒体小编,就尴尬了。

什么是新媒体?

就是公众号,app。

干这个也能挣钱?那看你家新闻能有金币吗?

……

聊不下去了。

自媒体人的段子:你干得再好,在家里人眼里也就是个玩手机的。

如果你是个网红主播,有可能被认为是涉黄了。

如果你是个公关,还有可能被当成是陪酒的。

图文无关

这都不算什么,有一个小伙子,是一个媒体公司里的飞手,就是操控无人机拍摄的。

他家里人,一直以为他是飞行员。

还有人求他介绍个空姐……

就是这样尴尬。

所以,就别提新媒体了,就说你是个新闻工作者,没毛病。

5

有人找你借钱,怎么办?

就算这么解释了,有些关还是迈不过去。

第二个问题:“工资多少啊?”

这种杀手锏一样的问题,一旦答不好,就会跑偏。

你要是谦虚,说就挣五千。

“噫!忙得要死才挣五千?你要不回来考公务员吧,公务员多稳定啊。”

你要是虚荣点,说挣两万。

“噫!恁看咱村那个谁,也木上过大学,现在干搬家公司,一个月也挣好几万。”

但是但是,你也不能说太多了,因为,可能会有人找你借钱。

这又是一个人生尴尬。

你肿么办?敲黑板,记好了——

第一句:“太不巧了,我刚买了房子,还剩2万现金都被同事借走了,您看我微信零钱就剩几十了,还是刚抢的红包。”

第二句:“我在北京认识好多现金贷的平台,利息都很便宜,要不我给您介绍介绍?”

拿分走人。

至于和谁繁殖后代这种终极问题,在老家人必问问题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谁都逃不过去。

这对媒体人来说其实也不叫事儿。你能应付得了编辑的催稿,就能应付亲戚的盘问。妥妥的。

“对象?有的是。都是采访对象。”

说了这么多套路,突然想起一句调侃。

辛辛苦苦一年,就为了回家的时候风光的十几天。

让家人放心,父母能在别人面前多点骄傲。

忙了一整年,装个逼又何妨,没准还能过个人生巅峰的新年呢。

媒体人,回家顺利!新年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