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主角竟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赶牲灵》背后的创作故事

 琚o9kot8yu8p59 2019-02-27
民歌中国荒凉辽阔的黄土高原上,突然响起刺破静谧的骡铃声,赶牲灵的汉子们由远到近。这就是陕北文化的一张历史画卷,这幅画面是牲灵的蹄子踏出来的,也是人的脚步丈量出来的,更是赶牲灵人用嗓子吼出来的。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歌。在这些劳动人民创作并传唱的民歌中,《赶牲灵》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

视频:王向荣《赶牲灵》

提起《赶牲灵》,大家都知道这是西北地区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但关于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张天恩就鲜有人知了。

赶牲灵,顾名思义,就是赶着驮着货物的牲口谋生。张天恩就是赶牲灵队伍里的一员,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外出赶牲灵,走南闯北。赶牲灵的路途遥远,一路上阻隔重重,路上为了缓解疲劳,他就自编自唱给大家解闷。他赶了一辈子牲灵,见过无数的人,听过无数的事,也唱了无数的歌。

 视频:雷佳 王宏伟《赶牲灵》

1938年,张天恩在赶牲灵的途中认识了鲁艺学院音乐系的王元方,也就是后来《赶牲灵》中的男主角。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王元方于1979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受命筹备恢复中国音乐学院。

1942年,张天恩在陕甘宁边区当运输队队长,帮助政府拉盐送炭。他一路经过绥德、靖边、安边、把盐送到定边。来回运的次数多了,他就把自己常哼唱的小调根据路上的所见所闻改编成了《驼盐歌》——也就是《赶牲灵》的原型

 视频:王二妮《赶牲灵》

1945年,时任绥德文工团演员的王元方随张天恩的运输队一同出发去三十里铺。出发前,文工团里的一位姑娘杜锦玉来给王元方送行。两人深情对望,含情脉脉。

张天恩后来说到当时的情景:“头戴三颗镶镜绣球的头骡走开了,大门口蹲着的花腰腰哈巴狗朝南咬开了,一哇声的串铃响开了。面对站在街上恋恋不舍的杜锦玉……”就是这样的一幅画面,令张天恩深受触动。他根据《驼盐歌》的曲调,现场编词,创作出了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赶牲灵》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