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和行路(深度好文!!!)

 健康慢走 2019-02-27

                        读 书 和 行 路


                        作者:咏樱

 

     有书友问我:咏樱老师,你说读书和行路哪一个更重要?我说:读书和行路就像人的左右腿,缺了哪一个都会摇摇晃晃,两只脚一起走,才能平稳前行。

    

     人生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装入山水江河、古风今韵、天地文章。有的人的容器盛得满些,这种人大凡满腹经纶、博学多闻;有的人的容器只盛了一半,却好伐功矜能,妄自尊大;有的人的容器清浅见底,只有些单见浅闻,不值一提。

      

       要想装满你的容器,就需要读书与行路。书读得多可以放飞身体和心情。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的老祖宗说得更透,老祖宗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读书可以使人优雅睿智,改变人的容貌、气质和涵养,不读书的人则会变得面目丑陋,言语寡淡。



        春节在家休息,正是读书好时光。休假十来天,读了《人性的枷锁》、《伤心咖啡馆》、《繁花》。读来读去,明白纷繁的人世,种种枷锁缚住手脚,难以挣脱。人这一遭,是来渡劫的。身体缺陷是一劫、性欲是一劫、爱情是一劫、宗教是一劫、金钱是一劫,要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到人生的真谛并非易事。人只有保持头难清明,临危不乱,方能斩断枷锁,活得自由。然而,真正处在漩涡之中,有几人可以心如明镜、全身而退?


       邵武作家黄光炎的《回望故乡》写得极好。整本书写的无非是儿时记忆、风物人情,没有矛盾,没有挣扎,有的是和谐从容的美。那个叫横坑的地方,带给他亲切而美好的回忆,祠堂、老屋、学堂、福云庵都让他魂牵梦萦,故乡的团拜、路会、中元节、祭冬、猪醮、春社,这些良风优俗,带着朴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根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故乡是什么?就是血脉里流淌的诗,是一次次的回头、一次次的念想,是深入骨髓的疾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愫。


         

     除了读书,春节休假时间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行路。正月初三一个人去了江西上饶铅山的河口镇。虽说是春节,可是这里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硝烟味,也没有人声鼎沸的喧闹声。一个人冒着微雨走在河口古街的青石板上,感到异常的清闲自在。河口古街起始于明初,盛于明代中期,在清代乾隆年间基本定型。沿街约有店铺和手工作坊五百多家,包括纸号、茶行、布店、药铺、油行、酒家、书局、银楼等等。


      古街右手第一间是一家展示传统手工技艺纸品连四纸的店铺,上书“艺首”二字。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有'寿纸千年'之称,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我去的时候,店门未开,未能进去一睹连四纸的真容,甚为遗憾。再往里走不远,便看到建于1881年的'金利合'药铺,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具有近代风格的店铺。药店为二层三进的砖石墙结构,石柱八根,木屋架,木楼梯,木楼面。匾额“金利合”三字,厚重有力。老同升翡翠行、和记油行、朱裕立钱庄等,都是有年代的建筑。这些建筑在微雨中默默伫立,放佛饱经沧桑的老人,陷入对曾经辉煌岁月的无限怀念之中。


     时间的河流带走了当年河口街的繁盛,眼前的古旧建筑已有了破败之象。我静静地立在药铺门口,凝视着眼前精致的镂雕和头顶灰暗的天空,心中生出无限感慨。王勃在《滕王阁诗》吟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如今,阁楼犹在,当年于此中打拼、挣扎的人们,早已不见踪影。



     离开河口镇,回到炮声不绝的家乡,一颗想要流浪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正月初六,朋友建议我到南靖南欧村和塔下村走走,我打点行装,又独自上路。

        

      南欧和塔下都有形态丰富的土楼建筑,圆形的、方形的、梯形的、围裙形的、四字形的,构成独特的美丽壮阔的画卷,令人沉醉。相比于土楼群,这里的村长张立住更吸引我的注意。他是一个”奇人“,奇人自然有奇思,他的奇思就是将南欧村打造成一个生态国际文化示范村,或者说就是一个理想国,一个”大同世界“。他的奇思不是空想,而是有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些计划一旦成为现实,南欧村将成为一个生态环保、富饶美丽、开放接纳的美丽村庄。它将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南靖的大地上;它将连接周围的几个土楼景区,成为一个核心,带动周边旅游区大步前行。


   一个有梦想的村长是值得尊重的,在听他描绘心目中蓝图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格非在小说《人面桃花》中写到的“花家舍”。匪首当家老大王观澄,是花家舍的总设计师和缔造者。他原本是一朝廷命官,见惯了尘世间的龌龊,本想来花家舍吃斋念佛,闭关修行,可看到花家舍如此优美的环境,一时动了凡心,决心将花家舍建成他心目中的“桃花源”。为此,他开沟引渠,修房造屋,辟池种树,并建一风长廊,将各家各户连在一起。可惜啊可惜,因为没有财力,最后他的梦想落空。在第二部《山河入梦》和第三部《春尽江南》中写到“花家舍”的重建,但是最后,乌托邦意义上的花家舍并没有建立起来,它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说“花家舍”并非要否定南欧村,时代不同了,南欧村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和挑战。张立住也不是王观澄,他的眼界和胸怀将牵引他实现心目中的“桃花源”。在这里,人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做到无忧无虑、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无论是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遇见有意思的人,并且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走进别人的故事。在这里,你会读到悲欢离合、读到希望和失望、读到枯萎或饱满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