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岭南湿热症治方:长年住广州、深圳的人要看看了!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2-27

“当代名中医、兼画家第一人”李志铭

广东省名中医

深圳市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教授

李志铭,男,1938年出生于江西宜丰,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广州中医学院)。1963年至1986年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1986年5月调入深圳,在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工作。

行医53年,医学著作4部,发表论文6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业余作画近60年,出版画集2本,发表书画作品100多幅,开个人画展及参展20多次,获奖10多次。

李教授指出:“岭南百病,皆关湿热”。地处岭南之广东省、包括港澳地区,许多疾病都与岭南特殊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有关。作为“岭南人”及岭南医者,对此不可不知。

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岭南湿热证”的防治方法。

按语:湿热证,是岭南地区常见病证,一般好发于春夏季梅雨季节。岭南人脾胃较弱,常有湿热内积,卫气虚弱则易感外邪;岭南气候炎热潮湿,湿热之邪易袭人体;内外合邪,郁结为疾。清代薛生白《湿热论》指出:“要知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又“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余以为:虽然岭南湿热证与伤寒、温病有所区别,但仍可用温病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方法而治之。上焦湿热以肺系受邪为主,表现感冒、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而且一定夹“湿”。上焦湿热,邪在卫分为主,兼有中焦湿阻,故治疗原则应以清上焦暑热为主,兼化中焦痰湿。用宣肺清热之品,配合芳香化湿之品,清热于湿中,渗湿于热下,令热清湿化,气机畅利,则诸证可解。上焦还包括心在内,若湿热犯心,痰热生风,痰迷心窍,昏冒中风,另当别论。

岭南湿热症治方

十八清上汤

组成:香薷、厚朴花各10g,连翘、黄芩、木棉花、鸡蛋花、僵蚕、重楼、岗梅根、菊花各15g。

功能:清上焦湿热、清热解暑,芳香化浊。

主治:湿热之邪入侵上焦卫分,与内蕴湿热之邪相合,阻滞气机、肺失宣畅,而现身热不扬,头昏沉,首如裹,鼻咽不利,胸脘痞闷,四肢沉重,口干不欲饮,或兼咳嗽,舌质红,舌苔白厚或白腻,脉象濡数等症状。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煎煮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方解:方中以味辛性微温之香薷为君,能清热利尿,芳香化浊。配厚朴花之苦温,祛湿健脾;连翘、黄芩之苦寒、清热解毒,助君药清化湿热,均为臣药。佐以木棉花、鸡蛋花清热解暑;僵蚕、重楼疏风泄毒;岗梅根之清热生津、利咽消肿。使以菊花上清头目,疏散风热,诸药配合,有清热解暑,芳香化湿,逐邪外泄之功。本方多用花类药,取其轻清祛邪而不伤正气。

临床应用:发热较高者,可加金银花15g,薄荷10g;头晕重者,可加白芷15g,石菖蒲10g;鼻塞流涕者,可加辛夷花5g,苍耳子10g;咽喉肿痛者,可加板兰根20g,马勃10g;咳嗽明显者可加百部20g,川贝母10g;胸闷气短者,可加瓜萎皮、北沙参、枳壳各15g;大便黏滞者,可加鸡内金、布渣叶各15g;小便不利者,可加滑石20g、甘草各5g,或车前草15g。

病案举例:钟某,男,36岁,住深圳福田,于2011年5月18日就诊。自诉病已三周,头昏沉重,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时有低热,夜寐不安,咽喉肿痛,胸闷咳嗽,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大便烂,小便黄,经治不愈,自恐病重。曾抽血检查血常规无异常,胸部X线摄片:肺部未发现异常,察其舌质红,舌苔白腻稍干,脉象略滑。

诊其为上焦湿热证,湿热壅结而有化热之势,投以清上汤加减:香藿、川贝母、橘红各10g,板兰根20g,连翘、白芷、菊花、木棉花、鸡蛋花、僵蚕、重楼、岗梅根、布渣叶各15g 。每日煎服1剂。同年5月23日复诊:患者高兴地云:服药3剂,全身感到轻松,症状明显减轻,服药5剂,病去大半,嘱再守上方5剂。5月28日来电云:病证已愈,非常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