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奔弥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再论山海经记载的中华史前以中原为中心
2019-02-27 | 阅:  转:  |  分享 
  
再论山海经记载的中华史前
以中原为中心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社会与精神文化卷中,中华史前“以
中原为中心”的观点,在《山海经.中山经》早有记载。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渭、黄)河、洛、伊水”文化,
是指以洛阳至天水为轴线的方圆二三百(公)里范围。即,以西
安为中心,两翼有以天水为中心的伏羲文化圈、以洛阳为中心的
河洛文化圈,二者文化特点,皆源于鲤鱼跳龙门的河图、洛书。
同时,《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六千六百七十里”古埃及
金字塔、与“一千六百七十里”与那国岛金字塔的起点延长线,
均与以天水为中心的方圆二三百(公)里半径重合。伏羲文化圈、
河洛文化圈,应属于同一历史时期。而伏羲文化圈,还有可能是
《山海经》文中,所标称“里”的坐标起点。
半坡人鱼盆、半坡人网盆、含山玉版、八角星、澄湖陶罐、
南湖陶罐、良渚陶璧,彰显了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易数信仰骨气魂
的中华文明特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水),赋予了“一
千六百七十里”与那国岛“一水”金字塔(与良渚陶璧记载的水
中金字塔一致)、赋予了“六千六百七十里”古埃及“地六”金
字塔。无论是古埃及金字塔,还是与那国岛金字塔,都充满了“六
六气势(七十)鲤(里)”鱼跳龙门的骨气魂寓意,印证中华史
前文明在宇宙世界间的整体性。
中华史前,以“中原为中心”的观点,有可能将中华文明追
溯到更远的历史时期。(作者李传学)
献花(0)
+1
(本文系奔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