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麻脚麻?出汗异常?身上像有蚂蚁在爬?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天涯军博 2019-02-27

许多患病多年的老糖友就诊时对我说:“一天到晚全身好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那种感觉真不是个滋味”;

有的则是“两条腿就像被针扎一样,经常疼得夜不能寐”;

还有病人诉苦“吃一点东西胃就堵得慌,每顿饭只能喝点稀粥”;

更奇怪的是,有人说“最近好像有了特异功能,滚开的水溅在手上,居然一点感觉都没有”……

尽管上面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其实,患的都是同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食欲、睡眠等),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足坏疽、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无痛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达90%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长期“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其中,高血糖是最基本的病因,它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导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逐渐造成神经损害。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植物神经(也称自主神经),其中,中枢神经病变相对少见,而周围神经、植物神经病变非常多见。由于受损的神经类型不同以及病变程度不同,因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情况下,患病时间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风险越高。

据统计,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分别达30%~40%、60%~70%和90%。

无痛心梗和无症状低血糖最可怕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以“感觉神经”受累最为常见。

患者常常表现为双侧肢端麻木感、针刺感、蚁行感、烧灼感;有的患者表现为感觉减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袜套,对冷、热、触、扎等刺激不敏感,甚至发生心梗时也感觉不到疼痛(“无痛性心梗”),极易被漏诊而延误救治;还有的表现为感觉过敏,甚至连被子的压力都会让患者感觉疼痛难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往往具有双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远端比近端重、夜间比白天重的特点。

2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主要负责调节心脏、呼吸、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以及汗腺的分泌,当自主神经受损时,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1

心血管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动过速,并且心率相对固定,不随运动而变化。

2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由平卧位变为站立位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这是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常发生在起床或蹲厕起身时,由于血压突然下降,患者会出现头晕、黒蒙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及摔伤。

3

胃肠道症状:由于植物神经受累导致胃排空延迟,患者会出现恶心、腹胀、早饱等症状,我们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也有的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4

出汗异常:患者吃饭或喝水时头面部或上半身大量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尤其是足部无汗,故常导致足部皮肤干裂及溃疡发生。

5

泌尿系统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无力、尿不尽及尿潴留,少数人可出现尿失禁,临床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

6

性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男性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

7

无症状性低血糖: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都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眼花、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提醒患者及时补充糖分。但当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交感神经时,不会出现这些低血糖的预警信号,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有些检查方式你自己就可以试试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随着病情发展,才会陆续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体位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等等,但此时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

因此,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早期筛查非常必要。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严重疼痛甚至截肢等后果。

临床上,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通过病人的症状主诉,结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史,就可以大致做出临床判断;但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这些检查项目包括:

1

痛觉检查:主要通过测定足部对针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应,来初步评估末梢感觉神经的功能情况。

2

.温度觉检查:将水杯中分别倒入凉水和温水,然后用杯壁接触足部皮肤,如果患者对冷热变化无感觉,说明温度觉丧失。

3

触觉检查:用一根特制的10g尼龙丝在双足拇趾及第Ⅰ、第Ⅴ跖骨头的掌面进行触压刺激,如果患者没有感觉,则说明触觉减退。

4

振动觉检查:将128Hz的音叉置于病人的双足拇趾背面的骨隆突处,如果病人对音叉引起的振动感觉减弱或消失,则提示神经震动觉异常。

5

位置觉检查:让病人闭上眼睛,然后上顶或下压的脚趾(或手指),如果病人不能辨别脚趾的移动方向,则提示神经位置觉异常。

6

立卧位血压测试:先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安静环境下休息15分钟。将袖带固定于患者右上臂,测量血压。测量后不要解开袖带,嘱患者立即站立起来,上抬右臂使袖带、血压计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同时快速测量血压。如果立位时收缩压较卧位时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即可判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7

双足跟腱反射检测:用叩诊锤叩击病人双侧的跟腱,如果患者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应每年进行神经病变筛查

一般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5年之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2型糖尿病在诊断之初,即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并且之后至少每一年都要筛查一次。

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在排除其它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的情况下,便可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电位等),这类患者往往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这也是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手段。

糖尿病神经病变用药要对症

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长期保持平稳正常,这是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最重要的措施。

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选择相应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①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如a-硫辛酸;②修复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节苷脂;③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碱。

目前认为:“氧化应激”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长期的氧化应激可导致神经元及其滋养血管的进行性损伤。而a-硫辛酸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干预氧化应激过程,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对神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点击图片进行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