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联络官 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 温里药 二、适应证: 里寒证:包括寒邪袭肺之咳嗽清稀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泄泻等,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等。 阳虚证: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阳萎早泄、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脉迟舌淡等证。 亡阳证:大汗淋漓、四肢逆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三、注意:阴虚火旺者、孕妇慎服。 附子 ①回阳救逆:纯阳燥烈,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主治亡阳证。 ②补火助阳: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主治阳虚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③散寒止痛: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 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干姜 ①温中散寒: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②回阳:亡阳证。 ③温肺化饮:寒饮伏肺喘咳。 肉 桂 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 ①补火助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官冷、畏寒肢冷。 ②引火归元: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③散寒止痛: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④温经通脉: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注意:阴虚、血热孕妇慎服。畏赤石脂。 吴茱萸 ①散寒止痛: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②疏肝下气: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③燥湿止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注意:有小毒。 配伍: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性热,功善温阳散寒燥湿;补骨脂性温,功善温脾肾而止泻;五味子性温,功善滋肾涩肠止泻;肉豆蔻性温,功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四药相合,既温补脾肾之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有功。 花 椒 ①温中止痛:脾胃虚寒证之脘腹冷痛、泄泻等。 ②杀虫止痒:湿疹瘙痒,阴痒,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丁香 ①温中降逆:治胃寒呕吐呃逆要药。脘腹冷痛。 ②温肾助阳:阳萎、宫冷不孕等。 配伍: 丁香配柿蒂:丁香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柿蒂苦平,功能降气止呃。两药相合,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小茴香 ①散寒止痛:善散下焦寒气。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等。 ②理气和胃(理气开胃):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 ①散寒止痛:长于散胃寒,主治寒凝中焦、气滞腹痛。 ②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泄泻。 荜茇 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①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②龋齿牙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