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中国1000年」之三十九:楚河汉界

 若悟369 2019-02-28

「通鉴中国1000年」之三十九:楚河汉界

从公元前205年五月份项羽开始攻打荥阳,到公元前204年六月攻克荥阳及成皋为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项羽打得酣畅淋漓、扬眉吐气,刘邦被打的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可是,上个月刘邦回了一趟关中,再次出来又是兵强马壮;这个月去了一趟河北,再次出来又是精兵如云。

任你武功天下无敌,但架不住人家有自我疗伤功能!这仗还怎么打?

八月,满血复活的刘邦驻军在黄河北岸的修武县(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听从郎中郑忠的建议,在此深沟高垒,与荥阳的楚军隔河相望。

然后,派出刘贾、卢绾率步军两万,骑兵数百,自白马津(河南安阳市滑县)渡河(当时黄河流经此处),与在大梁(河南开封一带)附近的彭越呼应支援,采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截断了楚军粮道。

有了汉军的支援,彭越就率军攻克了睢阳、外黄(河南商丘市一带)等地十七余城。

彭越等人对项羽的威胁有多大呢?

很简单,看下地图就知道了:项羽的大本营在彭城,也就是江苏徐州;他的前线在荥阳,而自滑阳至开封,自开封至商丘,这条线就横亘在彭城至荥阳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任由他们这么闹下去,项羽就得跟他的大本营失去联系,成为一支孤军。

项羽没办法,只好再次领兵回击彭越。

临行时,他交待大司马曹咎:坚守成皋,不许出战,只要让刘邦不能东进就行了。我此去最多十五日就能平定梁地,等我回来。

其实,从理论上来讲,他的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因为此时刘邦都准备放弃荥阳,退往巩义、洛阳据守了,必竟在荥阳城下,他流下了多太伤心的眼泪。

但就在这个时候,项羽引兵东去,将成皋留给了曹咎。骊食其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战机,就劝说刘邦一定要趁此大好时机攻占荥阳,既可以夺取敖仓之粮,又能向天下展示与楚国硬抗到底的决心。而他自己则去齐国劝降齐王,使齐国在东边威胁楚国侧背。

于是,刘邦一方面派军渡过黄河,向成皋进军,一方面又将骊食其派往齐国,让他劝降齐王。

成皋的曹咎看着汉军渡河而来,刚开始谨记着老大的交待,坚守不出。可汉军驻扎在汜水河畔,只派一小队汉军天天在城门底下,什么难听骂什么。这下把曹咎惹火了,大开城门,率军横渡汜水,就要堂堂正正地跟刘邦决一死战。

在绝对的蠢货面前,再正确的策略也是浮云。

刘邦趁其半渡而击之,楚军大败,这下曹咎傻眼了,想着老大回来也没法交待,干脆和司马欣一起,在汜水河畔拔剑抹了脖子。

然后,刘邦率领主力大军渡过黄河,再次收复成皋,屯兵广武。

这时候,项羽已经收复了睢阳、外黄等地,再次将彭越杀得大败而逃。可还没享受到胜利带给他的喜悦呢,就听说成皋丢了,曹咎自杀了,并且刘邦开始围困荥阳了。

项羽长叹一声,只好火烧屁股一般的回援荥阳。

1、十宗大罪

刘邦此时正在荥阳之东群殴钟离昧,听说人家老大带人来了,二话不说,扭头就跑,回到了广武。

所谓广武,其实是荥阳东北面黄河之畔一座由北而南的山脉,山脉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沟壑。刘邦的军营就在沟壑之西,而随即追来的项羽则驻军沟壑之东。

这条沟壑现在仍在,依稀可见两千多年前的风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然后,楚汉两军隔涧相峙。

众所周知,打仗打得是后勤,人家刘邦后面有关中,北面有赵地,南面有韩地,真跟项羽比起后勤来,那就是完全的、彻底的、无差别的碾压。再加上项羽背后还有彭越等人的游击队整天爬火车、扒铁路、埋地雷、挖地道,虽然不会让他伤筋动骨,可也影响着楚军粮草的供应。

结果,对峙了几个月以后,项羽粮食不够了。

从这一刻开始,刘邦此前或有意或无意的着眼于天下的布局,终于开始显示出它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并且已经影响到了他们两个之间的局部战役。

攻守之势,从此刻开始,既将发生彻底地变化。

项羽似乎有了不祥的预感,他决定祭出一件法宝,来彻底解决这场战争。

于是,项羽设下肉案,将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绑在肉案之上,然后通知刘邦,说你爹在我手上,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杀了你爹。

刘邦沉思良久,他决定耍一次赖皮。虽然他一声耍过无数次赖皮,但这一次他认为是最为不要脸的。

他回复项羽:当年咱俩在楚怀王的领导下并肩作战,可谓是共过生死,情如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爹也是我爹。现在,你要煮了咱爹,别忘了分给我一杯羹。

我相信,听到这个话的项羽内心是崩溃的。

但没办法,他还真不能怨人家刘邦刷无赖。要知道,刘邦此时已经不是以前的光棍汉了,稍微归拢一下,他已经占据了天下一半的地盘,各路诸侯向他称臣,天下豪杰向他俯首。他能真因为自己的爹投降吗?不可能!

将心比心,如果刘邦绑了项梁让项羽投降,我相信项羽也会说出这番话来。

这段话其实是不解决问题的,但这段话又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因为,正常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在不投降的前提下,刘邦能说的话无非就两种:

一是威胁,警告项羽,你敢杀我爹,将来我抓到你必将你千刀万剐之类的;

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项羽,咱俩争咱俩的天下,祸不及家人,你这样做不厚道等等。

但这两种话都是废话,说了跟没说没区别。而刘邦说的这段话,却是将项羽放在了天下人的显微镜下。

因为刘邦和项羽当年的确在楚怀王账下,两人共领一路兵马攻城掠地,有没有磕头拜把子不清楚,但有兄弟之谊是有可能的。

所以,如果项羽真把刘太公给杀了,那么在天下人的眼中,项羽真的是无情无义之辈了。也就是说,这段话的目的不在于把项羽挤兑住让他刀下留人,而是想让项羽杀掉太公以后也能恶心他一下。

事实上,项羽这暴脾气,也不可能被话给挤兑住。于是,项羽内心崩溃之后,就举起了屠刀,他决定不再替刘邦养爹了。

但老成持重的项伯又拦住了项羽,劝他冷静一下,因为杀了刘太公没什么用,反倒坏了自己的名声,没必要。

项羽同意了。

有人并不理解,项羽抓到刘太公已经一年多了,为什么到现在才拿出来当人质?并且为什么项伯一劝,他就又放了刘太公?

从外人的眼光来看,项羽不是一个好老板,因为他不会用人;不是一个好领袖,因为他没有战略视野;甚至也不是一个好人,因为他杀降屠城。

但从自己人的眼光来看,项羽是个好老板,因为他关怀下属;是个好领袖,因为他每战必胜;也是一个好人,因为他对自己人心怀仁慈。

当项羽脱下杀神那层外衣的时候,他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相信,他虽然抓住了刘太公和吕氏,但他对这两个人一定是依礼相待的。他对战争的理解从来就是一刀一枪的拼杀,而不是什么阴谋诡计。所以,虽然说他因为粮草不足而以刘太公为质,妄图逼刘邦投降的举动是可笑的,但从内心而言,他并不真的屑于这个老头子的生死。

项伯当然深知他的本性,于是把梯子递给了他,他也就借梯下坡,重新恢复了他战神的本色。

项羽再次通知刘邦,说天下因为咱们俩闹腾了好几年了,不如就咱俩单挑一场,一决生死,不要让老百姓再忍受煎熬了。

面对着项羽近乎儿劝的挑战,刘邦笑着回复道:咱们不要比力气,还是比比智商吧!

但项羽也不想跟他比智商,于是,就天天派人到汉营之前挑战。刘邦在项羽面前当了这么多年缩头乌龟了,所以内心比曹咎强大多了,面对楚军的辱骂,他只是派出营中的神箭手到城头上,谁骂射谁,一箭一个,箭无虚发。

项羽火了,亲自到阵前挑战。汉营的神箭手张弓搭箭,刚要瞄准,结果项羽猛然转头,怒视射手。一瞪之下,竟然把射手吓得扔掉弓箭,扭头就跑,再也不敢露面了。

项羽之威,以至于斯。

刘邦听说来了狠人,连忙出来观看,这才知道是项羽亲自出来挑战,不由得大吃一惊。

看到刘邦出来了,项羽再次约刘邦SOLO。刘邦竟然一脸义正词严地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

你项羽违背先约,将我封到巴、蜀之地,此为一罪;

救赵之后不回报怀王,而是裹挟诸侯入关,此为二罪;

假托怀王之命,杀害宋义,此为三罪;

烧阿房宫,掘秦皇陵,此为四罪;

诛杀已经归降的秦王子婴,此为五罪;

以欺诈手段,活埋二十万秦军降卒,此为六罪;

封原诸侯之地给各国将领,却将原诸侯迁往他处,此为七罪;

将义帝逐出彭城,并且侵夺韩、魏领地,此为八罪;

派人杀害义帝,此为九罪;

执政不公平,主盟不守信,此为十罪。

最后,刘邦得出结论:天下人都想单挑你呢,我看着你死就行了,何必跟你单挑呢?

项羽气得七窍生烟,指着刘邦叫道:给我射死他!

一支漆黑的弩箭从楚营中飞出,正中刘邦前胸。

刘邦俯身大叫道:他射中我的脚了,好疼啊!

然后,拨马回营。

但张良让刘邦绕着大营巡视了一圈之后,这才命人将他送回成皋养伤。

2、平定齐地

此时是公元前203年十月。

刘邦受伤虽重,却无性命之忧。但去劝降齐王的骊食其同志,已经光荣牺牲了。

并不是骊食其劝降失败了。相反,骊食其是一个合格的说客。两个月前,他见到先齐王田荣的儿子,被田横立为现任齐王的田广,向他和田横分析了现在的天下局势,以及项羽和刘邦各自的优劣势之后,很轻松地就说动了田广和田横投降刘邦。

在此之前,面对韩信和张耳在赵地的汉军,齐国派出了华无伤和田解在历下(山东济南市东南部一带)驻扎重兵防范。现在,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就没必要搞得这么紧张。于是,田广就撤掉了历下的防务,与骊食其天天饮酒作乐,日子过得逍遥快活,就等着刘邦打败项羽,然后宣布让他继续当他的齐王了。

但所有不正规的公司都有一个毛病:上下左右不能实现无缝对接。

刘邦派骊食其出使齐国的时候,估计是忘了,在此之前,他还派了韩信率军去攻打齐国。

正常来说,如果在大公司,他的这些调动命令都有OA记录可查,如果改换策略,骊食其在接到任务分派的同时,韩信也应该接到取消任务或者做出相应配合的命令。

但韩信啥也没收到。

所以,正准备从平原渡口渡河东进的韩信突然听说齐国投降了,不由得凌乱起来。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投降了,那就不用打了,反正领导还没新的命令,那就原地休息,歇着吧。

但那年头总有唯恐天下没有更乱的人,比如范阳人蒯(kuai,三声)彻。

这哥们早在武臣逢陈胜之命经略赵地的时候,就出来打过一回酱油,让武臣以利相诱,取得了很多城池。但武臣死后,他就踪迹不明,一直到韩信来到赵地,他不知道怎么搞的,又成了韩信的幕僚。

他一看韩信想休兵罢战,就劝道:你费了半天劲才攻下赵地五十余城,那个书呆子靠一张嘴取得齐地七十余城,将来论起功劳来,你反倒要排在骊食其的后面了。再说了,汉王给你下达的命令是攻齐,到现在也没人告诉你不要前进了,所以你停下来才是抗命不尊啊。

韩信一听,是这个理啊!于是,马上挥军渡河,攻入齐境。

此时齐国已经撤掉了历下的防务,所以,韩信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历下,并且向临淄挺进。

这下把田广和田横气坏了,二话不说就把骊食其扔到鼎里给煮了。但就算他把骊食其给吃了也挽回不了现在的局势,只好分头逃走,其中田广向东逃往高密,并且派使者向项羽求援;田横逃奔博阳,田光逃奔城阳,田既驻扎在胶东。

骊食其被扔到鼎里的时候,不知道有没喊上一声:老子比窦娥还冤啊!

到刘邦回成皋养伤的时候,韩信已经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并且一路向东追击齐王田广。项羽接到田广的求援信后还是挺高兴的,必竟如果能把齐国当做自己的大后方,那么后勤上的压力会减轻不少。于是,就令大将龙且率军去援救齐国,与田广合兵于高密。

可惜的是,楚军中不止曹咎一个蠢货,这个龙且也是,他们能当上统兵大将的唯一理由,就是跟项羽关系好。

但龙且手底下还是有明白人的,有人就劝龙且,说现在汉军势不可挡,不如坚守不出,让齐王诏令齐地所有城邑起来反抗汉军,让韩信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不战而胜了。

其实,这个办法不管能不能不战而胜,但至少可以拖延时间。可惜的是,龙且是跟项羽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所以把项羽一往无前的用兵特点给学了个十足。

在他看来,韩信出身卑微,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叫化子,有什么可怕的。再说了,他是出来援救齐国的,一仗不打就坚守不出,太丢项老大的脸了。

但他不知道,项羽的一往无前,是建立在突袭之上的;而他的一往无前,却是建立在无知之上的。

次月,楚、汉两军隔潍河相峙,准备一战定胜负。

韩信先派人在滩河上游将河水阻塞,然后引兵渡河攻击。龙且倒也知道半渡而击,于是汉军大败。龙且大喜,挥军追击。就在他进入潍河之时,韩信埋伏在上游的人将堤坝崛开,潍河之水如巨龙一般呼啸而下,将楚军淹死无数。韩信随即组织反击,楚军大败,龙且也死在了乱军从中。

齐王田广把龙且十八代祖宗都给骂了一遍,但兵败如山倒,他也没办法,只好接着逃。这次,韩信一鼓作气,追到城阳,击杀田广,俘获田光,然后令灌婴继续引兵进军博阳。

逃到博阳的田横听说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两军交战,齐军大败。田横死里逃生,只好逃往魏地,投奔了正在这里打游击的彭越。

接着,灌婴进军千乘攻打田吸,曹参进军胶东攻打田既,田吸、田既双双战死。

自此,齐地被彻底平定了。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战国时期的七国旧地,项羽仅占了楚国的一部分,余者尽归刘邦。

而要是论实际归属的话,当属刘邦、韩信、项羽三足鼎立。

所以,当韩信平定了齐国的消息传来之后,刘邦想起韩信曾替张耳请封赵王,于是,就正式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刘邦的伤势已经痊愈,他先回栎阳休息了几天,然后又回到广武军中,继续跟项羽对峙。

然后他就收到了韩信的来信。

韩信在信里说得挺客气,说齐人狡诈多变,我驻扎在这里没个名份不行,不如先让我当个代理齐王吧?

刘邦看了信以后,不由得破口大骂:老子被项羽困在这里,差点连命都丢了,你平定了齐地,不发兵攻楚,还想当什么齐王……

他这一吵吵,吓得身在他身边的张良和陈平一个劲地踩他脚,然后一左一右凑到他耳边说:以韩信现在的实力,要真想自立为王,你也不可能阻止他,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立他为齐王,以免激起兵变。

刘邦这才明白过味来,连忙改口骂道:大丈夫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要当就当正式的齐王,前面加上代理两个字多没意思!

公元前203年二月,张良带着印信去面见韩信,正式封他为齐王。然后,令他出兵伐楚。

3、楚河汉界

项羽终于品尝到了恐惧的滋味——如果韩信从齐国出兵,那么他就真的陷入到首尾难顾的尴尬境地了。

于是,他决定向刘邦学习,不再喊打喊杀,而是派了个叫武涉的人出使齐国,不求说服韩信归降,只要说动他拥兵自立,就能为自己争取到击垮刘邦的时间。

武涉倒也是能说会道之辈,他很直接地点明了韩信现在的地位:助汉则汉胜,投楚则楚胜,自立则三分天下有其一。既然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何必将命运交给别人呢?

但项羽并不明白,刘邦当除能说降英布,是因为英布对他是恐惧;而此时的韩信,对刘邦是感激。

情形相同,但心理和时机各异。

所以,韩信告诉武涉:当年我在项王军中,不过是个卫士,地位低下,说的话也不入项王之耳;而我投入汉王麾下之后,汉王赐我上将军印,对我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你叫我如何背判这种知遇之恩呢?你回去替我谢我项王的好意吧。

武涉看韩信说得挺坚定,只好拜辞而去。

其实,韩信内心并没有武涉相象的那样坚定。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的时候,欲望也必然会随之而生。

蒯彻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韩信的动摇,身为一个谋士,他也有建功立业,出将入相的欲望。但现在韩信不过是齐王,并且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结果如何孰难预料,而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让韩信取得天下。

于是,他劝韩信暂时两不相助,并且调解楚、汉之争,以形成三足鼎立的结果。然后吞燕并赵,扩大实力,最后削弱楚、汉,成为天下共主。

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韩信依然以汉王对他不薄为由,表示不想忘恩负义。

蒯彻笑了:当除陈馀和张耳关系够铁吧!结果如何呢?最后还不是相互残杀,一死一称王。在利益面前,哪有什么忠诚与信义。当年文种对勾践忠心吧!可越国灭吴之后,文种不还是被勾践杀掉了。要知道,威高者震主,功高者不赏,你既有震主之威,又有不赏之功。归汉,汉王震恐;归楚,楚王不信。将来无论他们谁得了天下,你的下场能好过文种吗?

韩信默然,最后摆摆手,说我考虑考虑。

过了几天,蒯彻见他还没拿定主意,便继续劝他,说善于听取意见者看得长远,善于谋划思索者看得透彻。但听得意见多了,就会犹疑多虑;想得时间长了,就会过于沉迷于细枝末节。时机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你要抓紧决断啊!

但韩信还是拒绝了蒯彻的提议。一方面,他还是难以说服自己背判刘邦;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刘邦将来会夺掉他的齐王封号。

蒯彻看韩信实在不上道,只好辞别韩信,装疯做了巫师。

在我看来,蒯彻之辈,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无视天下苍生已经饱经战乱之苦的现实,妄图通过韩信之手,来为自己谋求功名利禄罢了。

更重要的是,当初刘邦起兵,的确是项羽亏欠了他,所以天下人都能理解;而现在韩信起兵,则属于标准的忘恩负义。虽然说此时韩信的实力足以三分天下,但他师出无名,而刘邦有关中之利,巴、蜀之险,到最后鹿死谁手,还真的难以预料。

所以,无论韩信的结果如何,对于当时的天下百姓而言,他的这个决定,善莫大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