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鲁迅与家人出入的周家新台门边门) 周家新台门。1881年9月25日,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诞生在这座台门内,并在这里生活到了18岁。 1988年“绍兴鲁迅故居”升级为“国保”,包罗了“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等。 此台门修于清朝嘉庆年间,那时周家正处于鼎盛时期。 在这里生活的十八年里,鲁迅亲身感受到了整个家族从显赫降为小康,再从小康走向没落的全过程。鲁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台门对他的影响。 这两扇黑漆漆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和他家人出入的地方。如今不作为游客的出入口,显得破败。 穿过石库门,直接进入台门的第二进。 “德寿堂”。两排红木太师椅,是周家各房公共活动的地方,用来举行红白大事和接待贵宾。 还是感兴趣于堂内的楹联。 两副抱柱联。外侧,“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其中“俯”字写的是异体字“俛”。 内侧,“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而无暴其气。” 中堂,一幅松鹤画,两侧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鲁迅的小说《祝福》里出现过,亦可认为按鲁迅的小说布置。 这一切,感受到的是庄重、大气,大户人家的气势。 第三进为辅助陈列,内容分为“周氏房族兴衰”、“鲁迅与周作人”和“鲁迅与周建人”三部分。没作为重点。 转过侧门,穿天井,到鲁迅的卧室。1910年7月到1912年2月,鲁迅回绍兴任教时住在这里。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就。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两楼两底鲁迅故居。 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当地俗称“小堂前”。鲁迅曾在那里接待过来访的朋友和学生。 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破旧的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原物;左侧小门通鲁迅母亲的卧室。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菊花(1842~1910年)的卧室。 这位继祖母经常给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年轻人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获取景点的解说,当时思泉还没有智能手机。 故居旁边的“鲁迅笔下风情园”内有一组雕塑,描绘了继祖母讲故事的情景。 鲁迅母亲的房间朝北,与“小堂前”一板之隔。 没开放,透过窗户上不太干净的玻璃拍的,效果还行。 靠里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年)的,左边这张床是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右侧的小门通“小堂前”。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村人,没念过书,却“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鲁迅语)。 鲁迅家的厨房。 就是在这里,鲁迅与“忙月”帮工章福庆的儿子运水第一次见面——“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通过他,鲁迅了解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从而在小说《故乡》里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通向百草园。 鲁迅故居还没走完。片子、文字都多了点,下集继续……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
|
来自: 新虞舜客 > 《国內旅游/景区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