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展“徒说百里秦淮”大型文化科考摄影展 静流飞白 秦淮河,滔滔汩汩、延绵百里、长流千年。 新石器时代,秦淮河是座大湖泊,河湖不分 河就是湖,湖就是河。 人类繁衍,依河而生; 水天共栖,飞鸟归林。 而今溯源,统称秦淮有两源 北源源起句容宝华山南麓,河道名为句容河; 南源源其溧水东庐山西南麓,河道名为溧水河。 两源汇于江宁方山南麓,并流入城。 城外百里秦淮,星月一日,两岸千年; 城内十里秦淮,百年浆声,一夜笙箫。 2018年元月,两场大雪,挥梦飞白 一时间,风雪勾勒了河水、两岸 飞雪漫天,玉沙遍野。 洁白的铺设下, 往日一寸一寸抚摸过来的堤岸, 竟有了戏剧化的气质。 在溧水河三陵桥处,有一部分村户座落在河堤上, 她原本就是一个带着水汽的温婉村落, 如今在大雪的嬉笑下,有了童话般的抽象。 俨然一幅经典的静物画, 试图用雪的形式 改变着我们对枕河人家的日常认知。 在什么样的历史节点,人类从河上来 在什么样的风华时刻,鸟儿翩然飞过 已知的宏观世界里 雪 把沿河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片段 凝结成时空的证词 当繁杂的日常被弥漫的风雪掩退了, 属于河流的符号跃然于故事现场。 当最平凡的景象, 成为一种视觉语言 便可以有一语双关的能量 经过镜头的推理, 这些平日里淡然而普通的事物 获得了另类的呈现和超越的价值。 比如 桥是河的时空, 风景不在桥上。 凝望一座桥, 就是凝望所有的河 比如 就像雕塑作品的形体语言一样 通过镜头, 塑造了符号特有的骨骼 比如 通过符号的视觉触感 文献的肌理 时间的份量 又赋予了河流以史诗的性格 或入画、或唱诵, 或诗意、或荒诞。 存在与虚妄 记忆与回响 在深水静流处 于两岸飞白间 永存 【END】 一年很短 秦淮很长 2018年 我只做了一件事, 徒步外秦淮, 丈量、实录、溯源秦淮河的深远和流长 收获是 笃定了一个念想: 今后还做一件事 观照秦淮河 成为日常。 秦淮河,是南京人永恒的话题。 正值“徒说百里秦淮”大型文化科考摄影展展出之际, 诚邀朋友们前往观展 那是一群人的秦淮河话题 并且,仅仅是一个开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