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过街塔

 zqbxi 2019-02-28

过街塔本属藏传佛教的一种建筑。这种塔往往建于交通要道之上,塔下可通车马行人,故称“过街塔”。它的功能在于普施佛教影响,颂扬皇室的建塔功德。因为塔在上面,佛也就在上面,凡是从塔下经过的人,就算向佛行一次顶礼了。

元代统一中国后,藏传佛教和这种塔的形式推广到了中原。自元代以来,北京地区先后建造的过街塔大概有五座,分别是:昌平区居庸关过街塔,门头沟区广智寺过街塔,丰台区卢沟桥过街塔,石景山区法海寺山门过街塔和海淀区挂甲村过街塔。其中,居庸关过街塔是我国现存过街塔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一座。

居庸关过街塔,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所建的重要佛教建筑物之一,位于元大都至上都间的大路之上,规制弘巨,形式特殊,为当时往来两都者所注目。其建造时间,大约在至正二年到至正六年(1342年—1346年)间,前后历时五年。另有一说,据明代危素所撰《圭斋先生欧阳公(欧阳玄)行状》称,居庸关过街塔于至正三年(1343年)即已建成,“(至正)三年(1343年)……居庸关过街塔成,奉敕撰碑,赐白金五十两。”


千年过街塔

1870年左右约翰·汤姆森拍摄的居庸关过街塔。图片来源:《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载:“至正二年(1342年),今上始命大丞相阿鲁图、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创建过街塔。”阿鲁图和别儿怯不花是过街塔的主要创建者,此外根据过街塔内所刻的《造塔功德记》及相关史料,还有一些人参与了过街塔的建造,如帝师喜幢吉祥贤、国师南星、平章政事帖木儿达识、御史大夫太平、资政院使金刚吉、太府监卿普贤吉等。过街塔竣工后不久,在塔北不远处建造了大宝相永明寺,过街塔就成为永明寺的一部分,元顺帝往来两都时常在这里驻跸。《析津志辑佚》载:“过街塔在永明寺之南,花园之东……车驾往回或驻跸于寺,有御榻在焉。其寺之壮丽,莫之与京。”

除了元朝皇帝往来驻跸外,明清时一些欧洲人也旅行到此,对居庸关过街塔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录。据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所著的《华北居庸关古代佛教铭文考》记载,1688年,格尔比龙[Gerbillon]神父在去蒙古的途中到过这里,他说:“这个村庄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城镇。入口处的大门很像一座凯旋门。门全用大理石建成,厚约三十英尺,向上一直到起券处都带有浮雕的文饰。” 1720年,赴北京的俄国使团随员别尔[Bell of Antermony]提到,他们在那里度过了12月15日的夜晚。一百年后,1820年,率领俄国使团的基姆科夫斯基[Timkowski]也有这样的描述:“路在这里开始非常难走,坐马车尤为艰难,直到大约五俄里远的首要防御工事居庸关都是如此。中间那座门的内壁饰有浮雕的人物造像。”

今天,我们看到的居庸关云台其实是过街塔的塔座。当时,在塔座上还建有三座并排的白色藏式佛塔,称为“过街三塔”。元代著名文学家欧阳玄在《过街塔铭》中有“为西域浮图, 下通行人”的记录。建筑学家林徽因曾考证居庸关过街三塔的制式与法海寺塔相类似。可惜,塔基上三座白塔在元末明初时毁于地震。明正统四年(1439年),明朝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新的寺庙——泰安寺。自远观之,石台色白,佛阁在上,如处云端,遂称为“石台云阁”,列为“居庸八景”之一。明王士翘所著《西关志》中,收录有明弘治年间进士雷宗的《石台云阁》诗三首(注:同书中“石台云阁” 又作“石阁云台”),其中一首云:

横衢高阁驾云头,守将筹边作胜游。

上逼丹霄摩兽吻,下临碧涧瞰龙湫。

阑干吟倚双月豁,树梢风来万壑秋。

自是红尘飞不到,恍疑身世在瀛洲。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泰安寺毁于火灾,仅余塔座,现在云台上还遗留有柱础的痕迹。过街塔的塔座用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下基东西长约27米,南北深约18米。台顶四周安设白石护栏和排水龙头。台基正下方开一券门贯通南北。券门内刻有四大天王像,以及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龙、云等造型。雕刻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张力,堪称元代雕刻艺术的出类拔萃之作。其中,四大天王像,皆作据台高坐的姿态,气势威猛,身材魁梧,威武森严,手中分别掌剑、抱琴、持伞、握蜃,四种法器的音义与汉文字的风(锋)、调(琵琶)、雨(伞)、顺(蜃)四字相谐,取国泰民安之意。


千年过街塔

1909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拍摄的云台天王浮雕。图片来源《北中国考古图录》


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对此处雕刻有如下评价:“居庸关门洞壁上四天王像可称元代雕塑之代表。天王皆在极剧烈之动作中。其雕出不高,光影之反衬不甚强,然其路线则为绝对的动的。四天王之外,尚有各种雕饰,如人物,天王,飞天,龙,狮,花草,念珠等物……各皆雕刻精美……。”他甚至作如下结论,元代以降,明清各朝“于雕塑一道,或仿古而不得其道,或写实而不了解自然,四百年间,殆无足述也”。据此可见,居庸关过街塔四天王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杰出地位。


千年过街塔

20世纪30年代初的云台,门上刻有6种文字:汉文、梵文、藏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西夏文。


在四大天王浮雕之间,是用汉文、梵文、藏文、八思巴文(新蒙文)、维吾尔文和西夏文等六种文字阴刻的《陀罗尼经咒》全文和《造塔功德记》。这些不同民族文字的雕刻,反映了元代民族融合的高度发展,也为今天研究古代佛典和少数民族文字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依据。这么多文字刻在一起,在我国古代石刻中仅此一例。此外,过街塔半六角形结构的券顶,也极具特色,且保留了唐、宋时期城关门洞的形制。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撰文称,居庸关过街塔的券顶“与一般砖石结构的半圆形、尖瓣形发券不同,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还不多见”。

鉴于居庸关云台的特殊历史与文物价值,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台石刻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这座有着近七百年历史的云台,已作为珍贵遗迹和昌平历史的重要见证者被善加保护起来。当年车马粼粼的过街塔下,如今四周围以栏杆,禁止通行,曾经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早已另辟蹊径。


千年过街塔

曾经车马粼粼的居庸关过街塔古道,图片来源:《百年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