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大夫,你还会看别的病!”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2-28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闲话中医的半科普文章,望喜欢中医者传阅。

在我门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个失眠的患者,经她患失眠的朋友介绍,来找我看病。排队的过程中,看到我在给一个老胃病患者诊治,不解的问:“王博士,你还会看胃病?!”

一个胃炎的患者,经他患胃炎的朋友介绍,来找我看病。排队的过程中,看到我在给一个儿童诊脉、处方,不解的问:“王博士,你还会看儿科?!”

一个小孩家长,听人介绍后领着厌食、经常感冒的孩子来找我看病。排队的过程中,看到我在给一个月经不调的妇女在看病,不解的问:“王博士,你还会看妇科?!”

一个月经不调的患者……“王博士,你还会看乳腺病?!”

……“王博士,你还会看男科?!”

……“王博士,你还会看不孕症?!”

……“王博士,你还会看虚劳?!”

……“王博士,你还会针灸?!”

(此处省去一万字)

……

是的,当一个中医师给一个患者治好的某一种病后,这个患者常常会介绍和他(她)有同类疾病的患者来找医师诊治,而让人误以为这个中医是就只看这个科的病。

而实际上,中医治病,不只辨病,而是将诊断和治疗的重点放在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病机上。

中医把导致疾病的病机,归纳为“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长与优势,简单点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疾病本质发力,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

不同的疾病,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类似的,比如长期压抑,气顺不开,反复考虑琐碎事,导致睡不着觉;长期压抑,郁郁寡欢,气顺不开,导致胃胀、胃痛、吃不下饭;长期压抑,郁郁寡欢,心情提不起来,看什么事情都不值得高兴,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就是抑郁症。这三种情况,辨病就是三个病名:失眠症、胃病、抑郁症。但是其根本原因,就是“肝气不舒,生机不展”,所以治疗起来,都要用到疏肝理气的治法和药物。

再比如湿邪困厄脾胃,有的人主要表现为腹胀、吃不下饭的胃病,有的人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肤瘙痒、渗出的湿疹,有的人主要表现为身体沉重、倦怠乏力、头脑昏沉等现代医学没法给出明确病名的病态。而中医来看,这三种情况,都可辨证为为湿邪困脾证,给与健脾化湿为主治疗,都能痊愈。

实际上,很多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且能够干预的,即吃、喝、拉、撒、睡(睡眠作息习惯)、想(七情六欲)、行(活动)、性(性生活)。只要我们活着,就会有吃喝拉撒睡想行性的诸多活动,但是若这些活动进行不当,就会导致疾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疾病错综复杂,但其根本原因就那些,就像馒头、煎饼、油饼、面条、面包,虽然其外形、口味都不一样,但是都是面粉做的,这就是现象后面的本质,掌握了如何和面、如何造形、如何煎煮蒸烙的方法,这些食物你都会做。而这个方法,在中医上则被就称为“辨证”。(注意,这和辩证法的“辩证”意思不尽相同)

所以,一个地道的中医,掌握了这种辨证方法,治起病来是不分科、不分专业的。所以有人说,“一个好中医,走到哪里都是一家医院”。

意思即是说:

1、一个靠谱的中医师,各个科室的病基本都能看;

2、中医是通过眼看、鼻闻、口问、手摸(即望、闻、问、切四诊),就能获取中医治病所需要的病情和体征等信息,不用仪器和设备。

所以这么来看,中医走到哪都是一家全科医院。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早就记载了“神医扁鹊中医院“的成立过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妇科医生);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耳鼻喉科医生);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儿科医生)”。

电视剧《老中医》主人公翁泉海身陷囹圄后,在狱中给诸多人看病,亦是真实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