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针对现今对感冒治疗多为西药且副作用大,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药配方,采用纯中药配方,并制成外用膏药,无需口服。本配方由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及金银花组成,其特征是:组成本配方的各味中药的质量配比是:黄芪25~35份、桔梗25~35份、牛蒡子25~35份、贝母25~35份、半夏25~35份、茯苓25~35份、甘草25~35g、金银花25~35g。本配方制作的膏药,不但对失眠病症有明显效果,而且不用口服,避免副作用的影响。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 【背景技术】 [0002]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俗称“伤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口服药物多位西药,而且多使人发困等副作用,而且口服药多易遗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今对感冒治疗多为口服药且副作用大,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药配方,采用纯中药配方,并制成外用膏药,无需口服。 [0004]一种治疗失眠的膏药的配方,由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及金银花组成,其特征是:组成本配方的各味中药的质量配比是:黄芪25~35份、桔梗25~35份、牛蒡子25~35份、贝母25~35份、半夏25~35份、茯苓25~35份、甘草25~35g、金银花25~35g。 [0005]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失眠的膏药的配方,由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金银花组成,其特征是:组成本配方的各味中药的最佳质量配比是:黄芪30份、桔梗30份、牛蒡子30份、贝母30份;半夏30份;获苓30份、甘草30g、金银花30g。 [0006]制备方法:将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金银花等药材粉碎,其中粉碎的程度为60-80目。在煎药锅中加入松香、黄蜡、凡士林,其质量分别为:松香为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金银花药物总质量的1.5倍;黄蜡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25倍;凡士林的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125倍,中火熬制,当目测松香完全化开后,加入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等药材的粉末,中火熬制10-20分钟,后将熬制后的药物过滤,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冷却制成外用膏药。 [0007]使用方法:将制备的外用膏药贴至肚脐及大椎穴,每次外贴膏药每个穴位一贴。贴一次有效期为5日,一般3天起效,5天痊愈。 [0008]药理作用:黄芪: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0009]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0010](I)祛痰与镇咳作用:麻醉犬口服本品煎剂lg/kg,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对麻醉猫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报道桔梗皂甙的祛痰作用强于远志,次于美远志(Poygala senegaL.)。而小鼠酹红法试验结果则弱于远志。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和镇咳半数有效量为 6.4mg/kg。 [0011](2)降血糖作用:兔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水提取物的降血糖曲线与灌胃25-50mg/kg甲磺丁脲相似。水和醇提取物500mg/kg连续4天灌胃,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亦有降血糖作用,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0012](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粗制桔梗皂甙在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时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100mg/kg剂量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液分泌。大鼠十二指肠注入25mg/kg粗制桔梗皂甙,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其作用与皮下注射10mg/kg阿托品相当,但100mg/kg灌胃对应激性溃瘍形成的预防作用比皮下注射阿托品10mg/kg弱两倍,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模型,粗制桔梗皂甙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且每日25mg/kg组的疗效比甘草提取物FMlOO每日200mg/kg组为高。 [0013](4)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灌服1/10-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对大鼠后肢角叉菜胶性脚肿与醋酸性肿胀均有抗炎效果。灌胃小于1/10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每日I次,连续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此种制剂还能降低过敏反应,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腹腔注射桔梗皂甙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与腹腔渗出,灌胃同一皂甙可产生抑制。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0014](5)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对离体豚鼠心耳,高浓度时呈负性肌力作用。麻醉犬动脉注入200-800mg/kg粗桔梗皂甙,能降低冠状动脉和尼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强度可与罂粟碱相比。当4mg/kg静脉注射时也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后肢血流量,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据认为这种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 [0015](6)其它作用:粗桔梗皂 甙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电击和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桔梗皂甙,可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和胆酸的排泄,还有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与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大鼠灌胃桔梗2g/kg,对双侧颈静脉结扎造成的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1:10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桦木醇400mg/kg时对大鼠瓦克Z56肌注肿瘤系统(SWA16)有边缘抗肿瘤活性 何首乌:入肝、肾经;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等症。 [0016]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0017](I)抗菌抗病毒作用:牛蒡子水浸液(I:2)在试管内对茧色毛癣茵、同心性毛癣茵、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茵、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9种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有资料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具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 [0018](2)降血糖作用:牛蒡提取物对大鼠能显著长时间的降低血糖,并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量。正常小鼠以含牛蒡0.25%的饮食或其煎剂代替饮水28d,结果不影响小鼠体内葡萄糖平衡参数,而对链球素糖尿病小鼠,牛蒡可防治糖尿病症状。[0019](3)钙拮抗作用:豚鼠结肠带试验证明.络石苷元有明显的钙拮抗作用.对高钾引起的收缩有抑制作用,PA2值6.60,为常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的1/6,对自发高血压大鼠静注10mg/kg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0020](4)对肾病的作用:大鼠腹腔注射氨基核苷引起肾病,腹腔注射牛蒡苷元可抑制尿蛋白排泄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示有抗肾病作用。牛蒡苷腹腔注射对蛋白排泄的增加几乎没有作用,但经口给药则有效,推测可能是在消化道内水解成牛蒡苷元而产生抗肾病作用。 [0021]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0022]半夏:(I)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帆半夏的煎剂,0.6-lg/kgig或i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0.6g/kg的镇咳作用接近于可待因lmg/kg的作用。 [0023](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0024]( 3 )镇吐作用探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 [0025]茯苓:(I)利尿作用:利尿作用:25%茯苓醇浸剂给正常兔腹腔注射0.5g/Kg,出现利尿作用。用切除肾上腺的大鼠实验证明,利尿作用与影响肾小管Na+的吸收有关。 [0026]有报告指出,茯苓水制浸膏及醇浸液给家兔、大鼠、小鼠等灌胃后,几乎不显示利尿作用,在输尿管瘘犬慢性实验静脉注射煎剂时,也无利尿作用。但也有报告认为,用清醒家兔慢性实验证明茯苓确有利尿作用,以灰分对照证明,其利尿不是由于钾盐,而是钾盐以外的其他成分的作用。茯苓的热水提取物及水溶性多糖组分对正常家兔作用不显著,若茯苓配伍以生姜、甘草则从投药后I小时尿量平稳增加,其后作用持续。临床将茯苓与白术、生姜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等症状者,投药I小时后尿量有相当程度的增加。提示在利水作用方面,复方比单味药能产生持续作用。 [0027]茯苓利尿作用的原理尚未阐明。有人用茯苓灰分与25%茯苓醇浸液进行对照,结果后者显示利尿效果,而前者则无作用,说明茯苓含有特殊的利尿成分。用切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实验,注射去氧皮质酮合并应用30%茯苓煎剂比单用去氧皮质酮者尿量增多,尿钠、尿钾排除量亦增加,从而认为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作用,而与影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0028](2)镇静作用: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麻醉时间显著延长。 [0029](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茯苓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茯苓浸剂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使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张力下降,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尚酸含量。 [0030](4)抗肿瘤、抗癌作用: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即茯苓次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子宫颈癌S14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茯苓多糖腹腔给药10mg/kg以上,能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但与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等联合应用未见明显协同作用,对体外S180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移植肿瘤U1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试验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的DNA合成有抑制作用。茯苓素对小鼠白细胞L1210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与丝裂霉素合用的抑瘤(小鼠肉瘤S180)率为48% (丝裂霉素单用为35%);与更生霉素合用的抑瘤率为38.9% (更生霉素单用为19.6%);与环磷酰胺合用抑瘤率为69.0% (环磷酰胺单用为32.3%);与5-氟脲嘧啶合用的抑瘤率为59.1% (5-氟脲嘧啶单用为38.6%)。对小鼠白血病L1210,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的生命延长率为70%,茯苓素与环磷酰胺合用为168.1%。 [0031 ] 甘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0032]金银花:(I)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 [0033](2)抗炎和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另有报道金银花注射液30-40g/kg能减轻蛋清性脚肿程度。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2次/天,连续6天,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也有明显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早期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用霍乱菌苗、马铃薯杆菌、枯草浸液等给家兔耳静脉注射,致热,未证实金银花煎剂5g/kg灌胃有退热作用,认为这可能和使用的金银花制剂、剂量或家兔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0034](3)加强免疫机能作用: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0035](4)中枢兴奋作用:经电 休克、转笼等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二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用。 [0036](5)降血脂作用:大鼠灌胃金银花2.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体外实验也发现金银花可和胆固醇相结合,但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治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观察到有降血脂和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0037](6)抗内毒素:用鲎试验法测定内毒素含量,300%金银花(忍冬)注射液以1:2-1:64稀释,体外试验无论用凹片法或试管法,均明显降低试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1:2-1:8的稀释管与阴性对照管一样呈液态,阳性对照呈凝胶状。金银花(忍冬)蒸馏液6g/kg静脉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互2.8mg/kg静脉注射引起的兔体温下降及白细胞数下降有对抗作用,金银花(忍冬)蒸懼液7.5g/kg或注射液2.5g/kg腹腔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65mg/kg腹腔注射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减少小鼠死亡率。 [00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但对失眠病症有明显效果,而且不用口服,避免副作用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具体实例1:黄芪32份、桔梗32份、牛蒡子32份、贝母32份;半夏32份;获苓32份、甘草32g、金银花32g。 [0040]制备方法:将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等6味药材粉碎,其中粉碎的程度为60-80目。在煎药锅中加入松香、黄蜡、凡士林,其质量分别为:松香为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药物总质量的1.5倍;黄蜡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25倍;凡士林的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125倍,中火熬制,当目测松香完全化开后,加入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等6味药材的粉末,中火熬制17分钟,后将熬制后的药物过滤,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冷却制成外用膏药。 [0041]使用方法:将制备的外用膏药贴至肚脐及大椎穴,每次外贴膏药每个穴位一贴。贴一次有效期为5日。3天即可起效,5天痊愈。 [0042]具体实例2:黄芪30份、桔梗30份、牛蒡子30份、贝母30份;半夏30份;茯苓30份、甘草30g、金银花30g 制备方法:将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等6味药材粉碎,其中粉碎的程度为60-80目。在煎药锅中加入松香、黄蜡、凡士林,其质量分别为:松香为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药物总质量的1.5倍;黄蜡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25倍;凡士林的质量为松香质量的0.125倍,中火熬制,当目测松香完全化开后,加入黄芪、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远志、合欢皮等6味药材的粉末,中火熬制15分钟,后将熬制后的药物过滤,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冷却制成外用膏药。 [0043]使用方法:将制备的外用膏药贴至肚脐及大椎穴,每次外贴膏药每个穴位一贴。贴一次有效期为5日。3天即可起效,5天痊愈。 [0044]治疗病例:病患情况分布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由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及金银花组成,其特征是:组成本配方的各味中药的质量配比是:黄芪25~35份、桔梗25~35份、牛蒡子25~35份、贝母25~35份、半夏25~35份、茯苓25~35份、甘草25~35g、金银花25~3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感冒的膏药的配方,由黄芪、桔梗、牛蒡子、贝母、半夏、茯苓、甘草及金银花组成,其特征是:组成本配方的各味中药的最佳质量配比是:黄芪30份、桔梗30份、牛蒡子30份、`贝母30份;半夏30份;获茶30份、甘草30g、金银花30g。 【文档编号】A61P31/16GK103505620SQ20131000733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席安胜 申请人:席安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