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眼的古法】

 石门易卜 2019-02-28

专治鸡眼的古法

《外治寿世方》清 1877年刊发,迄今141年,编撰者邹存淦。

古方:乌梅肉适量,捣烂成泥,加入醋少许,最后用盐水来调匀,粘在患处,鸡眼很快就会脱落。

乌梅收涩药,性味酸涩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善于敛肺,涩肠,生津和安蛔。治疗咳嗽、腹泻、消渴、便血或者尿血及去死肌恶肉。

《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本草求真》“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

《冯氏锦囊》“蚀恶肉”。

《刘涓子龟遗方》有一方:准备乌梅烧成灰,捣成末外敷患处,恶肉立刻消失。恶肉者,基本可以理解为疣赘、腐肉、增生、息肉等。

《医宗金鉴》:“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留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

《诸病源候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由此可见,鸡眼就是一层“死肌恶肉”。

死肌恶肉的形成,免不了瘀、滞、结、毒。乌梅善于消肿、杀虫,解毒,乌梅味酸,酸入肝,正所谓“木曰曲直,曲直作酸”。乌梅本身带有一点木气。木者,疏通也。乌梅外用,就有了一层疏泄郁结的意思。这对于消除死肌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用乌梅来治疗,是十分合拍的。醋的加入,可以增强其散瘀解毒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