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维尔绿色的麦田

 风临酒把2 2019-02-28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72.39×91.44cm
【年代】1890年
【作者】文森特·梵高

【收藏】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既然已经有了春意,不妨就走进春天里,感受自然更新的奇妙。利用假日多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可以漫步,可以踏青,刚刚结束的两天假期你有否去了户外。有人会说这乍暖还寒远没到踏青的时节,此言未尝不严谨,只是有些欠妥,对自然更替时的动静缺少些深刻的体验,不仅少了一点对春天的盼望,更是少了许多与春天的互动,说白了就是不勤快,此时虽然少有青色可踏,却是可以踏出那些还在冬眠的,属于春天的小伙伴,比如那些披带彩色甲壳的小虫虫之类,早早踏出一个人为的惊蛰,催促着它们做松土、联结的工作,原来青色是被踏出来的。等青色满了大地,再由那些懒散跟上的第二波人,真正享受一个踏青欢喜。


文森特先生的青色就用得炉火纯青,这些天我们一直徜徉在他所描绘的青色之中,那位白衣女孩更是置身其中浑然不觉。不妨将这抹青绿显露的更加浓烈一些,继续来欣赏他的一幅《奥维尔绿色的麦田》(Green Wheat Fields, Auvers)。奥维尔,这是一个你我并不陌生的地名,这个小镇之所以著名,并非因为它离巴黎很近,沾着大都市的荣光,而是因为梵高人生最后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前面有提到,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大约444天的日子里,他创作了200多幅画作,100张草图,这种出产作品的效能已经算是非常之高了。然而,梵高在奥维尔小镇居住的两个多月的时光中,他竟然创作了超过70件作品,几乎是每天创作一件作品。数据中你能否感受到一股蛮力和狠劲,还有一种飞流直下、口若悬河的猛烈和壮观,这不是传说中的马良之笔,这是值得人们敬仰的梵高大师


奥维尔绿色的麦田》画中没有小镇标志的古堡,也没有人物和动物,唯有的生物就是植物,一片绿色的麦田,还有一条田间的小径,六月更愿意把右侧这条小径,看似玉带般流动的河水,仿佛能感受到水流欢快的节奏,真的更像是流经小镇的瓦兹河。一阵风来,卷云涌动,推麦成浪。画中除了麦田,草地,道路和天空之外,再没有清晰具象可形容的,只是风中的一切,茂密繁杂。然而,梵高却在占三分之二强的丰富的绿色和蓝色的色域中,精彩地点缀着黄色花朵,梳理着天地之间的麦浪。原先在南方那种充满活力的热色,此时,被绿色和蓝色的冷色调所取代,只是观者依然可感受到充沛的精力,这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记得曾介绍梵高的《春天的河岸》时,有朋友疑问那画是否只是另一幅画的局部,事实的确存在有部分画家会选择某幅画的局部,重新再创作绘制成一幅独立的作品,只是梵高的还真的不是,确实是一幅独立的作品,用他特有的非常视角,快速地描绘出塞纳河景的一角。那般视角的捕捉似乎也被同理地应用到这幅奥维尔绿色的麦田》中来,恰是正好,瓦兹河畔清新的麦浪。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


以上是《风吹麦浪》歌曲中的词句,那是金色的麦浪,似乎与文森特先生的绿色麦浪有异曲同衷之妙。唯美中夹杂着伤感自由而随意中有许多的不情愿,怀念、留恋中诉说更多的是欢愉而并非痛楚。歌中能听到美好,画中观者也同样见证着文森特先生阳光灿烂。奥维尔梵高长眠于此地,之后他的兄弟提奥由于过度悲痛,没多久紧跟病逝,死后正是那位疑似白衣女孩的约翰娜·凡高·邦格,着手安排了兄弟俩相伴而葬。


郁郁葱葱之感,充满活力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成为人们识别梵高之作的标志性印记。1890年5月,他搬来奥维尔,待了两个月后神秘且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他短暂的生命中,为他狂热要描绘的世界留下了绘制的大约900幅画作和1100幅素描。奥维尔绿色的麦田》正是他在最后几个月中所绘之作,一幅堪称“纯粹”的风景,恰好与《白衣女孩》一起代表了梵高多产的奥维尔时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