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东门庆 公元七五七年的某天,一个女人独自来到江西九江的一所监狱旁。女人约莫五十岁上下,她提着一篮酒菜,向狱卒问过礼,狱卒也没有过多的为难,将她引了进去。 通过一道道昏暗如地下室的走廊,她终于见到自己的丈夫,望着丈夫憔悴的容貌,夫妻二人抱头痛哭,泣不成声。 历史对女人向来不公平,几乎从不留下她们的姓名,以至于后世传说,都像一个个段子,比如说这个探监的女人,史书上关于她的资料寥寥无几。 我们知道有她的存在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她的祖父是武则天时的宰相宗楚客;二是因为她的这位被以叛乱罪名关押的丈夫李白。 不错,这个李白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千多年了,我们还在他的大作中欣赏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的狷狂意境。 李白的狂是出了名的,毕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毕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毕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如果说这位诗仙会去叛乱谋反,恐怕众人都要咂舌了。 的的确确,李白不可能叛乱,也不想叛乱,相反,他是有为朝廷,为大唐江山建功立业,匡扶危局的满腹豪情的。 然而很快,他的豪情被他的天真打败,同时也让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那年,李白五十四岁,他和他的大唐,都青春不再。 叛乱爆发前夕,李白带着他结婚才四年的第三任妻子,往来于河南省的商丘和安徽省的宣城之间。 商丘当时叫梁苑,是他第三任妻子,也是那位来探监的女性的家乡。叛乱爆发时,叛军攻击商丘,李白夫妻南下逃往宣城,后来又折向西南躲到江西庐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安禄山的叛乱行径,深明大义的李白怎能坐视不管?他祈望唐王朝能早日重振,恨自己不能为国出力。 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机会居然真的来了。 奉唐玄宗指令守卫长江流域的永王李璘,得知李白隐居庐山,便派了一个叫韦子春的人,上山邀请他加入幕府。 所谓幕府,就是军政大吏的府署,李璘想让李白参政,担任政治顾问的角色。这与正愁报国无门的李白一拍即合,大诗人没理由拒绝。 李白的那位妻子严重不同意他参政,她的祖父宗楚客就是死于宫廷角逐,深知帝王家斗争的残酷。 即便是自己政治经验丰富,位至宰相的祖父尚不能幸免,何况自己那位政治经验为零的丈夫。 然而妻子的规劝最终没能打动李白的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在韦子春三顾庐山之后,他给妻子留下了《别内赴征三首》出山了,他要帮助永王李璘守卫长江流域。 不过后来历史证明,李白的妻子并非妇人之见,她的这位才华横溢的丈夫确实不是佐世良才。 就在李白成为永王府幕僚的同时,李璘的哥哥李亨已经以太子的身份在灵武即位,成了唐肃宗,李白的头号粉丝唐玄宗在成都当了太上皇,结束了他长达四十四年的皇帝生涯。 这个局面给永王集团带来了大麻烦。此时他正遵照父亲的指令,在襄阳、江夏一带招兵买马,并顺长江东下,到达江浔阳,准备继续东进。 但是,他的哥哥李亨却传来旨令,要他把部队顺江西撤到成都,侍卫父亲。李璘没听李亨的指令,还是东下金陵。 李璘的不服从触动了唐肃宗的敏感神经,他认为这是弟弟蔑视自己的权威,抗旨不尊,因此下诏对李璘政治集团进行讨伐,理由是反叛朝廷,图谋割据。 藩镇叛乱还未平息,两支王军先打了起来,李璘集团溃败,李璘本人亦在逃亡中被杀。于是,大半个中国都知道,李白上了“贼船”。 在这个时候,唯有另一位与之惺惺相惜的老朋友还在支持他,那个朋友叫杜甫。 狼狈的李白仓皇出逃。逃到江西彭泽时被捕,押解到了九江的监狱,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公元七五七年寒冬,李白被判流放夜郎。 一年多以后,唐肃宗因关中大旱而发布赦令,李白也在被赦的范围中。赦令传来时,李白正行经至夔州一带,他立即转身东下江陵。 船头,江风习习,朝霞相送,猿声朗朗,万山让路,他感慨莫名,吟出了一首不知多少中国人都会随口背诵的诗:
只不过,这位站在船头上的男子已经白发斑斑。这年他已经五十八岁,他能追赶到的生命只有四年了。 如果人生没有这段插曲,他的晚年是否会是另一种状态?他的生命长度和广度会怎样延绵?他是否会在庐山上和妻子长相厮守,沉醉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境?我们无从知晓。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流浪的背影,徜徉在大唐的山水,不去管是游历还是流放,是征途还是远足。一切,皆是历史的注脚。 史料来源:《中华文脉》、《全唐书》、《新唐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