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山支队,江文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9-02-28

化稍营惨案

搜狐网

2018-07-20 00:00

化稍营一带包括化稍营、高墙、金家庄、石匣里和大田洼5个乡镇,82个村,面积355平方公里。这一带在1958年10月前一直属于宣化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有一时期属阳原县)。化稍营镇位于宣化、阳原、蔚县、怀安4县接壤之处,是张(家口)阳(原)、怀(安)蔚(县)两大公路干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国民党统治时期,29军一部驻守化稍营。“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大举进犯。7月20日下午2时许,日军飞机3架,在化稍营空投炸弹,炸伤无辜百姓10多人。9月11日,日军侵占化稍营。本镇地主田润等汉奸组成维持会迎日取宠。日军驻化稍营警备队30余人,队长小伯虎。接着伪镇公所成立,镇长王汝民,镇公所建立了自卫队,队长常福民,队员20人。伪警察署也相继建立起来,署长赵联珍,警察27人。此外,还建立了保卫团,团长李恒斌,有40余人。日伪还在大渡口、西官庄、青圪塔、大田洼设立了4个联合村公所。日伪联合起来进行奸淫抢杀、横征暴敛、残酷统治、血腥镇压无辜百姓,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仅化稍营惨案一次就残杀无辜百姓16人,其中韩通顺一家,一次就被日军残杀祖孙三代10人。

日军为了加速掠夺资源和快速运兵,经过石匣里和大田洼一带修筑了一条宣(化)蔚(县)公路。在石匣里桑干河上建起钢铁吊桥一座,并建桥头堡3座,派日伪军30余人驻守。后又在大、小渡口架筑桑干河大桥,并在小渡口桥头驻守日伪军30多人。日军还在南口开设锰矿一处,有矿警20余人。一时,化稍营一带炮楼四起,据点林立,一片白色恐怖。

1941年,中共蔚县县委遵照上级党委“巩固南山,深入川下,开辟北山”的指示,决定伸出两个拳头,打进东北山和西北山,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派康大英(化名邵一波)进入东北山(即蔚县、阳原、宣化、涿鹿4县结合部)。经过一段工作,逐渐站稳了脚根,创建了蔚县八区,沈一洪(沈白日)任区委书记,康大英任区长。

1942年3月,晋察冀军区十一分区从精简整编后的老七团中抽调40名班排干部组建了北山武装工作队,队长王耀华,指导员陈涛。他们象一把尖刀插向蔚县、涿鹿、宣化、阳原交界的山区,配合蔚县八区一方面进行政治宣传,发动群众,争取联庄,改造日伪政权,另一方面开展武装斗争,先后拔掉了高家烟、大荆寺、马牙水、武家沟等敌人据点,打击了敌人,鼓舞了群众,使开辟工作进展更为顺利。

1943年3月,根据中共十一地委(平西地委)和六专署的指示,中共蔚县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在蔚县八区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蔚(县)阳(原)宣(化)工作委员会及行政办事处,(5月,改为蔚涿宣工委、办事处),杨奎(韩惠如)任工委书记,谭流(刘一鸣)任组织部长,王野舟任宣传部长,孙良才(冯剑平)任敌工部长,柳仁(江涛)任办事处主任,邵一波(康大英)任副主任。活动范围扩大到桑干河以南、壶流河以东、桃花以北、保岱以西这块东西长40多公里,南北宽35公里的地区。办事处下辖4个组(即区):一组组长周有针,主要活动在谢家庙、张家梁以北山区;二组组长康大英(兼),主要活动在小羊圈、南北董庄以南地区;三组组长杨玉轩,主要活动在吉家庄以北山区;四组组长索振贤,主要活动在赤崖堡一带。工委和办事处还派张润经常活动在贾庄子一带,王碹、王光经常活动在大田洼一带。他们在各村建立堡垒户,改造日伪一面政权为两面政权,发展和培养贫雇农积极分子,不久,即在大田洼一带建立了五区,区委书记王碹,区长王光,在贾庄子一带建立了六区。使蔚涿宣地区逐渐建成7个区:一、二、三区在蔚县东北山,四区在涿鹿境内,七区在宣化县王家湾一带。

1943年6月,蔚涿宣工委六区区委员张润在贾庄子村通过个别串联、反复了解和多次考验,先后发展了贾振德、贾全库、贾全成、贾喜顺、贾真珠、贾真录、贾全忠等七名中共党员建立了阳原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支部书记贾全成,此后,王碹先后发展罗庄子的罗文林、山兑村的张考,东谷坨的赵春、白汉军、白玉库、王德为中共党员。年末,大田洼一带村庄大都建立了中共支部和抗日政权及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从根本上铲除了日伪在这一带的统治,成为较巩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同年7月,晋察冀军区十一分区(平西军分区)决定,撤销北山武工队,成立北山支队(即蔚涿宣支队),支队长王德林(未到职),副支队长江文,政委李布德,副政委杨奎。支队下设3个队,一队队长王元生,指导员王恩眷,队员由原七团二连一排组成;二队队长常生三,指导员王耀华,由原北山武工队组成;三队队长陈常三,指导员刘正儒,队员由蔚县县大队一部分组成;三个队共计200余人。此后,又收编寺儿沟王文运等联庄队伍,加上部分连排骨干约80人编为第四队,收编土匪张全继、秦太富、郝有智等各100余人,组成了游击一、二、三大队,到1944年年初,北山支队区有4个正规连和两个游击大队,共计八、九百人。

北山支队经常活动在蔚涿宣及阳原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打了许多漂亮仗。这支队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为蔚涿宣和阳原地区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3年10月间,北山支队由政委李布德、副支队长江文带领,夜间袭击了日伪重镇化稍营,生俘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砸开敌镇公所,缴获大烟土数百斤,还从敌伪物资局缴获食油、棉花、布匹各一部,给化稍营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1944年4月的一天,北山支队秦太富的第二游击大队,乘日伪集中各村民工修筑警备营之机,化装成民工混进了化稍营,将敌人岗哨解除,直捣伪警察署,当场打死伪警察署长张锦民,并缴获了一批洋布。 北山支队两次袭击化稍营,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馅,给开辟工作铺平了道路。

各区小队和各村民兵在开辟工作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配合北山支队打击敌人,还经常主动出击,破交通、割电线、抓特务、打伏击、埋地雷、炸军车,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特别是蔚涿宣五区(大田洼一带)的区小队和各村民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44年3月间,小田洼村民兵伏击了日伪拉运白麻的汽车,打死敌人3人,并将汽车烧毁;5月间,这一带的民兵渡过桑干河,烧毁了大黑沟公路桥;7月间,区委书记张智勇带领区小队,在山兑村后寺的土窑内,活捉了一名出来“扫荡”的掉队日军,后押送县政府;10月间,官厅村民兵用地雷炸毁了日军由西合营开往宣化的一辆拉运马匹的汽车,炸死军马2匹,1945年春,杨家窑村民兵炸毁了日军在油房修建的铁桥;区小队在大田洼村边伏击了由宣化开往蔚县的日军军车,缴获一批军用品及食品,他们还联合行动,出动100多民兵,奋战一夜,把敌从北水泉到十八盘25公里长的电线全部割光。区小队和民兵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为这一带的开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44年4月,中共十一地委决定,撤销蔚涿宣工委及办事处,成立中共蔚(县)涿(鹿)宣(化)联合县委和县政府,县委书记杨奎(韩惠如)后为高毅民, 副书记汪峰,组织部长谭流(刘一鸣),宣传部长王野舟,后为王碹,敌工部长孙良才(冯剑平),县长李文杰。这时的蔚涿宣联合县辖10个区(包括新扩的3个区),已成为较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同时,为了开辟桑干河以北地区,又成立了中共宣化工作委员会和行政办事处,工委书记梁敏章,办事处主任江涛。

他们先到桑干河边的王家湾,找到区长杨润甲,了解了河北的情况,然后设巧计撵走了河北岸大沙河伪据点头目孙有智。此后便在北山支队2队的配合下跃过桑干河,开辟了塔院、张家洼、柴家梁、柏树子、赵家山一带,建立了新的抗日游击区。

在扩大开辟的方针指导下,他们在桑干河北砸大乡、除特务、扫除日伪统治的基础;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群众组织。到10月份,宣化办事处已新建了化稍营、大沙河和下坡3个区。化稍营区区委书记田则民、区长王文清。

12月,成立不久的十三地委(察南地委)根据上级指示与“察南十县全归我有”的方针,在东涧召集宣化工委、办事处与蔚涿宣县一些领导开会,决定宣化单独建县,任命梁敏章为县委书记,潘桂山为组织部长。20日会议结束,梁敏章与其爱人宋春茹等回到住地石虎沟,准备通知各区开会,传达地委决定。但因奸细告密,当晚被敌人包围,突围时,梁敏章与抗联主任刘克、房东张明牺牲,宋春茹负伤。

1945年2月,十三地委重建宣化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刘一鸣,县长张敬光,并将原蔚涿宣县大队的一个连抽出,组成宣化支队,队长赵光明,政委张志,共有100多人,再次进入桑干河北。同时将蔚涿宣联合县改为蔚涿联合县,县委书记冀克,副书记汪峰,组织部长汪峰(兼),宣传部长王碹,县长张获,贸易局长康大英。大田洼、贾庄子一带改属蔚涿县。宣化县下辖10个区。化稍营为十二区,区委书记田则民、区长索振贤;西官庄为七区,区委书记王文清、区长段太清。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我军解放西合营,分区机关驻进钱家沙洼,化稍营日伪军逃到宣化,我分区机关进驻化稍营。从此,化稍营一带解放,回到了人民手中。(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阳原县志》《阳原人民革命史回顾》资料)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