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字汤 《汉方123临床解说》译者 王欣荣 方歌:乙字汤治痔疮良,升柴归草芩大黄,方小量轻效真好,连服数剂病即康。 组方:大黄3克,柴胡6克,升麻1.5克,甘草2克,黄芩3克,当归6克。水煎服。 方义:柴胡和升麻配伍,治疗肛门括约肌和直肠的松弛,上提肛门和直肠。甘草缓解括约肌痉挛性的收缩,还纳。当归破瘀血治痔核。大黄升麻配伍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柴胡、升麻、黄芩的配伍对于湿疹和瘙痒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此方对于肛门周围以及外阴部的瘙痒也有效。 适应症:热证引起的痔疮。内痔核的脱出、脱肛、下血、痔核出血;肛门周围及外阴部的瘙痒。 来自日本的汉方,是治疗各类痔疮的有效验方,一般服用5-10剂,即可收到止痛、止血、痔核逐渐内收之效。 乙字汤 日本《丛桂亭医事小言》 10剂,一剂煎成两茶杯,分早晚服。 二、补中益气汤 组方: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9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水煎服。 方义:金元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方,用甘温除大热来升提中气。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医宗金鉴》“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甘草补中气”,三药共凑可补全身之气。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当归补养营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可提升下陷之中气。 适应症:虚证,脾虚气陷引起的痔疮。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回收,需用手还纳。便血色鲜或淡,并伴有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辨证要点:少气乏力、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脉虚软无力。 三、补中益气汤合乙字汤 王幸福 补中益气汤合乙字汤 痔疮效方方药:生黄芪50g,当归15g,党参15g,白术15g,柴胡15g,黄芩30g,升麻10g,陈皮10g,生甘草10g,大黄10g。出血者,加卷柏;下坠者,加薤白。水煎服,7~10剂可治愈。 主治:内痔,外痔,混合痔,尤其对出血者疗效更好。 按:痔疮一证,一般都认为是湿热下注,毒邪壅滞,而采取大剂清热解毒,透毒散结的方药。其实这只是看到了其一。痔疮一证,产后妇女和久坐之人易得之,我在临床上每每见之,思之良久,乃悟出了原因。孕妇产后易气血虚弱,久坐之人易伤气,皆中气下陷。气陷于下,血流则慢,瘀久自然就形成了痔核。现治方法乃治标,未治本也。要想从根本上治愈痔,就要从本下手,于是就想到了提升中气,用补中益气汤的思路。 无独有偶,一日在读《医话医论荟要》中董德懋《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一文时,恰有此案例,心中为之一振,原来已有前贤在用。于此一并录之。 四、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李东垣创制名方,用以甘温除大热,升提中气。历代医家颇为推崇,方论和验案甚多,在此只谈谈自己在临床应用上的一点体会。 内痔出血亦为本方加味有验病证。如康某,男,30余岁,某制刷厂工人。内痔出血8年,贫血,面色白,四肢无力,腹部有下坠感,大便后带血,色鲜红,淋漓不已。余以补中益气汤原方加槐花6g,地榆6g,侧柏炭6g。5剂而已。方中槐花、地榆、侧柏炭清热凉血,以治其标;补中益气汤原方升提中气,以治其本。标本兼顾,宿恙可速痊之故也。 前贤有验,我更应改进效之,我将平时治痔疮有效的乙字汤(柴胡、黄芩、升麻、当归、大黄、生甘草)和补中益气汤合并在一起,标本兼治,结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一般的痔疮患者用7~10剂就可治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疗效可靠,现已成为我治疗痔疮的专用之方。 后在网上也看到一则治疗痔的医案,大同小异,现一并列出。 五、乙字汤加减 形体消瘦,面色苍黑,舌周色赤,舌苔黄厚。痔核脱出,疼痛不止,大便燥结,血随便出,脉沉弦缓,略现涩象。 乙字汤 原方:大黄1g、黄芩1.5g、升麻1.5g、柴胡5g、当归5g、甘草2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