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嘴唇暴露了你的身体状况!如果看到这些信号一定要马上去医院

 悟道斋老来学 2019-02-28

唇色发白发暗发红,怀疑身体出了大问题?

一年到头,嘴唇总是干燥起皮,不舒服?

稍微有点上火,嘴上就会起泡,很闹心?

口腔溃疡很疼,吃喝都不香?

……

很多人生活中都遇到过这些困扰,问题虽小,但不及时解决,不仅烦人,还可能错过身体的警告信号,给健康埋下隐患。

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唇部状态来判断。大家根据小水滴总结的特征,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有类似问题。

观察唇色

唇部的血管十分丰富,皮肤也比其他部位薄很多,厚度仅为身体其他部位的1/3。由于嘴唇没有汗腺和唾液腺,它的湿润度全靠局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发育不全的皮脂腺来维持,没有自我保护功能。

嘴唇本身不具有黑色素,每个人的唇色是由皮肤薄厚、血管数量、肤色决定的。有人天生红唇,有人则是偏粉偏淡,天生的唇色并不能说明健康状况有什么差异。

突然变化的唇色才是疾病信号,值得大家关注↓↓↓

可能是体内“火大”引起的。如伴随口臭,可能是脾胃湿热;如果伴有肋骨两侧胀痛、厌食,可能是肝火太旺。常见症状还有:牙疼、头疼、头晕、便秘、尿黄等。

解决方法:

1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含糖过高的食物、少吃羊肉、海鲜;

2 尽量不要服用含有人参、大枣等滋补类的保健品;

3 多吃清热解毒降火的食物,比如苦瓜、雪梨、黄瓜、芹菜等;

4 可以多喝一些用荷叶或带心莲子熬成的米粥,清热解暑,夏天尤宜;

5 古代的名方:增液汤,可以在清火的同时补足体内津液。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肉桂2g,水煎服。

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可能表现出口唇缺少红润、干燥等症状,有时还伴有四肢发冷。常见症状还有:乏力、困倦、背痛、性欲低下等。

如果嘴唇是长期苍白,建议去医院查一下,排除有无贫血问题。

解决方法:

1 及时补充营养,多食鱼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等;

2 可以多吃花生,不要把花生仁表面的红色薄皮扔掉;

3 尽量不要熬夜,不要破坏身体本身的循环。

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可能会带来口唇缺少光泽、不够红润的变化。常见症状还有:胸闷、爱叹气、胸部偶有刺痛、常做恶梦等。

如果嘴唇长期出现青紫,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紫绀”,预示着你的心脏可能存在问题,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

解决方法:

1 坚持运动,每周保证3-4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增强肺活量,可以改善嘴唇发紫的状况;

2 如果有吸烟的习惯,要少吸烟最好戒烟。

如果整体色泽暗淡且发黑,注意是否消化系统存在问题。如果唇周有一圈黑色的话,可能与体内有湿邪或脾肾亏虚有关。常见症状还有:食欲下降、消化较差、下肢沉重感、小便频多。

如果你的唇上或是嘴唇周围出现了一块或几块黑斑,应该去医院口腔科或皮肤科就诊,排除色素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的可能,如色素痣或血管瘤等,必要时应做相关的检查。

解决方法:

1 少吃或是不吃甜食、油炸、油腻、生冷的食品;

2 饭后不要急于躺卧或是睡觉,会加重肠胃消化的负担;

3 经常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嘴唇状态

嘴唇起皮、发痒是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平时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维生素B族,额外补充。

解决方法:

1 用银耳50克、红枣10枚,加冰糖熬汤,一天分3—4次饮用,全家老小都可以喝(糖尿病患者可不加糖,同时少喝一点);

2 经常按摩嘴唇,晚上临睡之前,蘸一点蜂蜜或香油、橄榄油,涂在嘴唇上,用手指轻轻按摩,也能滋润嘴唇。

嘴唇干裂有的时候不仅仅是气候干燥造成的。有些口腔疾病也会导致嘴唇干裂,产生唇炎。

如果唇部的皱裂、结痂症状长期不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查清病因,对症治疗。

解决方法:

要在补水的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才能有效地预防干裂。

自查一下你是否吃太多油炸类、糖类食品,体内有“食火”,有人会嗓子发炎、咽喉肿痛、便秘,有的人则会体现在嘴唇上。

解决方法:

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减少油炸类食物的摄入。

要想知道产生溃疡的原因,可以观察溃疡面的颜色,如果是红色明显的,多半为上火;如果是以白色为主,说明身体过虚,就会频繁产生溃疡。

解决方法:

1 多吃VC含量高的水果,如山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等;

2 可以用棉签蘸些云南白药,按压到溃疡面上,停留30分钟,每天重复4、5次,可以让溃疡尽快愈合。

查唇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身体状况,但是要确诊疾病还是要去医院检查确诊。不要自己吓自己,也不要忽略身体发送的“求救”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